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件中國古畫首次參展,進博會首日就被國內買家鎖定

05203101pjue.jpeg

▲亮相第三屆進博會的中國古畫引起廣泛關注。張伊辰 攝

在特殊時期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文化交流正在為進博會首發項目“擴容”,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已拓展開海外中國文物的“迴流通道”。令界內外格外矚目的是,進博會展區開放首日,5件來自海外的中國古畫甫一亮相就引起關注,並被多位國內買家鎖定。據悉,這是進博會現場首次有文物展品參展,成交可享受進博會稅收減免優惠政策。

有專家認為,進博會對藝術市場的繁榮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外資股東經營機構首次在國內開展文物、古物、收藏品展銷,其背後是多個政府部門的合力促成,此舉有效地拓展了海外文物的迴流通道,為進博會的人文交流意義賦予更廣闊的前景。

進一步打開通道,將進博會人文交流意義發揮到最大

參展商、香港鴻暢騏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經理紀曉蒙介紹,這5件展品分別是仇英(款)西巡圖、仇英(款)山水人物畫、仇英(款)庭院仕女圖、沈周(款)雪江山水、趙伯駒(款)青綠山水,由一位日本資深藏家提供,均品相良好。“近期已有多位買家與我們接洽,其中一位國內買家有強烈意願買下這5件作品,目前我們正在商談合同細節。”

記者瞭解到,為支持進博會“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10月12日聯合發佈通知,進博會展期內,每個展商銷售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類展品,可享受5件以內的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文物局也於10月28日發佈公告,進一步打開通道,將進博會人文交流意義發揮到最大。

05203125bdss.jpeg

▲亮相第三屆進博會的中國古畫引起廣泛關注。張伊辰 攝

“進博會平臺以及一系列政策利好,給境外專業文物藝術品經營機構提供了展示平臺和渠道。藝術品交易更為便利,有利於海內外人文交流。”紀曉蒙表示,今年由於時間緊迫和展陳條件侷限,只帶來了這5件書畫作品,但進博會對於機構和海外藏家的吸引力正在釋放,已有美國、歐洲等多地收藏家和機構表達了強烈的參展意願,並預訂了下一屆進博會入場券。

洛克菲勒藝術中心落戶上海,為藝術跨界提供更多可能

作為進博會上唯一沒有實物的服務貿易展區,以首次參展的美國洛克菲勒藝術中心為代表的一眾文旅藝術大亨帶來了新驚喜。

數字油畫、古典雕塑、特色文創……洛克菲勒藝術中心在300平方米的開放式藝術空間內打造了經典博物館場景,以及以上海和紐約為主體的“雙城之藝”展覽。這位“新朋友”也帶來了“不一般”的驚喜:洛克菲勒藝術中心項目全球首發,宣佈落戶上海。這是洛克菲勒藝術中心紮根中國的第一個落地項目,以藝術文化、國際交流為核心,將設立藝術博物館、中美藝術設計交流中心、洛克菲勒藝術劇場等核心元素,這也是洛克菲勒家族首次在亞洲打造世界級藝術文化交流創造中心。

微信截圖_20201108064814.png

▲亮相第三屆進博會的中國古畫引起廣泛關注。新華社圖

據悉,上海洛克菲勒藝術中心計劃於2026年前落成。洛克菲勒藝術基金中國區CEO惠新表示,建成後的藝術中心將聚焦傳統的藝術創作與交易,匯聚全球珍稀藝術品,建立並提供完整的線上與線下跨境藝術品交易與結算、版權與鑑證、藝術品物流和倉儲等服務與配套系統。“希望在新的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環境下,通過產業園區、數字產業平臺、藝術創作與交易平臺的建設,致力於打造一個國際標杆藝術生態產業鏈,創建一個亞洲新藝術中心及洛克菲勒家族在亞洲的藝術產業總部。”

洛克菲勒藝術基金還宣佈將攜手Ann Eleven品牌開啟全球戰略合作,後者是國內文化藝術IP運營領軍企業,由洛克菲勒基金授權IP,雙方合作推出文化IP定製打印系統。在現場,參觀者就能嘗試用平板電腦選擇自己中意的藝術作品,定製在服裝、美妝、小家電等產品上,單件起訂,24小時便可發貨。

惠新談到,洛克菲勒基金將與Ann Eleven合力打造從藝術家孵化、藝術品交易、藝術IP運營,到中國智造、藝術產業園區的整個產業生態閉環。

新技術帶來身臨其境體驗,還能將博物館“搬回家”

浪漫與激情相隨,古典與時尚同在……從創辦之初,進博會就專門設置了非遺展區,今年更是規模空前,展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總共51個展臺。其中,意大利帶來了首個境外人文交流展示活動,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55個世界文化遺產亮相展臺。

big (2).jpg

▲進博會專門設置了非遺展區。葉辰亮 攝

“意大利世界遺產展臺”富有未來感,以黑色為主調,傳承展示了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建築代表拱門和穹頂。據策展團隊負責人何崇瑀介紹,展覽分為符號、眼睛、天空、名字、記憶等五個部分,全方位呈現各類世界文化遺產。現場的多面氛圍大屏不止於平面展示,手機下載相關App後掃描屏幕,上述文化遺產平面圖會以三維立體呈現,比薩斜塔、威尼斯及潟湖、托斯卡納美第奇別墅、佛羅倫薩歷史中心等均在“雲端”綻放。

“我們將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技術引入文保項目,通過手機App更方便觀賞。”何崇瑀介紹,他們還特製紙盒、明信片、徽章等文創產品,掃描同樣能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記者嘗試掃描了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盒子,建築從平面變為立體,光影變化、建築細節等都得以真實還原,點擊盒子,你就彷彿置身大教堂中,周圍的街景、行人等也能完整呈現。

新技術正讓小小文創變成“時空盒子”,參觀者有望實現“把博物館搬回家”的夢想。

作者:周淵 何易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