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天,627英里|你能走多遠,取決於你的信念有多強

“沒有地圖,直到每個腳步都是找尋自己的方向。

沒有手機,直到全世界都精密聯繫。

沒有準備,直到可以隨時開始。

這一路,因為,我還在堅持。”

《一個人的朝聖》六十歲的哈羅德就這樣,毫無防備的,一封來自遙遠的故友的信,讓他開啟了一場靈魂的旅行。

一個人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

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里並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修行。

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走下去,奎妮就會活下去!

最終,也因為這個信念,創造了生命延續的奇蹟。

一個人能走多遠,不是你有多少財富、聲譽和地位,而是你的信念有多強大。

87天,627英里|你能走多遠,取決於你的信念有多強

01

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個小小的“心靈”,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毅。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剛剛誕生的百合跟雜草長得一模一樣。

但它始終有一個堅定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野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

如果說這是野百合與自然環境的抗爭,那麼野草的譏諷、蜂蝶的鄙夷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峻的考驗。

野百合是執著的,它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成長是一次次的逆風飛翔,這就是野百合的動容。

不張揚、不爭辯。默默生長,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這就是野百合的執念。

終於“百合花一朵朵地盛開著,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

“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 也許說的就是野百合吧。

以清靜看世界,以執念綻芳華。寂靜的山谷,野百合清麗脫俗,離塵不染。

綻放,哪怕是在黑夜。

努力地向上生長,向著太陽。

如果沒有,就向著月光。

人生就是這樣,只要種子還在,希望就在。溫暖向陽,每一粒種子,都有信念的力量。

87天,627英里|你能走多遠,取決於你的信念有多強

02

“當你低頭的瞬間,

才發現腳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清澈高遠。

盛開著永不凋零,

藍蓮花……”

清幽的山谷,遍地的百合。

一首許巍的《藍蓮花》悠悠,我聽得入迷。

民宿老闆Q爺親自捧上一杯南劉寄奴。

許是一杯南劉寄奴的溫暖,我和Q爺聊起了詩和遠方的未來。

Q爺說,對於現在和未來,我選擇的是自己……

眼前的Q爺,是一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過慣了鋼筋水泥的城市生活,因為想要嘗試換一種活法,揣著情懷來到了山林。

Q爺望著窗外的山林,跟我說起了他與民宿的故事:

“最初在山林深處的選址,朋友說,“方圓幾十裡嫋無人煙,與世隔絕,你這是要幹嘛!”

年輕氣盛的自己,還是一意孤行。

六間房,簡單裝飾。民宿正式營業。

那年冬天,連著極寒氣候路面早已結了冰,根本沒有客人到來。

大雪封山,我和房東數著柴米油鹽過日子。

房東是一對80多歲的老夫婦,還有一條叫胖墩的狗。

那段日子,斷了WIFI,斷了與外界的聯繫。

我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和恐懼。

老夫婦告訴我,他們在這大山守了50多年,因為他們怕兒子回來找不到家。

一次上山採藥,老夫婦的兒子墜入山崖再也沒有回來。

但老夫婦始終覺得兒子還會回來,他們要有一個溫暖的家,等著兒子回來。

一個溫暖的家,一個五十年的堅守。

我突然有了一個念頭,我要陪著他們一起守護大山深處的信念。

雪後的第三天,我開始著手自己修路、自己拉三廂電,自己架一座小橋。

在山裡,找陳年的老木樁,鋸開、曬乾、刻上一句溫暖的言語……

所有的裝飾品去田野、山嶺中找,或在旅途中偶遇。

一杯一碟,一桌一椅……都是就地取材,打造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用心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在書裡夾上一個用枯葉自制的書籤,寫一段自己的人生願景……

眼前小溪潺潺流淌,可誰也不曾知道,無數個夜幕降臨的日子,我卻還在挖渠引流。

為了尋一截合適的老木樁、挑一塊精緻的小圓石,風雪交加,我卻還在輾轉山頭。

……

來大山採風的攝影師成了民宿的第一位客人。他用鏡頭記錄下了這裡美好的時光。

竹籬笆外,彎彎小路上我與攝影師揮手道別,夕陽西下恰是送別古人的情景。

攝影師的作品意外展出,從那天起,民宿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嚮往大山的遊子。

他們似乎在這裡尋找到了一種歸家的感覺。”

Q爺望向窗外繼續說:走在那條自己修的路上,看到笑意相迎的遊子,和來小築的客人,都會說一句:嗨,歡迎回家!

從生命的全世界路過,堅守一個溫和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個溫暖的生命的延續。

87天,627英里|你能走多遠,取決於你的信念有多強

03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支英國探險隊來到撒哈拉沙漠,在茫茫的沙海里艱難跋涉。

陽光下,漫天飛舞的沙粒像炙熱的鐵砂,撲打在探險隊員的臉上。大家都已經沒有水了。

探險隊長拿出一隻水壺,說:“還有最後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水壺在隊員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

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探險隊走下去的希望。

最終,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擺脫死神,大家喜極而泣,他們用顫抖的手擰開支撐他們精神和信念的水壺——緩緩流出的,竟然是滿滿的一壺沙。

有一種存在叫做你相信它存在而存在。

茫茫沙漠中,當絕望撲面襲來,真正挽救他們的,何嘗是那一壺沙子?

那種堅定走下去的信念,已經如同一粒種子,在他們心底生根發芽,最終指引著他們走出了絕境。

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還站立著的話。”

只要心懷信念的種子,總有一天,荒漠裡會開出生命的希望之花。

人為什麼而活?又是什麼在支撐人們負重前行?

其實,不過就是兩個字:信念。

信念的力量超乎你的想象。信念在,希望就在。

知乎有人問:是什麼信念讓你披星戴月地工作?

有一句很實在的回答:我們披星戴月地工作,不過是想讓自己的生活更有生活的樣子。

人生就是這樣,無論你的信念是遠大還是渺小,信念若在,你終將站立在這個世界上。

最後奉上《無問西東》的經典獨白,共勉: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請相信:

你的信念裡,藏著你的未來。

文:指尖華爾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