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不到口罩詢盤破萬,我到底經歷了什麼鬼?

Hi guys,

SOM here. 我們來先看一下數據,是早幾天做PPT截的圖:

13天不到口罩詢盤破萬,我到底經歷了什麼鬼?

下起詢盤雨來,根本沒有時間看。有時候一秒鐘幾個,幾分鐘後又被刷屏了。

13天不到口罩詢盤破萬,我到底經歷了什麼鬼?

具體大家感興趣的可以翻下我的動態,好像發過類似的洗手液的詢盤視頻。當然了,口罩的體量比其它的產品只會更加誇張與瘋狂。

文章很長且不幹,請耐心看完,文中暗帶福利,文末有硬核廣告!

以下為Q&A部分:

Q:收到那麼多詢盤有什麼感覺?

A:沒感覺抱歉,換成美金的話可能會感覺大一點。我已經經歷過多次爆品,體驗過好多次詢盤雨了。

Q:SOM你一定賺了幾百萬了吧?

A:請不要限制你的想象力,因為你永遠猜不到我投入了多少和虧了多少。

Q:你為什麼不去賣口罩和相關產品,不自己做呢?

A:人各有志,何況我英語只有三級半水平。汝所欲,並不一定為我所求。

Q:SOM你為什麼不賣詢盤或者找人合作呢?

A:前者只能說我或你看不透買賣。後者合作哪有那麼簡單呢。更何況我還要上班呢。

Q:那你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A:秀存在感?打廣告?認識點大牛?順便看看有沒有優質的供應商。如防護周邊,洗手液,額溫槍,護目鏡等等等。

還有疑問不妨在留下你的評論,我儘可能的回答。

大夥正在經歷的事情,可能都是我2周以前看過或走過的老路子!

收到口罩詢盤的需求量:足夠中國生產好幾年!

2019年全年國內口罩生產的數量大概為50億...

請看我隨便截的圖:

13天不到口罩詢盤破萬,我到底經歷了什麼鬼?

只是隨便在個人QQ郵箱搜索標題的,網站企業郵箱就懶得打開了。基本上從上百億到幾十億再到幾個億,已經麻木了。更何況還有lac這個十萬的計量單位,沒有心思時間去算。

發過的報價單:發出去的PI金額足夠買幾百個口罩工廠了

看到這些PI的金額,我就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差點笑出眼淚。可能想著說不定真的有人會付款呢。

為此還特意諮詢了銀行,那麼一大筆錢進來,會不會帳戶爆炸。

後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學習口罩知識:讓我發現我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實力

三年高考,五年模擬。

口罩為你,中英鳥語。

從微信到WIKi,從行業報告到認證說明。從搜索引擎,到實際產業鏈地域分佈。

然後到今天我早忘記了。學習能力100分,可惜記憶力不太好。

撩撥供應商:“孫子”成“大爺”,理解,難得身份角色轉變

果然男人有錢就變“壞”???

找供應商當然第一批找“資質”齊全的。

可惜時期太早,很多受到管控。而且大夥的心還沒定下來,也沒空搭理你太多。

而且你也不可能手上沒有實單的情況下,不斷的透支你的信用值。

你見過天天拿著錢,哭著喊著排隊要送給工廠的嘛?頭部工廠當時就是這種情況。今天談好,每天可能發通告,整體訂單排產延後一個月,工廠接了巨量的訂單。

客戶的來頭:各國巨頭、大企業、個人與水貨,魚龍混雜

儘管這是“人命攸關”的大事,但是確實是幫不上忙。遇到不合理的客戶,管他們是誰,都能愛理不理,都能說NONONO!

奈何供應商不行,咱們吃瓜群眾也無力啊。

隨便放幾個吧。

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還有意大利的等不同後綴的超過10封;

13天不到口罩詢盤破萬,我到底經歷了什麼鬼?

醫院、ZF、大型企業這些太敏感了就不發了。

抱歉,不能幫到他們。飛機到港了,我也沒物資可以運啊。

認證查驗:呵呵呵!

這個也是為什麼一直在做這一塊產品出口的供應商會收到如此追捧的原因。

騙子倒爺:暫時沒有遇到,或者我們不是他們的菜

當他們遇到你比他們還懂產品和認證,還懂供應商和客戶情況,還了解套路的時候,他們就要拉黑你了。

心路歷程:說點知道的吧(我表示我天天正常作息,非常淡定)

  1. 哇哇哇~
  2. 打雞血~
  3. 失眠~
  4. 過山車~
  5. 阿西巴~
  6. end~

不知道還有沒有遺漏的,歡迎提醒和補充。

一些關於現狀的看法與思考

這個產品的發展趨勢和預判的差不多,在之前已經和大家聊過:

  1. 流量
  2. 供應鏈
  3. 業務轉化(信任)

四月份應該會更猛烈。無論是需求還是訂單。

大家也可以看到了,目前陸續已經有小夥伴不斷的開大單了!

針對這點,我一點也不感到奇怪,因為從前期的諮詢到迫切急需這些物資,完全和咱們國內的走勢差不多。

(這也意味著,有很多相關的產品,在下一個時間段,也會變得迫切起來)

大家感興趣的話,點贊轉發,我抽時間來給大家說一下我的判斷依據。

Ps:現在既然流量變得有點用了,那麼如果你是相關產品優質的供應商,或者你有什麼想法的,不妨聯繫我,談談不要錢。

我知道大部分外貿人這個階段很難,但是就算是在平時不也不容易嘛。在我看來,疫情的勢頭總會得到抑制的,但是如何在這個時間段內沉澱自我,最終能夠破繭而出的,全看我們自己

為什麼我會/能提前一步?

這個我想得益於過往積累了很多“失敗”的經歷吧。

首先到目前為止,完整的“爆品”產品的誕生到消無的生命週期,我最少參與了3個產品以上。更不用說那些沒有Boom的產品。這期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其次是具有消息的敏感度。會利用不同的獨立信息來源,作出自己的判斷。

最重要的是長期在一線,反正“閒著”沒事,當練練手唄。就當做個案例站也挺好,這也是我一貫的風格

當然目前還處於非商業化階段,但是由於一直在這個產品的一線,能獲得很多來自供應商和客戶的直接一線的信息,所以很多所謂的“坑”會更加的瞭解。

因為我的認知裡面,覺得這些潛在的客戶資源(相當於email subscribe list),在一段時間內都會具有價值的。所以在前期能快速大量的獲取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快、穩、準

在面臨巨大機遇前,首先要冷靜下來,進行全面的思考。而不是一股腦的往前沖沖衝。

佈局和執行可以快。但是儘量步子穩一點。想要賺錢,先收起賭徒的心態,想想如何能不虧錢。更重要的是一切要合法,別被事後了。

就像我,瞭解或者聽到很多可以做的產品,不也一樣不會隨便去涉及嘛,就算是非商業的案例站也是。

比如test kit,我在3月上旬就知道和能找到相關的渠道 了。

其次是準。

現在大夥都在做,你是否衡量了自身的優劣勢了,是否想好是全部都做,還是找準切入點去進行了?

比如你專門做醫用類的,N95的口罩,是否能解決獲取客戶到供應商到收款到出貨一系列的問題。

像一個站點,專門切入一個產品,單靠SEO也能持續的獲客,關鍵是後續的環節你做好了嘛?你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你的認知與判斷又是否是正確的呢。

你是否掌握了哪些能力,又能夠調動哪些資源呢?

就好像現在總有小夥伴愛問我,防疫物資能不能做。

你問的是一個點的問題,答案無非是Yes or No. 但是我出於負責任的態度,無法直接告訴你能不能做啊。

比如獲取流量和客戶方面,你有這個能力或資源

你是否學了顏Sir的課程後掌握了建站和推廣的能力?

比如谷歌廣告投放或者Facebook廣告投放,已經禁止口罩廣告了,我看很多人網站辛辛苦苦建好了才獲得這個信息。

真像是一錘子打在腿上,那個酸爽。關鍵是機會成本太高了,白白錯失良機。

2020疫情期間最重要的就是積累客戶,需要尋找國外優質採購商的我推薦一個客戶開發工具給你,也是tess推薦的一款工具,說實話,真的挺好用可以試試,下載體驗鏈接:http://t.cn/Aig5RWJt

這個時候就體現你的圈子和獲取信息能力與信息來源多樣性的重要性了。你可能覺得這個詢盤很多或者水分很大,但是萬想告訴你的是這個還是剋制的結果(太窮了),當時還沒放開投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