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鐵路即將通車,這家在漢央企在成立70週年之際為祖國獻禮

11月8日,由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參建的京雄城際鐵路、鹽通鐵路聯調聯試接近尾聲,連鎮淮揚鐵路進入試運行階段,三條國家重點鐵路幹線通車在即。作為長江上的專業築港隊伍,二航局從1950年成立以來,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在70週年之際以高質量發展為交通強國建設獻禮。

當天,由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代表組成的數百名企業代表齊聚武漢,慶祝中交二航局成立70週年。

把產品做成地標,助世界更加通達,從“鐘山風雨”中走過來的二航人,在70年的歲月磨礪中,鼎新智行銳意進取,修建各類港口碼頭700多座,建造跨江、跨海、跨高山峽谷特大橋300多座,建設高速公路4000多公里,承建鐵路項目單線里程超過1300公里,修建城市軌道交通工程200多公里,為中國港、中國橋、中國路走向世界作出了應有貢獻。2019年,中交二航局實現新籤合同額和資產總額雙破1000億元。目前,企業位列“武漢市百強企業”第七名、“湖北省百強企業”前十名。

1950年,戰爭的硝煙剛剛散去,為了振興國家的水運交通,一支夾雜著十多種不同方言的隊伍,從天津衛南下浦口,立刻投入到了碼頭的搶險之中,這就是國家政務院交通部成立的“浦口碼頭搶修委員會”,這也是二航局的前身。當時,沒有任何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完全靠“人拉肩扛”,為加固碼頭邊坡,工人和技術人員全部上陣,用鋼釺鑿開堅硬的冰層,用手推車運來各種材料,在20多釐米厚的淤泥中,一米一米完成邊坡作業。

上世紀80年代,二航局主動提出“立足長江,面向沿海,兼顧國外”的經營方針。1984年,二航局不負眾望,中標了衝出長江的首個項目——深圳蛇口五灣突堤碼頭工程。

沒幹過沿海工程,首次搶灘登陸的二航人,不被當時華南地區的各方業主認可。於是,他們千方百計地改進施工方案,通過製作陸上施工平臺,改水上施工為陸上施工,首次應用“泵送混凝土”的新工藝,僅用了6個月完成了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工程項目。

到了九十年代初,水工市場“僧多粥少”,迅速萎縮。1991年,在交通部支持下,二航局迅速調整策略,承接黃石長江大橋6個深水主墩的關鍵施工任務,將水工施工技術“嫁接”於橋樑施工中,成功實現戰略轉型,路橋產品成為新的業務單元和企業成長點。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企業轉型的成功:今天,世界已建成的十大跨海大橋、十大斜拉橋、十大懸索橋、十大拱橋、十大高橋,二航局分別承建了其中的5座、4座、5座、2座、2座;國內一半以上千米級大橋均出自“二航造”。

2004年,二航局首次進入投融資市場,成功進行資本運作第一個項目——湖南株洲湘江四橋,突破了企業原有的經營模式,由“工”開始向“商”轉變。國家正式放開鐵路建設市場,2005年,二航局依託中國交建獲得了合武鐵路的施工權,這也是二航局首個真正意義上的鐵路施工項目。2014年,公鐵兩用橋市場正式向鐵路外部企業開放,二航局一舉中標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這也是中交集團首個特大型公鐵兩用橋,這座橋讓二航橋品牌的範圍覆蓋了世界上所有的橋型。不僅如此,二航局還通過對該項目的優質管理,輻射經營,連續中標五峰山長江大橋、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特大橋、常泰長江大橋等3座世界級公鐵兩用橋。

2014年,二航局積極參股中交集團重點投資項目,聚焦城鎮化建設和土地綜合開發。隨後一年,二航局成功在PPP模式下破題,在昆明巫家壩土地整理開發、重慶龍頭港等項目取得經營上的突破,這更加堅定二航局向高端市場邁進的步伐。

同時,面對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高速發展、區域一體化建設進一步加速、建築工業化持續推進的多期疊加戰略機遇期,二航人除卻保證自己在傳統水工、地下、橋樑、市政等傳統市場的優勢外,已經開始著手向區域協同、城鄉產業、生態環保和智慧交通領域發力,企業加快“三轉”進程,“進城”“入灣”“向西”“出海”的步伐已經勢不可擋。

2020年是保障“十四五”順利起航的奠基之年,這一年,二航人戰疫情,抗洪澇,奮勇爭先,重倉湖北,以“六保”促“六穩”,全面助力地區經濟復甦。未來,二航局將通過對標世界一流企業,以深化改革不斷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走一條高質量、可持續、有活力、重創新、可共享的精益化發展道路。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