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乘風破浪的姐姐?她們其實都進家長群了

羨慕乘風破浪的姐姐?她們其實都進家長群了

文|十三姐

公眾號|格十三(GSSW13)

前幾天大半夜,我一朋友發微信跟我說:“我買了45本你的書,你啥時候能過來給我籤一下名,我要送人。”我問她買這麼多送誰,她說:“送給我兒子新學校班裡的媽媽們啊!”

哈,還有這種操作。他兒子剛小升初,聽說最近才通知新生夏令營,孩子還沒開始,媽媽們這麼早都開始聯絡感情了。

我就不一樣了,兩學期過去了,我兒子班裡的家長我到現在見過面的就一兩個,相比之下,我算是個有社交恐懼的廢人了。

然後她說:“我們班家長群藏龍臥虎,什麼資源都有,就我沒啥資源,我只能拿你的簽名書出來忽悠。”

說得輕描淡寫,好像我給她丟人了。

接著她又說:“對了,你不是腎結石嘛?以後你腎再不好的話找我,我們班有個泌尿外科專家,包治百病。”

然後又說:“有機菜你要不要?以後要買就找我,我們班家長有一個搞有機農場的,包你放心。”

她繼續說:“我們班還有個出版界大佬,你下本書啥時候出?找我們這位爸爸啊,他很nice的,看著靠譜。”

之後還陸續介紹了她剛認識的一個在4S店掌事的,一個開舞蹈學校的,一個當心理醫生的,還有一個入股洗浴中心的,叫我們一起去泡湯......

我是真崇拜她的社交能力,這才短短三五天時間,她搞得好像是上了個湖畔大學似的,認識了一群精英,天天跨圈合作共贏……

羨慕乘風破浪的姐姐?她們其實都進家長群了

前陣子大家都在看《乘風破浪的姐姐》,有人說“這些姐姐真的與眾不同,活出了真我!”

沒錯,但只要進了家長群,她們就是xxx媽媽,照樣要卸了妝去參加親子活動,在群裡給同學媽媽們分享資源以及獲取資源,說的最多的話可能就是複製粘貼“收到,謝謝老師”。

再乘風破浪的姐姐,也可能有不得不進的家長群,但如果你以為這是一種退縮,那你可錯了,這世上如果僅剩一個地方可以讓中年老母們乘風破浪,那就是家長群。

家長群是中年人突破自我的跳板,更是深度破圈融合的舞臺。孩子每次升學,都是家長資源重新配置的拐點。

當你每次感覺人生就這樣了,平靜的心拒絕再有浪潮,你娃突然畢業了,升學了,你又認識了新的一群奇形怪狀的家長,哦不,各有千秋的家長,那麼你會覺得人生又重啟了......

自從娃上學後,方圓一百里內資源,只要你需要,就請淡淡地發在家長群裡。

什麼培訓老師,房產中介,裝修達人,機關幹部,什麼帶貨微商,什麼警察叔叔,文藝青年,斜槓中年,創業天才。

平時問個路,打聽個偏方,找個資源,汽修店,酒店,駕校,哪有靠譜鋼琴老師,哪有經驗豐富好牙醫,準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很方便了。

然後加入各種群,家長群、運動群、二手群、團課群、團菜群……已經實現了“人在家中坐,小道消息滾滾來”——

睜開眼就知道5分鐘之前Cindy媽辦健身年卡的那家跑路了;

坐馬桶上就知道3分鐘之前哪個藥房的口罩快脫銷了;

炒菜時掃一眼手機就知道1分鐘前誰家小子包皮過長決定要手術了。

誰家孩子眼看近視了,5公里家長社交圈裡問一句,不到10分鐘,A聯繫了B再諮詢了C然後拜託了D聯繫上了信得過的眼鏡供應商,低於市場價五折的價格幫娃配上了眼鏡。

誰家孩子快畢業了沒地方搞活動,一群媽媽集思廣益之後,班裡有認識農家樂的,有自己經營農場的,有自己家開飯店的,還有家屬是搞拓展團隊的,最牛的還有熟悉郵輪的直接包個船……

認識了新的家長團體,記得要先報自己的工作和特長,沒有用不到,只有想不到。在銀行工作,可以管班費,當老師的,可以給娃們開班,搞科研的,那更好了,一年兩次的班級社會實踐,你們單位可大有用武之地啊。

羨慕乘風破浪的姐姐?她們其實都進家長群了

社交恐懼症的家長根本不用怕,孩子上學後你不但能記住紫萱媽媽、子軒爸爸的工作單位和資源優勢,還能認識梓宣爺爺奶奶,瞭解哪個超市和菜場物美價廉搞活動。

從團課到團南瓜玉米小番茄,資源庫裡現成的,並不需要你到處打聽。

想要突破自我的,一定要進家委會,那樣用不了太久你就能打開新世界大門,臉皮越來越厚,見誰都自來熟。

組織活動,排練指導,後勤服務,訂製展板,裝飾舞臺,牽線搭橋,協調勸架,財務管理......

還能學會各種實用軟件,Photoshop,視頻剪輯,配音動畫,H5......

能寫發言稿,能幹高強度體力活,家長參與活動各種秀必須敢於站C位......

一個優秀的家委會主任,還要能走進基層,時而化身月老為家豪舅舅家的大表姐的小姑子的表妹介紹“優質男”,時而化身家庭調解員彌合佳豪父母瀕臨破解的婚姻。然後還從嘉豪媽媽那裡得到減肥秘方,從嘉浩媽那兒得到商場優惠券,從家浩媽那裡獲知超市促銷信息……

各種資源共享、資源互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只要家長群有人支持環保事業,全班媽媽都能認識收破爛的大哥;

只要家長群有人熱衷公益慈善,全班都能立馬和某個山區小學結對子;

分享校外託管老師、補習機構老師、各種名師大師,從不吝嗇,如同維持雨露均霑的後宮友誼;

收藏各種團購網、親子卡的信息,以便需要時分分鐘能安排親子團隊出行,果真中年老母的友誼從娃開始。

羨慕乘風破浪的姐姐?她們其實都進家長群了

不光是學校,各種興趣班補習班裡的家長,驚喜會更多。

我的朋友帶娃學畫畫,結識了同一個畫畫班的家長,人家是位滑雪教練,現在我朋友滑單板可自由轉板,切刃,過坡,飛躍……

在補習班門口,還有機會跟大爺大媽們學習一下怎樣跟賣櫻桃的小販討價還價,以及學會很多中醫資源,養生知識,更厲害一點的,還跟著前輩們學起了太極拳,醉拳,詠春拳......

課外機構的家長群還會給你驚喜,讓你知道自己到底幾斤幾兩。

比如當你問了一大波家長:“你們的孩子補習嗎,在哪補,有沒有好老師介紹下?”他們都說:“我們散養,我們隨緣,我們不知道什麼補習。”

過了幾天,當你加入了某補習機構的家長群之後,看到那幾個熟悉的頭像都在裡面,她們在你心中可能是純情懶惰不諳世事的小白,卻不知人家獲取情報和先行一步的能力永遠在你之上。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你看,很多老母說“我們不能乘風破浪”,但你們卻不知道自己在家長群裡每天都在乘風破浪。

能在家長群這般洶湧澎湃的地方保持心如止水、如同坐在馬桶上一般風平浪靜的人不多,主要是爸爸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