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在這兩次世界大戰之中,炮兵地位都很突出,拿破崙曾經說過“炮兵是戰爭之神”。拿破崙的炮兵曾經橫掃整個歐洲,在此之後各國都更加重視火炮的研發。火炮在之後的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德國人是最注重火炮研發的國家之一,克虜伯大炮享譽全球。二戰中800毫米“多拉”巨炮更是讓人記憶猶新。巨炮傳統在德國一直延續下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有一門巨型火炮。它的名字叫“巴黎大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1918年3月,蘇聯退出戰爭讓德國有了喘息之機,德國竭盡全部的突擊力量發動了一戰中最後一次重要的攻擊戰,寄希望於以出其不意的襲擊戰勝協約國。德國總參謀部發動這一次攻擊戰的目的之一是想要儘可能地對該防線的後方造成混亂。而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克虜伯兵工廠甚至還專門實施了一個大膽的研製計劃,於是,一戰中最不尋常的一種武器加入到了德國炮兵的裝備序列中。

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一種擁有超長炮管的火炮漸漸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他就是“巴黎大炮”


1918年3月23日7點30分,位於巴黎東北部的塞納河碼頭髮生了一次不明原因的爆炸。大約20分鐘後,在人群密集的斯特拉斯堡大道上又發生了一次類似的爆炸。這次爆炸對民眾的觸動很大,在疏散和清理人群時,發現已經有8人被炸死,另外還有13人受傷。人們隨後在現場找到了一些散碎的鐵片,它意味著這可能是一枚炸彈,而不是煤氣管道的意外爆炸。但使人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在沒有看到有飛機經過,也沒有聽到任何防空警報的情況下,在蘭登堡大街上又發生了第三次爆炸,在這次爆炸中一部分樓房受損。這一次爆炸引起了巴黎官方深深的憂慮和不安,下決心一定要找到引起這一次次爆炸的真正原因,調查人員們開始蒐集在這幾次爆炸後尚存的各種證據。然而就在此時,又發生了第四次爆炸,這一次爆炸發生在查爾斯五世大街,有一人被炸死。

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巴黎大炮揚起的炮管長度有36米,足足12層樓的高度


根據不久前已經蒐集到的大量碎片,加上這一次的,足以證明它們全部都是火炮的彈片。但問題是:發射這些炮彈的火炮到底在哪裡呢?就在調查人員展開進一步調查的同時,更多的神秘炮彈又接二連三地降落在了這座城市的土地上。於是,城市的上空警報聲不斷,巴黎的民眾紛紛躲入到了各家各戶的掩蔽室內。當第八次爆炸發生時,調查人員們已經可以確定,發射這些炮彈的是一門208毫米大炮,甚至還指出了這門大炮的可能位置。他們的預報是,這門大炮架設在克雷皮地區的某個地方,但讓人們非常吃驚的是:克雷皮距離巴黎有120公里之遙!很顯然,德國已經擁有了某種類型的遠程火炮,至於這種遠程火炮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人們當時還只是在做著這樣或那樣的一些猜想而已。巴黎是人口聚集的大城市,由於越來越多的神秘炮彈紛紛降落在這座城市以及城市的周圍,市民們只能選擇逃離這個地方。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這種炮彈仍然時不時地降落在這裡,給巴黎造成了有限的財產損毀和人員傷亡;但是這還不算,更加糟糕的事情接踵而來。就在耶穌受難日那天,也就是3月29日,一發炮彈落到了位於巴黎市中心,作為法蘭西王國權利象徵的聖熱爾韋教堂內。這一次的傷亡情況最為嚴重,一共有82人死亡,受傷人數達到68人以上。至此,法國人確認這種神秘的火炮已經造成了當時最為嚴重的傷亡事件。然而,造成了這幾次大屠殺的火炮到底是一種什麼樣子的武器呢?


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飛向巴黎的炮彈就是有這門大炮發射出的炮彈,因為它打擊巴黎也被稱為“巴黎大炮”


上述問題的答案似乎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解釋清楚的。德國人在一開始只不過是在進行一些常規的彈道試驗,但出人預料的是,在試驗過程中他們發現,彈丸的飛行距離遠遠超出預想的範圍。通過研究後他們才明白,試射出的彈丸事實上已經飛離了數層地球周圍厚密的大氣圈:由於在這樣的一種彈道情況下,大多數彈道上的空氣摩擦很小,因此,彈丸飛行距離的增大幅度是人們始料不及的。為了利用這一成果,德國人決定設計一種特殊的火炮。於是,他們為一種380毫米的艦炮炮管更換了襯套,再將它與一種新的、更長的210毫米炮管組裝在了一起(總長度大約為40米),併為其研製出了特殊的裝藥和射彈。這種新型火炮由於炮管奇長(在原先的艦炮炮管內又伸出一個炮管),所以看起來樣子非常古怪。這種新型火炮的重量還不足142噸,但射程卻可以達到132公里,而且還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始終如一地成功運作。唯一的問題是造價太過昂貴。該火炮每發射一次,其炮彈必然就會沿著長長的炮管過一次,如此一來對炮管產生的磨損是很大的,因此,炮管的內口徑實際上是不斷遞增的。由於有這樣的原因存在,所以連續發射的炮彈在直徑上也必須是遞增的,即一發比一發更粗一點兒。由於這種長炮管的自重很大,這就導致它有可能出現下垂的現象,所以必須為其外裝吊拉索。與一貫情況一樣,克虜伯兵工廠的設計者們同樣是所有這些先進彈道技術的幕後推手,這些人實際上就是負責研製420毫米“貝爾莎”大炮的原班人馬。這種長炮管大炮的整個研製過程傾注了克虜伯兵工廠設計者們全部的心血,動用了該兵工廠所有的研究資源。不過,這一切的背後還有一個原因:早在1918年的早些時候,德國總參謀部就打算沿著索姆河安排一系列的進攻性會戰,以贏得一戰的勝利,而這種新型遠程火炮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反覆襲擊、騷擾巴黎地區,因為在通常情況下,這樣的襲擊和騷擾會造成人心恐慌和財產損傷從而達到使法國人心惶惶、軍心渙散的目的。這也就是這個流行的名字“巴黎”大炮的來由,而這種火炮正式的名字則是“安裝在發射平臺內的210毫米長炮管火炮”。有意思的是,這個聽起來刻板無趣的名字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在發射到規定數量的炮彈後,這種火炮的編號會變為“安裝在發射平臺內的232毫米長炮管火炮”。這是因為,儘管人們對原先的身管彈道性能很認可,但它最大的癥結是每發射一發炮彈,炮管的口徑就會增大一點兒,因此必須按照正確的發射順序精心製造每一發炮彈,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而且炮手們在裝彈時也必須特別地小心,如果裝錯了順序,後果不堪設想。

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炮手在進行裝填發射藥包作業,由於炮彈體積很大裝彈需要用到輔助設施


“巴黎”大炮的發射平臺最初是一種艦載式裝備,其前端的下部可以旋轉,需要移動時,還可以藉助於其他牽引機械在軌道上行走。德軍將這種大炮及其炮架小心翼翼地部署在克雷皮附近的一個可靠的木材基地上,並將其隱藏在森林的中心位置。整個隱蔽工作做得非常仔細,德軍的炮手們甚至還不辭勞苦地栽種了許多樹木,如果這些樹木枯死了,他們還會重新栽種。

當“巴黎”大炮的炮彈雨點般持續不斷地降落到巴黎的時候,法國也做出了相應的反應。他們將重型鐵路炮移動到靠近克雷皮的地方,並開始進入到計劃的射擊區域內,因為他們懷疑這種火炮有可能就部署在這裡。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德國的這門大炮已經磨損得非常厲害了,以至於它的打擊精度嚴重下降,射程也大不如前。德國的炮手們發現,“巴黎”大炮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其炮管的發射壽命僅為60發。於是,他們為這門大炮安裝上一個全新的身管,並仍然將它部署在克雷皮的森林裡。

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克虜伯工廠中的“巴黎大炮”由於需要超遠的射程,巴黎大炮達到了瞠目結舌的136倍徑,但同時導致炮管壽命較


在這門大炮以北很遠的地方,挺進中的德國部隊正在勢如破竹地成功向前推進。事實上,他們早已清除掉了一支英軍部隊,3月30日那天已經打到了蒙迪迪耶。這時候,德國做出了新的決定,他們將“巴黎”大炮轉移到了科爾比的森林裡,這個地方甚至比克雷皮更靠近法國的首都。在這裡,這門大炮開始了對巴黎的第二輪炮擊,因為在這裡發射時,炮手們並不需要啟用這種大炮的最大射程,所以炮擊的效果比第一輪還要準確得多。炮管的口徑頻繁地變更,巴黎城面臨著更加嚴重的威脅。不過,這一輪的瘋狂炮擊引起了法國陸軍鐵路炮和機載測位儀的注意。這個新的發射場地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但德國人卻渾然不知。其結果是,不但“巴黎”大炮的炮組人員被靠近彈擊中造成了重大傷亡、甚至有一發炮彈還在“巴黎”大炮內爆炸!這發炮彈顯然是裝錯了發射順序,由於炮彈的直徑與炮管的口徑不一致而沒有能夠發射出去。

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巴黎大炮的炮管很長需要用到加固設施不然炮管彎曲的話是很危險的

而在這個時候,巴黎的市民們,更確切地說是那些曾經逃離了巴黎的人們,已經不得不開始習慣時常被炮彈騷擾的日子。當然,巴黎是一個很大的城市,炮彈不可能落在每一個地方,因此,市民們也就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狀態。雖然在一些容易受到攻擊的場所,比如地鐵站,偶爾也會有炮彈落下,但更多的時候,這些炮彈落在了開闊的道路上,或者空蕩蕩的建築區,因此,幾乎沒有造成多少傷亡。月底,德軍挺進到了馬恩河,因此,也就對他們的這個寶貝一—“巴黎”大炮更加關注了為了避開法國鐵路炮的注意,修復後的巴黎”大炮最後又轉移到了博蒙特的一個新的炮位上,並在這裡開始了它的第三輪炮擊。這一次,炮位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認真仔細,德軍將其可旋轉炮架裝在了一種鋼床結構上,並設置了一個供裝填彈藥用的大比例的軌道人口(早先的所有炮位都擁有專門的軌道入口,但博蒙特炮位的構築比例不可能擁有單獨的軌道入口)。這一次,“巴黎”大炮採用了射擊效果非常好的232毫米炮管,但其炮擊作用卻是越來越差了。因為在其北方正在進行的強勢的地面作戰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生死飲關的重大時刻,在那裡,不但德軍幾支主要的推進力量受到了協約國軍隊強有力的遏制,且美國人也第一次以最為直接的方式加入到了這場戰爭。

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正在通過龍門吊進行組裝的巴黎大炮


如果說在美國的部隊抵達之前德國還有一點兒獲勝的機會,那麼美軍加入這場戰爭已經為德國的徹底失敗敲響了喪鐘。在這種情況下,“巴黎”大炮即使再努力地往巴黎傾瀉炮彈,也不會對德國失利的局勢有多大的補救,更不可能扭轉這一敗局了,它所能做的只不過是繼續進行一些騷擾性的發射,以儘可能多地為法國製造一些麻煩而已。後來,由於這場戰爭一直起起伏伏,德軍又在布魯耶的森林內為“巴黎”大炮部署了一個新的炮位。7月5日,“巴黎”大炮在這個新的炮位上重新開始了對巴黎的炮擊。但這一切都已是徒勞了。到了8月份,協約國的軍隊再一次發起了強大的攻勢,德國的攻擊最終不得不以全面失敗而告終。在整個戰爭期間,德國陸軍用盡了其最後一名預備役軍人,並耗盡了全部的國家財力。德軍放棄了當年前幾個月繳獲的所有武器。全部沿著原先的進攻路線退回了德國,操控巴黎”大炮的德軍撤退時,他們將這些大炮全部轉移到了城市的外圍、並將其徹底拆卸並銷燬掉了。當時,儘管每一輪炮擊都只使用一門“巴黎”大炮,但人們猜測這種大炮不會只有一門、或許最多一共有三門。

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美軍的參戰使得德國徹底失去了勝利的希望,同時德國內部的矛盾也在不斷激化最終爆發了革命


有關“巴黎”大炮的確切內都直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迷。戰爭結束後、雖然也找到了一些發射平臺和一些仔細記錄的歷史資料、但始終沒有一門大炮落到協約國的手裡。因此似乎有把握說,為了防止協約國知道他們的秘密、德軍不但撤退時將這些大炮的實物銷燬了、而且還將積累下來的大量彈道數據仔細地收藏了起來,以備德國的下一代火炮設計者們使用。而之所以做出如此猜測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至少在德國的一種武器(210毫米鐵路炮)上可以看到“巴黎”大炮的一些影子,也許其他的德國武器也採用了巴黎大炮的某些技術也未可知。不過,拋開其在技術方面的傑出成就不說,“巴黎”大炮實際上是一個失敗者。它的意圖是要使巴黎變成一座沒有生命的死城,但對於協約國作為工業和通信中心的這座大城市來說,除了在轟炸剛開始時因為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造成了一度的恐慌之外,“巴黎”大炮的轟炸幾乎是沒有用的。巴黎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市,即使經常有彈雨落下,也只不過是對城市的一些局部地區產生一些影響而已。一旦協約國的進攻重新獲得了戰場上的主動,這座城市就出了“巴黎”大炮的射程,這種大炮也就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應用價值了。

一戰火炮中的王者,超長倍徑的火炮——出盡風頭的“巴黎大炮”

一戰的失敗即使這種巨型大炮也無能為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