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家鄉水(散文)

水是生命之源。我的家鄉在關中平原的滷陽湖畔,說沒水,挖地三尺就是水。說有水,方圓幾十裡打不出一口甜水井。上世紀六十年代,地下水成澇,鹽鹼水威脅著莊稼的生命;飲用水鬧荒,遇到下雨天家家戶戶的盆盆罐罐都接滿雨水,生怕天旱沒水喝。小時候,記得村西頭有個大澇池用於積雨水,那是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源泉。雖然炎熱的夏天蒼蠅蚊子滿澇池飛,有時離老遠都能聞到腥臭味,但每天天剛麻麻明,擔水的人群排成了隊。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挑著兩桶學擔水,雖然每個桶只盛了半桶水,但自小就明白,擔水是一個頂天立地男子漢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

在我5歲那年,八十歲的爺爺常對我說,娃呀,咱這啥都好,地處八百里秦川中心,四季分明,地平土肥,就是缺水。要是風調雨順,肯定就是豐收年,要是遇到乾旱,必然遭年饉。你說怪不怪,住在水窩窩,反而沒水喝。咱村北邊地裡的三官廟,供奉的就是龍王爺,求神靈保佑,看天的臉色吃飯。最近聽說毛主席派了幾個能人在咱村北邊搞測繪,要把渭河水引到咱這來,以後再不會為水發愁了。咱這高,渭河低,水要從低處流到高處來,真的想都不敢想!你陪爺爺去看看。我問爺爺渭河在哪裡,爺爺說遠著哩,在咱村南邊,離咱這成百里哩。那時天真幼稚的我在想,那多麻煩,要是能把地下的鹹水變成甜水,不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嗎?

1969年冬天,我家來了八九個外地人,打地鋪住在我家正門旁的兩間房裡,爺爺可熱情啦,既遞煙又倒茶,最為吃驚的是,把他平時捨不得抽,藏在院庭水道的四川什邡捲菸也掏了出來讓他們抽。我問爺爺這幫人是幹啥的,爺爺告訴我是參加大會戰幫咱這修渠的。當時我弄不明白,為啥有的渠是往地下挖,有的渠是用土往起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才弄明白,一條叫排鹼渠,一條叫灌溉渠,這是為了防止灌溉後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鹽漬化,按照“灌排並舉”的建設方針實施的。

小時候我只知道我的家鄉屬於“東方紅”灌區,大了才知道叫“交口抽渭”灌溉工程,據說要經過三級提水,水才能流到我的家鄉。我村北邊的灌溉渠叫六支渠,渠修好後遲遲不見水來,生產隊長說你碎娃懂個屁,這叫自然沉降怕放水時渠滲漏。人們盼水心切,幾乎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

1970年冬天,終於盼來了六支渠試水的那一天。記得是個星期天,八十二歲的爺爺早上一起床就拄著柺杖嚷嚷讓我陪他去看水,我很不聽願地揉著惺忪的雙眼,嘴吹臉掉端著小板凳跟在他的後面。到了大渠岸,這才發現水渠兩岸坐滿了男女老少,幾乎都是一個眼神朝西望,等待著水的到來,都想在第一時間目睹渭河之水流到我們這裡是啥樣子。大家不耐其煩地從早上等到中午,從中午等到下午,還沒有見水流下來。那年我上小學一年級,因第二天要上學,勸爺爺回家,他就是不肯離開,和那幫爺爺奶奶們坐在渠岸死等。我到底沒有等到看第一次渠水流下來是啥樣子,第二天早上眼睛剛睜開就問爺爺水來沒有,爺爺興奮地用手邊比劃邊說,晚上十一點多來了,大著哩,水頭有一尺多高,這下咱這就旱澇保收了。

渭河水的引來,徹底改變了全村人的命運。村西頭的澇池放滿了渭河水,家家戶戶的院子裡也打了“炮彈”窖存滿渭河水。那時的渭河水經過沉澱之後可直接飲用,徹底告別了無水吃的歷史。我們村四千多畝良田全部變成了水澆地,旱澇保收,近兩千口人的村子人人走過來都自豪地仰著頭,優越感十足。那怕村上的瓷慫、瘸子、二流子找對象都不愁,老年人會胸有成竹地說:去陝南或甘肅給娃引個媳婦。

爺爺活了83歲,走得很安詳,他去世那一年,我村第一次用上了渭河水灌溉,糧食產量翻了一番,爺爺明白,從此這塊土地的子孫後代,再也不會為吃喝發愁。

1980年9月,我考上了軍校,離開了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想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的家鄉恩惠於“交口抽渭”灌溉工程,家家戶戶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1987年,幾乎每家都買了黑白電視機。然而,就在1996年前後,我從西藏部隊休假回來,看到村後邊六支渠的水成了一渠汙水,黑而發臭,吃不能吃,灌溉不能灌溉,我傷心地流下了眼淚。我彷彿預感到我們村又要回到二十多年前的窮日子。好在在政協委員的多次提議下,縣政府很快給群眾裝上了自來水。但誰都不用渠水灌溉,澆啥啥死。

“渭水銀河清,橫天流平息”。數百年前,這裡曾是一幅山明水秀、詩情畫意、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然而,1998年,我從部隊回來做了一名記者,沿渭河源頭一直採訪到黃河入口,歷經陝甘兩省,行程500多公里,令我堪憂的是,渭河兩岸(包括主要支流)二百多家的大大小小的造紙廠和煉油廠,汙水直排河中,渭河成了一條排汙河,失去了它的生態功能。我曾對甘肅一造紙廠做了監督報道,得到了當時省上主要領導的批字,關閉了該廠。多年來,隨著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人為的排汙,渭河行洪不暢、洪水災害頻繁發生,已經嚴重製約渭河兩岸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渭河治理迫在眉睫。陝西省就在十二五的時候提出投入600億來治理渭河,2010年12月29日,陝西省政府第23次常務會審議通過了《陝西省渭河全線整治規劃及實施方案》。經過多年的治理,如今,渭河已呈現出“渭河健康,環境改善,安瀾惠民,持續發展”的新圖景。渭河兩岸綠樹成蔭,風景如畫。渭河大堤寬敞的河堤路由寶雞貫穿潼關,成為人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隨著沿線汙染源的切斷和造紙廠的關閉,渭河之水也在逐步恢復生態功能。

今年我再次回老家,看到村北邊的六支渠,渠水變清,緩緩而淌,正在地裡澆地忙活的大叔臉頰上掛滿甜甜的笑靨,離遠就給我打招呼,我欣慰地笑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