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今天看到一條微博,實名羨慕了:


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飛鶴給有0—3歲寶寶的員工放假一小時,讓員工回去陪伴自己的孩子。


這對於工作帶娃兩難全的職場父母來說,可能是最好的福利。


其實,這已經是飛鶴第二年發放這個福利,並把這個日子稱為“528中國寶寶日”。


飛鶴乳業闡釋了成立“中國寶寶日”的原因:


對寶寶來說,0-3歲是最重要的階段,寶寶的性格、習慣、智力等等,都是在這個階段打下基礎,而這些基礎,離不開父母高質量陪伴。


沒有放不下的工作,只有眨眼長大的娃。


陪伴的缺失,才是孩子成長最大的遺憾。


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01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

再不陪,孩子就長大了


一位作家分享過一個故事:


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早年間她去拜訪一個朋友,朋友的女兒聰慧可愛,更是畫得一手好畫,她便一直奉勸朋友好好栽培女兒的特長,但是朋友對女兒的教育卻漠不關心。


十年後,她再次見到朋友的女兒,當年聰慧的小姑娘已不復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小太妹”。

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很多父母在反觀孩子的成長曆程都十分感嘆和疑惑:


為什麼當初那個純真可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叛逆冷漠、聽不進父母的話,拒絕和父母溝通?


因為,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只有在人生最初的十年,孩子才會奔到你懷裡撒嬌,和你說心裡話,聽得進你的教導。如果在這最初的十年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和教養,再怎麼努力都不會有效果了。


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也曾說:


在嬰幼兒時期,愛和陪伴遠遠比教育更重要,一個健康、和諧而親密的關係,是一個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內容。


也就是說,父母早期的陪伴和愛,決定了孩子人生的底色是暖還是暗。


耶魯大學曾對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進行了40餘年的研究,發現其實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年都是獨一無二的。


三歲是培養創造力不可錯過的一年,需要多鼓勵孩子畫畫、編故事、玩泥巴。


四歲語言表達力飛速成長的一年,這個時候的孩子愛說話、愛唱歌、愛吼叫,特別愛問為什麼。


五歲是親子關係最親暱融洽的一年,格外喜歡父母的陪伴,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讚美。


六歲是內心矛盾最為突出的一年,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多的耐心……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總說忙忙忙,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教育一旦錯過,就很難彌補。


刀爸也曾說過:


你愛不愛一個人,就看你舍不捨得為對方花時間。這話在愛情、友情裡成立,在親情裡亦然。


愛孩子,不只是花錢讓他上最好的學校,穿最好的衣服,吃營養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你能否陪著他畫畫、陪他聊天、陪他玩玩具,陪他成長。


深以為然。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02

你給孩子的陪伴,是“假”的嗎?


我們常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但是很多父母都忽略了“陪伴”和“陪著”有本質的區別。


很多父母雖然與孩子朝夕相處,但是從來沒有交心的談話;


雖然坐在孩子的身邊,還是眼睛盯著的,卻是自己的手機;


雖然房門相對,但是從來沒有互道過晚安。


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其實,不是“陪”本身有多麼重要,而是在陪伴的過程中,父母所散發出的耐心、溫暖、體貼能夠被孩子感知和吸收,從而讓孩子在心裡真正對親子關係建立認同感、親密感和安全感。


所以,陪伴的關鍵,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質量的高低。


那麼,如何能夠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這裡有三點小建議非常地實用。


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一是保證情緒的平和。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儘量控制你的音量、語調以及表情。讓孩子感受到你也在享受這個過程,而不是不耐煩。


在這過程中請深信:教育不是目的,讓你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有互動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保證精力的專注。

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放下你的工作,放下你的手機。把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關心孩子的問題、體會孩子的情感。當你投入其間,你會發現陪伴也是最好的解壓。


三是合理的利用碎片的時間

很多父母會覺得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碎片時間都可以利用。


哈佛心理學家列出了一份“關鍵一小時”清單,這些關鍵時期,都可以成就高質量陪伴。


  • 接送孩子的路上
  • 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
  • 下班回到家時
  • 晚飯時間
  • 睡前時間


90%父母忽略的真相:你給孩子的陪伴,都是“假”的


其實,陪伴沒有那麼隆重,也沒有那麼複雜。


它可能是孩子放學回家時的一個擁抱、飯桌上的一個笑話、睡前的一個故事,也可能是一次深入的談心、一場相擁的哭泣、一個在公園裡一起發呆的下午。


只需要在這一小時中,你與孩子能共同感受到親密、舒適和愉悅,能夠互相得到精神上的滋養,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世間育兒,皆為育己。陪伴孩子,更是陪伴自己。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孩子的成長何嘗不是不能重來?


有人問,陪伴對孩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孩子長大後,哪會記得這些細節呢?


我想,陪伴的意義正是在於:


終有一天,我們要目送孩子成長遠去。孩子們會帶著生命初期被珍視、被體貼的記憶,去學會自愛和愛人。


當有一天,孩子受了傷,他不會悲觀絕望、不會自暴自棄,因為他知道,父母和家永遠在可以停靠的地方。


這種安全感和自信心,以及珍視自己的能力,會成為孩子一生最寶貴的底氣。


所以,沒有非忙不可的工作,只有眨眼長大的娃。


自己陪著長大的孩子,才是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