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歡迎關注我們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說起酒令,像“兩隻小蜜蜂……”之類,現在恐怕連三歲的孩子張嘴都能說上幾個,只是他們或許不知說的為何物罷了。但這絲毫不影響酒令的“推廣”,即便是不善飲酒之人甚至有些喊起酒令來,比“三碗不過崗”之人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更勝一籌。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划拳。圖源:網絡

因此可以說,儘管酒令是依附在酒文化之中的產物。但它亦可被看作是一個單獨的文化體系,是文化人喝酒的最好詮釋。


飲酒行令,自古有之。所謂酒令,即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是筵席上助興取樂的遊戲,史載西漢年間即有。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曲水流觴也是酒令的一種。圖源:網絡

開始時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監”。西周時即有之,漢代稱“觴政”,均是在酒宴上執行觴令,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某種處罰。古人還有一種被稱為投壺的飲酒習俗,源於西周時期的射禮。酒宴上設一壺,賓客依次將箭向壺內投去,以投入壺內多者為勝,負者受罰飲酒。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投壺圖。圖源:網絡

《紅樓夢》第四十回中鴛鴦吃了一鍾酒,笑著說:“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由此說來,酒令是用來罰酒的,但實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圖源:1987版《紅樓夢》

古時飲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興,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賦詩填詞、猜謎行拳之舉,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機智,有文采和才華。因此,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


酒令成俗盛於唐代的士大夫間。在唐代詩文中酒令頻繁出現,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他們還常常賦詩撰文予以讚頌。自居易詩日:“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後漢賈逵曾撰寫《酒令》一書,影響深遠。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酒籌。圖源:網絡

從已知發掘的考古材料中也證明,唐代是一個喝酒成風、酒令盛行的時代。如1982年,鎮江丹徒丁卯村一座唐代銀器窯中,發現了“論語玉燭”酒籌筒和五十根酒令簿,這無疑是研究唐代酒令文化的寶貴資料。


相對來說,唐代的酒令名目已經十分繁多,如有歷日令、罨頭令,瞻相令、巢雲令、手勢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語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馬令、拋打令等等。這些酒令彙總了社會上流行的諸多遊戲方式,有些一直沿襲至今。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經典拆字令。圖源:搜狐@找茶

唐代以後,酒令遊戲不僅盛行不衰,其名目更是越來越多。酒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猜測性的,它們或猜詩,或猜物,或猜拳,總之,都是以猜測某些東西的方式來定勝負,然後進行賞賜或罰酒。


時至今日,民間飲酒助興以通令最為流行。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擲骰、划拳,猜數等。通令很容易營造出酒宴中熱鬧的氣氛,但被人詬病的是,通令常需擄拳奮臂,叫號喧爭,看上去有失風度,顯得粗俗,嘈雜了些,難登上大雅之堂。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划拳。圖源:神州民俗

若要文雅,還是吟詩作對的酒令比較靠譜。和古人比文化,看來從喝酒行令上就得開始了。


致謝與聲明: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本文轉自東方養生雜誌,

胡元駿《酒令:古今文化皆入酒》

特此致謝,侵刪。

往期精彩:

品酒攻略:武漢重啟,你最喜歡的鄂酒是哪款?

低度酒就是兌水稀釋?“白酒降度”曾經承受了多少誤解

江南大學:酒界的“黃埔軍校”不應該如此“低調”

說起如何把酒喝出文化味兒來,我們還是比不上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