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潤城 淨汙無聲陝西省首個全地下汙水處理廠試運行

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白牆黛瓦、人工溼地……這可不只是公園,而是一座“隱藏”的大型汙水處理廠。近日,中建安裝華西公司承建的陝西省首個全地下汙水處理廠——西安市第三汙水處理廠啟動試運行。


不久後,這座位於地下18米、精巧構築的“地下城”將為城市徹底“清源”,為原汙水處理廠提升日10萬立方米的汙水處理能力,遠期處理規模將達30萬立方米/天。


清流潤城 淨汙無聲陝西省首個全地下汙水處理廠試運行


全封閉+微負壓 讓臭氣無處可逃

距項目不到1公里處分佈了3個社區,相比傳統地上汙水處理廠,這座全地下式汙水處理廠無異味、無噪音,既節約土地,又生態環保,極大降低了汙水處理廠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走進項目現場,混凝土立柱撐起寬敞的地下空間,大小不一的汙水管道蜿蜒排展。“整個汙水處理廠的設備都在地下巨坑裡,全封閉的環境加上微負壓處理系統,讓臭氣無處可逃。”項目土建總工張小峰說。

項目採用全地下式施工,基坑深達17.4米,為保持良好的運營環境,降低汙水處理過程中臭氣的濃度,項目團隊在箱體內分別設置獨立的機械排風及機械送風或防火百葉進風系統,送風量為排風量的80%,以確保工藝處理車間及管廊區域內的空間處於微負壓狀態,防止臭氣外溢,箱體內的臭氣經生物除臭及離子除臭雙重系統處理後,再經由通風塔高空排放,空氣中聞不到一絲臭味。


清流潤城 淨汙無聲陝西省首個全地下汙水處理廠試運行


分區重組 提升水資源管理效率

西安市第三汙水處理廠並不只是簡單將地上的汙水處理廠“下沉”,而是在充分考慮各類安全風險等因素後,重新統籌功能分區,實現資源整合的最優配置。

項目採用分層佈置形式,地下一層為操作層,為設備調控中心和人力檢修中心,地下二層為水處理構築物和綜合管廊,汙水處理廠的曝氣池、沉澱池等在這裡“一應俱全”。

同時,項目團隊結合施工方案對地下空間進行多維度優化,形成立體三維佈置,通過優化工藝流程、重組單元組團、修改構築物佈局等方式,提升空間利用效率,將項目佔地用地減少了三分之二。

清流潤城 淨汙無聲陝西省首個全地下汙水處理廠試運行


相比地上汙水處理廠,全地下汙水處理廠常年溫差較地面溫差小,水溫比較恆定,有利於各種汙水生物處理工藝的穩定運行,建成後,出水水質可達國家地表環境質量IV類標準,經過處理的水可實現就近處理、就地回用,一部分直接用於地上公園的園林綠化,另一部分由巴氏計量槽引入箱體內的沖洗水池、回水池和消防水池,可用於沖洗細格柵和膜格柵,既減少了管網投入和運行成本,也美化了廠區環境,實現綠色可循環發展。



創新工藝 疏通地下城“毛細血管”

在項目旁,已建成6年的原西安市第三汙水處理廠仍在運轉,新建的第三汙水處理廠建成後,將與原廠區連通,日處理10萬噸汙水。施工過程中,項目尾水排放出水管道與原廠現有的超越管標高衝突,項目部需在原廠不停產情況下將直徑1.4米的原管道封堵切除,為新水廠直徑2.4米的管道“借道讓路”才能實現新舊出水管連通。


“夜間照明落實了沒?井蓋打開了沒?封堵人員幾點到場?堵漏材料帶足了沒......”安裝總工李寶科一遍遍確認現場準備情況。為了不影響原廠運行,項目團隊將封堵施工定在了深夜,為確保順利通水,施工前李寶科帶領團隊反覆推敲施工方案,優化施工細節,制定提升泵池超越管封堵及斷管專項施工方案,採用管內砌牆式封堵及碳鋼管道斷管等離子切割,由專業水下作業人員分兩次潛入4米深水下,對管內東西兩側進行砌築封堵,待水下牆體凝固後,再將碳鋼管道切斷,用盲板焊接封堵。在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歷時5小時順利完成水下封堵,有效解決了項目出水管道施工難題,使原廠在汙水來量高峰期前恢復正常運行。

清流潤城 淨汙無聲陝西省首個全地下汙水處理廠試運行


施工過程中,這樣的創新工法不在少數。值得一提的還有進水管道施工,因全長877米的汙水管道起於廠區西南角,沿廠區西側圍牆外綠化帶向北敷設,最終要接入地下箱體粗格柵進水井,沿線已建成的汙水管道、中水管道、路燈、電線杆等管線設施密佈,施工難度大。為最大限度減少對既有設施和周邊綠化的破壞,項目團隊因地制宜,引入頂管施工法。在開挖作業井之後,藉助於頂進設備產生的頂力,從井下將管道頂入土中,一節管子完成頂入土層之後,再下第二節管子繼續頂進,最大限度減少大面積開挖對環境汙染和道路的堵塞,最終圓滿完成施工任務。

地下“治”汙,地上“造”綠,這座2.0版的智慧汙水廠,不僅惠及民生,也助力構築城市生態屏障。中建安裝將矢志不移地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助力打通生態優勢與經濟優勢的轉換通道,為十三朝古都注入綠色發展新活力。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張楊


照片由中建安裝華西公司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