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市提升民生工程建後管養水平

2019年以來,寧國市不斷健全養護長效機制,加大管養經費投入,創新管養舉措,推進民生工程項目長久發揮功效。

  按照“屬地管理”和“誰投資、誰受益、誰負擔,誰使用、誰維護”原則,將近年來實施的各類民生工程項目分為教育體育、社會服務、文化廣電、醫療衛生、住房保障、交通路橋、農村供水、環境治理、基礎設施九類進行管養,明確工程類項目主管部門為具體責任單位,工程類項目所在鄉鎮(街道)為管護責任主體,並將建後管養工作納入民生工程考核,強化管護責任落實。

  不斷優化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加大管養經費投入,2019年市財政統籌安排建後管養資金5900餘萬元,較上年增長10.02%。各鄉鎮(街道)通過“以獎代補”和村級自籌方式,多方籌措管養經費,加大對民生工程管護資金投入。2019年,全市共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民生工程管護資金5000餘萬元,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民生工程建後管養良性投入機制。

  民生辦積極發揮牽頭作用,會商各工程類項目主管部門結合實際,不斷修訂完善民生工程建後管養制度,建立健全工作職責、人員管理、設備管護、信息公開、監督檢查等管理辦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如,水利部門探索制定《寧國市小型水利工程管護辦法》、《寧國市小型水利工程管護資金使用細則》,通過明晰產權、明確責任,倡導政府購買服務、專業化公司養護和新型主體承包,構建多元化的水利工程管理養護長效機制;交通部門出臺《寧國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推行分段承包養護模式,實現農村公路養護工作日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

  根據各項民生工程不同特點,積極探索不同管養途徑,提高管養水平。如:環保部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2019年投入50萬元資金,引入第三方機構對鄉鎮政府駐地13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進行專業維護和管理;農業部門建立“政府主導、部門指導、鄉村主體、分級管理、群眾參與”的建後管養長效機制,實行市級考核獎懲、鄉鎮組織管理、村級組織實施,併成立村民理事會,建立群眾監督管理機制,加強美麗鄉村管護質量,提高管護資金使用透明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