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萊雅們紛紛舉起AI美妝大旗,她經濟也要變天了

歐萊雅們紛紛舉起AI美妝大旗,她經濟也要變天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AI美妝花樣多、美妝熱品脫銷、美妝直播火爆,李佳琪一聲“OMG!買它”,見證了“她經濟”的能量。

這些年,人工智能風氣盛行逐漸滲透美妝行業,給美妝行業帶來了黑科技產品,AR試妝、AI測膚、AI美妝鏡、AI痘痘檢測器層出不窮。

目前,科技賦能美妝業主要體現在以AR、VR、AI以及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虛擬試妝、智能測膚等淺層面應用,而隨著AI、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生態完善,各大美妝品牌紛紛向“美+健康”靠攏,AI美妝或將迎來一次大爆發。

從AI美妝發展趨勢來看,AI美妝的落地生根與用戶需求的增長直接相關。從小沉浸於科幻電影,對人工智能存在幻想的新一代消費者,對科技有莫名的信任感,在AI落地於各行各業後也敢於嘗試新產品。這正是,AI美妝很快降臨並嘗試全面普及的推動力。

當然,對美妝企業來說,AI美妝是秀專業實力吸引新一代用戶的最佳方式,也是數字化時代,發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AI美妝,一切為了美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美顏相機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照片要美,真人要美,男孩女孩都要好看。

美妝電商數量的增長、美妝市場規模的擴大,也驗證了這一市場需求藍海。

快手科技數據顯示,2019年快手電商美妝類目GMV(交易總額)、活躍商家數、作品數及消費者規模都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商家端,10W+粉絲量的商家增長了36倍;消費者端,18歲-30歲的年輕女性是主要消費群體,且單筆200元消費買家佔比持續上漲,消費品質不斷升級。

快手科技還提出:“從2017年以來,中國美妝一直保持快速增長,預估2022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的預測。

人們對美的極致追求加快了AI與美妝行業的集合,一些智能測膚的手機軟件陸續問世。

從底層理論來看,科技之於美妝,秉承的是科技優於人工的理念。先是利用AI檢測、大數據分析去發現問題,再利用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專業的、私人定製的解決辦法。

一方面,AI充當KOL,取代人工監測和KOL評估膚質的方式。

傳統的人工膚質測試存在人為誤差,而AI技術可以通過用戶面部的黑眼圈、皺紋、眼袋、痘痘等情況進行智能檢測,然後,利用大數據全面對比、分析,有效得出個人的精準膚質,滿足人們渴望儘可能多的瞭解自己的皮膚的要求。

另一方面,檢測得出膚質結果,提供相對應的護膚產品和美妝技巧。

“對症下藥”在美妝業同樣適用,不同的底子化不同的妝容、用不同的護膚產品,這也就要求市場有相對應的推薦機制。當下,美妝KOL為提供更加高效、專業的護膚方式及產品,AI美妝的出現接下了美妝KOL的“活”,並把這個“活”做的更科學、更細緻、更精準,讓美妝市場推薦機制的精準度提升一個臺階。

總之,用戶為了美,美妝企業為了滿足用戶變美,推出了更多的AI美妝產品。只是美圖美妝、歐萊雅、初創美妝企業,在驗證AI美妝產品可行性的過程中,有人就此埋忠骨也有人大放異彩。

從美圖美妝到歐萊雅,美妝變革悄然興起

這幾年,國內美妝品牌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戰火已延伸至AI美妝產品。

經濟騰飛、人們消費升級、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美妝行業不斷進行智能化、數字化革新。各大美妝品牌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實時推出各類AI美妝護膚產品。AI美妝藍海,引來歐萊雅、美圖等諸多不同領域的企業涉足。

數據化是近幾年傳統企業轉型的“關鍵詞”,美妝行業也不例外。2018年,歐萊雅高舉數據化、智能化大旗,開啟了科技轉型之路。

對此,歐萊雅中國總裁兼CEO費博瑞先生曾表示:“我們相信美妝和數字化是渾然天成的一對;這一完美的結合將在我們和消費者之間建立更穩固、更緊密的橋樑,幫助我們無縫打通線上和線下渠道,為他們提供前所未有的個性化服務。

確立“美妝科技公司”轉型目標一年後,歐萊雅中國2019年財報數據證實了數據化轉型的可行性。

財報數據,歐萊雅中國在2019年營收增幅超35%,實現15年來最快增長速度。旗下身體護理品牌科顏氏、高端彩妝品牌聖羅蘭、阿瑪尼,以及大眾品牌美寶蓮,都繼續穩坐十億品牌俱樂部。

再有,歐萊雅越來越多的AI美妝產品面世。

除了虛擬試妝功能以外,歐萊雅推出了更貼近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例如,4月 10日,歐萊雅集團發佈全球首個 AI粉底適配器—— 360°智能選色,可以360度智能掃描消費者面部及周邊光源環境,並通過系統上傳分析圖片和數據,可以直觀看到適合自己的粉底液色號。

不過,凡市場先行者既能享受“螃蟹”的美味,也面臨者未知的風險。相比歐萊雅,美圖美妝業務少了一絲運氣和實力。

2017年10月,美圖將電商產品美鋪升級為美圖美妝,旨在利用大數據平臺、自研的AI測膚技術,在為用戶提供“AI測膚、智能護膚品推薦、在線購買”的一站式美膚體驗。

美圖美妝AI測膚、AR試妝等黑科技噱頭很快吸引來大批用戶。根據美圖官方數據,2018年6月時,美圖美妝的AI測膚功能已有接近5000萬次使用,人均10次以上。

只是,用戶來得快,走得也急。嚐鮮過後,消費者並沒有為美圖AI測膚、AR試妝等黑科技功能多做停留。2018年11月,美圖停止運營美圖美妝業務,其歷時一年的“AI測膚、智能護膚品推薦、在線購買”的商業模式,以失敗告終。

不得不承認,囚於AI與美妝初級融合的技術門檻、用戶習慣未養成的市場因素,美妝市場仍處於“人帶貨而非AI帶貨”階段,且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一方面,AI美妝一直停留在輔助工具的階段,還未能從本質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就目前的美妝科技來說,不管是虛擬試妝、智能測膚還是個性化產品推薦,都沒能真正提供符合用戶當下需求的解決辦法,各種智能測膚、AR試色等等技術,猶如雞肋。

另一方面,李佳琪、薇婭等直播達人美妝帶貨量蹭蹭上漲,而AI美妝產品引流、獲客的效果卻不及預期。誠然,隨著科技的發展,AI為消費者購買美膚產品、美妝產品提供科學依據的方式會流行,但是目前的AI美妝產品和服務普遍“實力弱、噱頭重”,美妝AI化的價值還有待審視。

綜上,美妝巨頭歐萊雅科技轉型告訴我們,美妝產業的AI化勢在必行。美圖美妝的遭遇又給我們警示,美妝產業的AI化不可急於一時。傳統美妝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且涉及市場廣度、技術深度,耗資巨大,腳踏實地才是硬道理。

美妝業未來:走向大健康

美妝巨頭的方向,往往代表著行業的發展趨勢。當下,消費者對美和健康追求上升到同樣高度,加速了美麗健康業藍海的形成與擴大。

艾媒諮詢《2019全球及中國大健康產業運行大數據及決策分析報告》顯示,受政策鼓勵和資本推動的影響,2019年大健康產業在養生保健、健康管理、康復醫療、醫療美容、女性健康等細分場景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護膚品成分、化妝品成分被過度關注;醫美塑形、微整容逐漸被接受;再有美容相關保健品銷售也迎來高峰。種種跡象表明,在未來人們對於美追求不僅侷限於服裝搭配、化妝、護膚,還將擴大到形體狀態上的美,新型“美與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將成為女性追求的目標。

健身行業的崛起,同樣驗證了“美與健康”這一新型消費熱點的爆發。根據艾瑞諮詢《2019年中國中產女性消費報告》,2018年中產女性約7746萬,約佔整體女性的11.3%。在閒暇時間,有69.6%的一二線中產女性選擇運動健身,有62%的小城中產女性選擇運動健身。

資本的嗅覺是敏銳的,有利益的市場就有競爭。

過去,企業的基因往往決定了其賽道的選擇和切入市場的方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妝企業做美妝企業的事,健康行業做健康行業的事,兩者並行互不相交。而隨著人們消費的升級,企業一站式服務成為主流,醫療美容健康很快被整合。

美妝品牌喊起了綠色、健康、純植物成分的口號,健康企業紛紛推出相關的口紅、粉底等美妝產品,美麗健康消費穩定增長,新型消費熱點加快形成。這也意味著,整個圍繞消費者健康與美的產業向更加集中化和高質化的方向發展。

當然,美麗健康產業發展也將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精進,美妝品牌也將在成長的道路上找到與AI結合的最佳路徑。彼時,美業將會是自動化、智能化、數據化融合健康與美的光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