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考試落第又與愛人分離,字字都是淚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人們愛看柳永,其實是愛看他的傷痕,不受傷倒也沒有了什麼看頭,這說明人們的內心世界裡也裝著一定的殘酷。自古以來作家的得意之作,往往是作於自己的不得意時,得意時作出來的反而不多,如白居易的“十七人中最少年”,孟郊的“一日看盡長安花”,說來說去也就只有這麼兩個句子,而為後世留下的海樣名篇,絕大部分都是出自落第才子的手,或委屈,或哀怨,或悲憤,或索性忍不住了就跳腳罵人,他媽的老子以後再也不考了,回家當隱士去!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考試落第又與愛人分離,字字都是淚

柳永

柳永的痛苦又是這類落第才子的兩倍,他不光是要離開京城,而且他還要離開情人。這一年,他已經是第四次參加考試,年紀也有四十二歲了,原以為他會金榜題名,涉身宦海,從此條件好了,能夠和心愛的人兒常在一起,卻沒想到美夢再次破滅。這首悽悽切切的詞就是在他這最痛苦的時候寫出來的,是來自生命的體驗,實可謂字字血,聲聲淚,之所以能傳世不朽,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事。在這雙重打擊之下,柳永的心已涼到了冰點,拿起筆來身子都在發顫,像是秋天的寒蟬。說到寒蟬,這小動物來得正好,詞人順手就將它拈進了開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考試落第又與愛人分離,字字都是淚

為了營造悽切的情境,他連詞牌都要進行番安排,精挑細選,最後確定了冷冰冰、淚漣漣、水汪汪的《雨霖鈴》。這個詞牌的來頭不小,馬嵬兵變,楊玉環被逼縊死,一代帝王唐玄宗遭受的打擊比起一個才子柳永來想必又要大得多了,在逃往四川的路上,風雨吹打著皇鑾上的金鈴,玄宗想起他死去的貴妃,感傷中作下了這支曲子。此事在《明皇雜錄》和《楊妃外傳》均有記載:“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斜谷裡,棧道上,篳篥聲聲,雨淋金鈴,一個名叫《雨霖鈴》的詞牌應時而誕生了。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考試落第又與愛人分離,字字都是淚

柳永在詞中為我們講述的故事是蟬聲之中,長亭之外,傍晚時的一陣急雨剛住,一對情人在路邊的篷帳餞別,哪有心思對飲,真是難分難捨,這時候船上的人卻催著他趕快上船。“留戀處,蘭舟催發”,這真是一句要命的話,無情的船太公與判官小鬼又有何異,誰知這一腳踏將上去,哪年哪月才能相見!於是二人手拉著手,眼看著眼,淚流成四,“無語凝噎”。詩評家說,同一情境,林逋的《相思令》曾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這樣的句子,劉克莊的《長相思》也寫過“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橈,舟人頻報潮”,但是,誰都沒有柳永寫得這麼感人,這個柳三變,他變著法兒的用一個“噎”字,把人的喉頭都給噎住了!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考試落第又與愛人分離,字字都是淚

這次相別的這位情人,一千多年裡沒人知道她姓甚名誰,倒是有人知道柳永三十一歲那年第二次參加考試落第之後,還和一個名叫蟲孃的歌女發生了口角。他寫了一首《徵部樂·雅歡幽會》回憶他們過去的甜蜜愛情,似乎想感動蟲娘,喚起她像當初一樣對他的熱情:“但願我、蟲蟲心下,把人看待,長似初相識。”有人提出那次的那個蟲娘便是這次的這個女郎,但是據我分析,這種可能性是不大的。柳永一生結識的歌女,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並非是他要結識歌女,而是歌女要結識他,因為他的豔詞寫得太漂亮了,都想拿到他的最新作品的首唱權,以便自己一炮打響,成為娛樂圈裡走紅的歌星,為此不惜爭相向這位著名的詞作家投懷送抱。他幾乎成了宋朝最大的暢銷書作家,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作品既能賺錢,又能賺色,在妓館酒樓所受歡迎的程度令同代作家望塵莫及。如此看來,那個和他吵嘴的蟲娘小姐,只會是他很多女朋友中的區區一個而已。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考試落第又與愛人分離,字字都是淚

再說從他那首詞中,透露出蟲娘和他相好是有條件的,“況漸逢春色。便是有,舉場消息。待這回、好好憐伊,更不輕離拆”,指望他能考取功名,而他又沒考上,他就只好連哄帶騙地安慰她說,眼看著春天就要來了,等到科舉場上我一有了好的消息,一定好好心疼你,以後再不要輕易拆開了。詞中的“春天”,既是指下次的春闈,也是指美好的將來,他是想讓這個世俗的女人看到希望,不要為目前的困難影響兩人的感情。從詞的通俗性上看來,他三十一歲時的那個蟲孃的文化水平,比他四十二歲時的這個情人要低得多,又有那些功名利祿的思想從中作怪,在他仍然沒有考上的這些年頭,應該早就和他“離拆”了。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考試落第又與愛人分離,字字都是淚

或許是受了蟲孃的刺激,接下來他和他的大哥柳三複一道又參加了第三次考試,大哥進士及第,他卻再次落榜,於是憤然作《鶴沖天·黃金榜上》一首,號稱“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而且“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話傳到仁宗的耳裡,有人推薦他入朝做官,仁宗的回答是“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讓他“且去填詞”!這話也傳到柳永的耳裡,以後再去給人作詞,他就乾脆自稱,我是“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考試落第又與愛人分離,字字都是淚

這個仁宗皇帝還真有仁心,在文化藝術和教育上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景祐元年,他親自主持了一次“高考改革”,宣佈以特開恩科的形式對歷屆因故落選的優秀人才,摒除陳規,放寬條件,進行一次破格考試。正趴在桌上寫著新詞的柳永一聽到這個喜訊,毅然從歌女的簇擁中突出重圍,和他的二哥柳三接一起殺奔考試,此次居然雙雙考中。兄弟二人大喜不禁,這一年柳永整五十歲,卸去白衣卿相的自封,對鏡已是一位白髮老翁。“高考改革”取得成功的仁宗,一高興把他這個“淺斟低唱”的人給忘了,也忘了自己當初生氣說過的話,還給了他一個官做,派到睦州,去當一個級別不高的團練推官。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考試落第又與愛人分離,字字都是淚

柳永在詞壇的名氣之大,讓目空一世的蘇軾都感覺到了威脅。《歷代詩餘》引了俞文豹《吹劍錄》中的一個故事,說是蘇東坡有一次問他一個會唱歌的幕僚,我的詞和柳七怎樣?這人回答說,柳郎中的詞,只適合十七八歲的女孩兒手裡拿著一個紅牙板,咿咿呀呀地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蘇學士的詞,卻適合關西大漢彈銅琵琶,敲鐵綽板,烈烈轟轟地唱“大江東去浪淘盡”,你們倆一個是婉約派,一個是豪放派,讓我怎麼比呵!蘇東坡聽了撲通一聲笑倒在地,不再問了。

作者介紹:我是“忘憂草8”,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參考資料

《雨霖鈴·寒蟬悽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