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旅行?——個人深度分析

“旅遊就是從一個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到一個別人活膩了的地方去。”這句話很流行,也很有道理。旅行遠沒有家裡舒適安逸,還花錢。所以上一句流行語又有了後半段:“花掉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去富裕了別人,然後回來繼續辛苦工作。”但無數的人們,口中這樣說著,還是擋不住出行的腳步,就算今年疫情嚴重,大家覷準空隙、壯著膽子也要去。這是為什麼?

有人說,旅行是審美的需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古建築的文化沉澱,園林之巧,花兒之豔,民俗之奇,天之藍、山之高、水之闊……雖一路風景,但也一路艱辛,哪如在家,熟悉的環境、慣有的節奏,輕鬆愜意。並且身邊的美景也不少,人們為何總是嚮往著遠方?

我個人認為,終極的因素,是人類求新求變的基因所決定的!

求新求變,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質。如果沒有這個“不安分”的基因,或許就沒有人類,大家仍然是樹上的一群猴。為了生存下去,為了延續種族,人類必須翻山越嶺、蓽路藍縷,去尋找新的宜居之地。在這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中,人類不斷進化、不斷進步,發明創造層出不窮,生活環境日新月異。人類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也不斷昇華了自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不斷進化的種群,才能延續一代又一代;反之,一味守舊一成不變,必然日趨退化衰落,漸漸被世界所淘汰,銷聲匿跡,成為標本。

也許有人會說:不用旅行,我看看圖片、視頻,不是一樣領略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了嗎?我覺得,對於小的景色,如公園一類的,照片也許有美化作用,因為它可以裁掉“影響主題”的部分,使主體更突出。但對於廣闊天地,那種“大美”景色的視覺衝擊力,照片視頻所看到的,不能展現其十一!並且,人體是多感官的,視覺只是其中之一,不身臨其境,怎能體會?

那麼,隨著科技進步,以後的VR是不是可以代替旅行了呢?我認為仍然不能。一方面,人類是群居動物,社交需求是永遠少不了的;旅行中不但親近著大自然,也親近著同類。另一方面,許多事物必須親身體驗,去經歷、去運動、去冒險,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中國文化裡有著墮性的一面,因為長期的農業生產,講求的是穩定。隨著全球化的到來,旅行必會更多地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基因催促著人的腳步,你不可能停下來!


PS:去年夏天,我們跟著自駕遊團隊到青海走了一圈,7天4000公里,早出晚歸,疲於奔波。但一路風景之美,足以抵銷所有的辛苦勞累。“心靈在天堂,身體在地獄”是也。途中大家討論到“人為什麼要旅行”這個話題,我當時說,我對此有一些思考,回頭有空寫一寫吧。一去經年,今天才把這個命題作文交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