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創始人方三文:這五個競爭手段決定了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未來

雪球創始人方三文:這五個競爭手段決定了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未來

"用戶只需要體驗更好的汽車。“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C叔

7月25日,雪球在北京舉辦2020雪球上市公司領袖峰會,會上進行了一次圓桌會談,主題是「中概股未來的投資方向」。雪球創始人方三文亦為該場圓桌會談的嘉賓之一,在圓桌討論中,方三文發表了他對於新冠疫情、新能源汽車等話題的觀點。

關於新冠疫情

方三文:我從來不認為我的投資能夠去應對類似於新冠疫情這樣的事情,因為我不知道這樣的事情會不會發生,我也不知道發生之後會怎麼樣,所以我的投資完全不受這個的影響,我在整個疫情期間基本上沒有交易,沒有什麼變化。我持有的公司業務在疫情期間表現非常好,但這不是我故意的,因為我是在疫情之前就買了它們,和疫情的發生沒有關係。如果說在疫情期間它們的業務好,可能這是它們本身就有一種抵禦各種波動的能力,這個東西回去看,這些公司是怎麼選出來的?過去我一直說我投資有三個偏好:1、互聯網偏好。2、精神需求偏好。3、中國偏好。這三個偏好,是這樣子選出來的,大概就是這樣。

關於新能源汽車

方三文:1、汽車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從消費品類上來說僅次於房地產,所以是個大行業,大行業意味著這裡面單個企業的盈利規模有可能比較大。

2、用戶在汽車消費上是追求差異化的,汽車產能的擴張嚴重依賴於資本投入,這個東西決定了單一汽車廠商佔有的市場份額受限,不可能無限集中。

3、長期來看,任何汽車廠商不可能依靠對某一個技術的壟斷/獨佔長期獲得超額收益,最後汽車廠商獲得利潤的主要來源:(1)管理效率;(2)品牌溢價。即有好的管理模式,效率更高,然後能有好的品牌,能獲得品牌溢價的公司長期來說能賺到更多錢。

現在大家說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首先我的看法是,用戶並不需要一輛新能源汽車,也並不需要一輛智能汽車,用戶只需要體驗更好的汽車,一種新的技術開始應用時,如果哪些廠商能夠利用技術迭代或產品形態更新的過程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那他可能會改變既有的市場格局。

我們來看一下哪些東西有可能成為汽車企業勝出的手段:

1、電驅動技術。汽車是一種運輸工具,加速度就是汽車體驗最核心的,電驅動利用加速度方面的優勢對傳統燃油汽車其實是一種降維打擊,所以整個電驅動汽車對於傳統燃油汽車是體驗上的全面提升,但這裡面要注意幾個問題:1)電池是通用資源。2)電池的管理技術最後一定會成為外溢和共享的技術。在現在來說,純電帶來的體驗優勢會被另一個劣勢所抵銷,充電不方便,有里程焦慮。到目前為止純電汽車實際上能行得通的市場定位是有固定充電條件家庭的第二輛車,所以我認為這個市場空間是有限的。

2、自動駕駛技術。我覺得在自動駕駛這個事情上也是,最終自動駕駛/輔助駕駛會成為汽車駕駛的標配,目前已有非常清晰的趨勢,各廠商在這方面能做的差異化是非常有限的,從它的發展路徑來說我覺得可能並不是一個完全不受條件限制的全自動駕駛,而是受一定條件限制的輔助駕駛功能的持續優化,它無限接近於完全自動駕駛,但可能永遠到不了那個最終點,這個東西會成為所有汽車廠商的標配,單一廠商做不到很大的差異化。

3、使用汽車的交互體驗。這個事情反而有可能成為各個廠家差異比較大的地方,這個東西的變化來自於什麼地方?其實是來自於互聯網的用戶體驗思維往汽車使用體驗上的移植,在燃油汽車時代,各個廠商做出了一套相對比較穩定的交互體驗,比如上面有很多很多鍵,但這個體驗是不是最好的?不一定,其實互聯網產品基於多年跟用戶持續、海量的互動,對用戶體驗進行的升級其實是比傳統汽車的交互體驗好很多,基於對用戶體驗的理解,有可能各個廠商會做出交互體驗有差異化的車,對用戶交互體驗理解更加到位的廠商有可能會做出一定的優勢,這個東西跟我們看到的互聯網軟件產品的交互優勢是一樣的,表面上看來你可以完全拷貝別人的產品,但實際上最後大家的交互體驗差異很大,實際上它是由無數數據、無數小地方的打磨堆出來的,這個東西可能會形成廠商之間的差異化。

4、基於對用戶對產品反饋的數據,對產品進行持續改進的能力。這也可能可以成為企業的優勢,這個東西也是看起來很玄妙,但其實真實存在,過去傳統消費品也非常重視用戶的反饋,但實際上從用戶的反饋最後到改進產品以及持續改進產品,這個反應鏈條是很長的,但有一些新企業在這方面的反應鏈條更短,對用戶反饋的理解以及改進產品的效率也可能成為企業的一種競爭優勢。

5、企業本身的管理優勢。這個東西也非常重要,我們以目前中國汽車市場格局來看,它由幾個力量組成:1、世界500強企業,比如德國BBA、日本豐田本田日產,美國通用福特,這些世界500強企業過去建立了一個極其複雜的架構,這個效率是否效率最高其實令人懷疑。再有就是中國本土的國有企業和中國傳統的民營企業,這些企業的管理效率是否一定最高其實值得懷疑,也許有比它們更好的管理架構和方法能提高效率,這方面也許可以成為企業的優勢。以上就是我對這個行業的一些老的看法。

關於特斯拉、蔚來、理想汽車三者的差異

方三文:產品方面,其實我算是特斯拉的深度用戶,我買過兩輛特斯拉,目前我還沒有駕駛過理想和蔚來汽車,所以產品方面我現在無法評價。在公司的管理效率方面我能感受到,目前理想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我說一說我投資公司的老觀點,我一直認為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公司的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喜歡相信這個有限論的公司,這個相信有限論的公司一般會體現為這個公司的注意力比較聚焦,資源比較集中。理想的現代企業文化整體上是這個特徵,他是比較專注和聚焦的。

關於特斯拉的股價有沒有泡沫

方三文:我覺得估值肯定是不便宜的,泡沫不泡沫我不知道,我引用格林斯潘的一句老話,是不是泡沫要破滅了才知道,我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