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小知識:公文語言要注意三點

(文/往熹)

公文寫作小知識:公文語言要注意三點

公文語言亦稱“公文用語”。表現公文特色的規範化語言。是在公文語體要求下的公文特有用語。如何用好公文語言,學公文有話要說:

一、要說官話

八股文就是典型的官話,它有一個特點,當時稱作“代聖立言”,其實就是要儘可能模仿孔子、孟子等聖賢的口吻,運用儒家經典中的語言來寫作,不允許摻入詩詞歌賦,更不允許摻入“小說家言”,這樣寫出來的文章“理真法老”,才能獲得考官的青眼。

八股文的這個特點值得我們寫公文時參考。公文的作者是機關,所以寫作的口吻必須儘可能地說“官話”,而不能說“私話”。以哪一級機關的名義起草文件,就要站在哪一級機關的立場思考問題、看待問題、提出處理問題的辦法措施。為哪位領導起草講話稿,就必須寫出他的職位應當講的話、可以講的話,還要儘可能揣摩他的口氣,這就是“代聖立言”了。

同時還要注意用語規範的問題。公文中不是不可以使用一些所謂“鮮活的群眾語言”,但要注意尺度的把握。公文用語必須堅持莊重、嚴肅、曉暢、規範的原則。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上級文件,多讀黨報黨刊,形成穩定的公文“詞彙庫”,只有這樣,才能寫出語言“醇正”的公文來。

我們提倡說“官話”,但反對“打官腔”,即不能整一堆正確的廢話,既無意義又浪費時間,“官話”則不然,它強調的是說話得體,說該說的話。

二、語言要莊重

莊重的語言風格,是由機關公文的性質、作用決定的。公文具有法定的權威性,是行政的載體,乃“經國之樞機”,公文語言莊重化是公務活動的公正立場和嚴肅持重的態度的具體體現。所謂莊重,主要是指用語端莊、嚴肅、典雅、穩重。要使應用文的語言莊重嚴肅,就要做到措辭有度、鄭重得體,要緊湊簡練、不輕浮、不隨便。

一是要使用規範的書面語言。公文的用語必須以規範的現代漢語、典型的書面語體為主。不可濫用方言土語,儘量避免俗語和“口水話”。

二是規範使用固定句式和程式化的機關公文用語。在我國,公文具有數千年的歷史傳承,現行的公文中仍然保留著數量不少的固定的程式化的古典語詞和習慣用語,如茲、知悉、蒞臨、妥否等等,正確使用這些古漢語可以體現公文的莊重色彩。

三是用語質樸平實。寫公文不是炫耀學問和“掉書袋”,使用字詞不能詰屈聱牙、艱澀難懂。相反,應該儘量做到樸素無華、通俗自然。因此一般不用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不追求華麗的詞藻,忌用誇張、雙關、反覆、象徵等修辭手法。

當然,公文也不是絕對不能使用口語,不是絕對不能把句子寫得生動活潑一點,有的時候為了讓群眾更容易接受,我們甚至故意採用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但這需要把握一個度,是在公文整體具備莊嚴持重風格的基礎上的修辭和變調,切不可為了標新立異而把公文弄得輕佻和浮躁。

三、語言要節制

節制是什麼意思?其實更好的說法是站在恰當的位置恰如其分地使用語言來表達思想,不過這個說法太冗長,還是用節制好一點。

為什麼要節制呢?這是由公文的本質以及它在社會及政治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決定的。一是公文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行政行為,它必須依據授權。領導的講話均依據其職權,鄉長的講話必須把自己限定在鄉長的位分上;縣政府的文件上不能“僭越”省政府的權力,下不能侵犯鄉政府的法定職權,這個就是節制。二是公文在社會及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指揮引導等作用,要儘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激情和非理想的挾制,所以要節制。

如何節制?我建議:一是學一點邏輯學,我這裡強調的是形式邏輯,而不是辯證邏輯,這個話只能說到這裡,需要好學者自己在實踐中加以體會。第二是學一點法律,尤其是行政法、民商法等部門,既有助於我們理解政府施行權力的邊界,同時有助於我們養成客觀冷靜的思維習慣。三是要多修改,反覆打磨文稿。去掉文稿中不必要的口語俚語,去掉文章中的誇張不實之處,去掉過於隱晦的表達,去掉文章中激情飛揚的文學性語言,儘可能做到文字內斂,思想清晰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