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搏擊對抗賽戰後迷思,我們真正的殺手鐗是啥?

中泰搏擊對抗賽戰後迷思,我們真正的殺手鐧是啥?

中泰搏擊對抗賽戰後迷思,我們真正的殺手鐧是啥?

有句古話講“兩虎相爭,勇者勝”,我認為用它來說像老虎這種低等動物還很符合邏輯,但是用這句話來比喻人,尤其是來比喻擂臺之上奮力拼殺的武者的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比賽:兩位實力和戰績都很接近的拳手進行的一場比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兩虎之爭,本來我們預想可以有一場十分激烈的比賽,但是從鈴聲開始一直到比賽結束,之間卻和我們想象的大有出路。

中泰搏擊對抗賽戰後迷思,我們真正的殺手鐧是啥?

兩位拳手中的一位打的很不在狀態或者說是很不順手,而另一位則是頻頻得手,屢試不爽。很明顯那位得手的拳手就相對於聰明的多,而並不是他打的多麼勇猛。

相反的那位打的很不順手的拳手往往卻很勇猛,但是他的重拳、重腿卻經常打的很彆扭。

本來步伐十分矯健敏捷,身材矮小卻總是打不進去,被人控制在外頭。這就是他不夠聰明,也可以說是當時的頭腦不夠靈活。

所以說兩位實力相當的拳手對決拳臺的時候靠的不光是勇猛,最主要的是要比賽時的頭腦的反應程度,和清醒程度,還有就是你是否“夠聰明”。

中泰搏擊對抗賽戰後迷思,我們真正的殺手鐧是啥?

往往太注重殺傷力和拼打會使頭腦過熱,使之不清醒,不夠冷靜。這就等於輸了拳賽的一大半。

而戰術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如果你能夠在賽前制定出扼制住對手強項、併發揮出自己的強項的戰術,再加上比賽時靈活的頭腦,你就能輕易的擊敗和自己實力相當的那位對手獲勝。

可有些人總是用最初兩屆中泰對抗賽來反駁我的觀點,我們要清楚最初兩次中泰對抗賽不是我所說的“兩虎之爭”,而是名副其實,實力差距懸殊的“虎牛之爭”。

雖然第一次的比賽我們的總比分領先,但是我想當時的場面看過或聽說過比賽的人都會知道是怎麼回事。

那時散打王這類的擂臺對抗性比較強的比賽才剛剛出現,所以我們的選手的攻擊力,抗擊打能力,和膝法的技術水平還不是很高,而且當時也沒有過多少對外交流,尤其不適應泰拳那種慢節奏,著重攻擊的打法,所以在比賽之中被打的沒有多少反抗的機會。

不過現在散打在擊打力,攻擊力上已經達到泰拳的水平甚至更高,在這基礎上:

利用散打靈活多變的打法和快速有效的摔法,中泰對抗賽上,打的泰國選手進退兩難,徹底摧毀了秦拳500年不敗的神話。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苑原

責任編輯:出河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