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之智擒“黃風賊”


故事:民間故事之智擒“黃風賊”

嘉慶年間,紹興府富商雲集,頗為繁華。誰知這年春,紹興城中出現了一個飛賊,豪門富戶頻頻被盜,丟失的財物盡是深閨婦人穿戴的金銀細軟。據目擊者所述,此賊夜入閨閣之後,飛旋於屋脊牆頭,猶如一團黃風,眨眼間便不見了蹤影,因此人稱“黃風賊”。

富戶們對黃風賊防不勝防,叫苦不迭,紛紛向官府告狀。知府鄂泰是個旗人,依仗祖上的軍功當的官,平常只知吃吃喝喝,起初對捉拿黃風賊並不上心。不料這年夏天一大早,鄂泰新納的五姨太一覺醒來,發現套在手腕上的一對玉鐲子不見了!這對玉鐲子所用的材料出自天山涼玉,堪稱價值連城。

鄂泰勃然大怒,立刻召集捕快班趙班頭,嚴命他半月之內將黃風賊捉拿歸案。趙班頭帶領捕快班明察暗訪十來天,卻一點線索也沒查到,大家急得兩眼一抹黑。

恰在這時,原籍紹興的京城四大名捕之一的“活無常”吳二爺告老還鄉。趙班頭聞知喜出望外,帶上厚禮拜訪吳二爺,希望吳二爺指點迷津。吳二爺古道熱腸,見同行有難,當即答應了趙班頭。

聽了案情,吳二爺一番沉吟:“還是看看現場吧。”當下趙班頭領著吳二爺先走訪了幾家富戶,最後又不顧鄂泰的白眼,來到鄂泰五姨太所居的小閣樓。

自玉手鐲被盜後,五姨太嚇麻了膽,再也不敢在小閣樓里居住,因此小閣樓仍保持著被盜時的原樣。只見小閣樓門鎖完好,幾扇窗戶都緊閉著,床凳桌櫃之類的傢俱整整齊齊,梳妝檯上還散落著五姨太買脂粉的幾兩碎銀。

吳二爺又抬頭一看,只見閣樓頂上有個五寸大小、通風透氣的天窗,不由暗自點頭,悄聲提醒趙班頭道:“前頭我們看的那幾家失盜富戶都是小窗半開,可那半開的小窗只怕連個七八歲的孩子也難鑽進來。鄂知府金屋藏嬌,連半扇小窗都不讓五姨太打開,只留一個極小的天窗,卻仍然被盜,這事你怎麼看?”

趙班頭思忖道:“據說黃風賊能躥房越脊,奔跑如飛,想來定是習武的精壯漢子。可對於一個壯漢來說,就算會縮骨神功,別說這盤子大小的天窗了,就是那半開的小窗也是極難鑽進來的,實在匪夷所思。”

吳二爺進一步點化道:“黃風賊入室之後,一不劫色,二不搶銀錢,三不偷貴重衣物,只擄婦人們穿戴的金銀珠玉之類的輕巧飾物,擄後即逃之夭夭,又是為何?”

趙班頭眼一亮:“莫非是訓練有素的動物?比如貓、狗、猴子之類......”但隨即又疑慮道,“貓和狗力氣小,很難從人身上擄走金銀飾物,猴子倒有這個力氣,但小如盤子般的天窗也不可能鑽進來呀。”吳二爺道:“還是到天窗上看看的好,也許會有新的發現呢。”

當下大夥兒找來長梯,爬到屋脊上對天窗一番勘查,眼尖的吳二爺用鐵鑷子從天窗木框縫裡夾出了幾根細黃毛!這幾根細黃毛在陽光下亮閃閃的,嗅一嗅,隱隱有一股騷臭味。“果然是隻黃毛的猴子乾的!”吳二爺斷然道。見捕快們詫異,吳二爺解釋道:“貓愛乾淨,常用舌頭舔洗毛髮,因此貓的毛髮無甚氣味,而狗毛和猴毛雖同樣有股騷味,但狗毛騷而腥,猴毛騷而臭。”眾捕快歎服。

吳二爺又問道:“咱們紹興城可有雜耍逗樂的場地?”趙班頭說有,就在大東門外的鎮河塔下。眾捕快明白吳二爺已確定了黃風賊就是隻黃毛猴子,馴猴的主人才是真正的賊,極可能隱身在雜耍藝人中。

第二天,吳二爺和捕快們穿了便衣,三三兩兩來到了大東門外,只見雜耍逗樂的應有盡有,好不熱鬧。但耍猴的卻最多,共有四處,各佔一角,耍猴人的手下都有十好幾只猴子,且黃毛猴居多。到底哪一隻黃毛猴才是黃風賊?

吳二爺卻不急,舉著旱菸袋來回轉悠,最後在西北角那個大鬍子耍猴人的耍猴場邊停住了腳步。毫無疑問,吳二爺已鎖定了這個大鬍子和他的那群黃毛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