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迎久違火爆,大量印度訂單轉移到中國

大量印度紡織訂單轉移至中國,訂單量巨大,據說已排到至明年5月。”這樣一條消息,讓因疫情遇冷的服裝行業重回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

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實地探訪江蘇、山東、廣東等地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發現,多數企業訂單狀況較上半年有大幅改善,部分企業訂單暴增。在紡織重鎮蘇州盛澤,有面料企業上個月一次性接到100萬米的外貿訂單——這樣的大單今年以來並不多見。同處該鎮的紡織龍頭東方盛虹,也在加班加點忙生產;位於山東高密的毛巾龍頭孚日股份,訂單已經排到明年1月份。

在國內疫情形勢持續向好,印度紡織訂單轉移至中國,以及傳統旺季到來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上游的棉花、化纖等價格持續攀升,遭遇“最困難的一年”的中國服裝行業,正迎來久違的火熱行情。

這樣的行情能夠持續多久?服裝行業專家向記者表示,在全球疫情反覆的背景下,短期訂單轉移屬正常貿易現象,國內服裝消費逐漸恢復也符合預期,但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總體發展趨緩、趨困,需要一到兩年時間才能真正恢復元氣。

供不應求:紡織服裝行業重現“排隊”行情

位於蘇州盛澤鎮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被外界視作“中國第一布市”,7000餘家商貿公司雲集於此,成交額更是連續多年突破千億元。

身為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協會副會長的周建春,也是行業內小有名氣的布料經營商,客戶覆蓋了國內大多數知名服裝生產企業。就在上個月,周建春接到了一個100萬米左右的外貿訂單。在往年,比這更大的訂單也有。而今年在紡織服裝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這樣的外貿大單已屬“鳳毛麟角”。

紡織業迎久違火爆,大量印度訂單轉移到中國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內,“紫晶花”布料超市上月接到100萬米的外貿大單

“像100萬米的這種訂單的,今年疫情期間真的是鳳毛麟角,”盛澤東方紡織城貿促部總監歐陽勇直言,由於今年前半段確實太坎坷,所以出現這麼多大的訂單確實能夠提振大家的信心。

“因疫情原因,一些印度的紡織訂單確實有轉移到中國的情況,”東方盛虹化纖板塊外貿負責人繆雲龍表示。東方盛虹是行業內知名的紡織龍頭,最近一直處於加班加點生產的狀態,“最近生意確實比較好。”

紡織業迎久違火爆,大量印度訂單轉移到中國

1

東方盛虹旗下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生產的紗線即將出廠

不過繆雲龍強調說,最近公司訂單火爆與印度訂單轉移關係不大。“由於印度紗線在整個國際市場上以中低端為主,因此轉移到盛虹的訂單並不多,我們主要是中高端紗線產品為主。”

紡織業迎久違火爆,大量印度訂單轉移到中國

2

盛虹石化正在加班加點忙生產

“5月份以後,出口就已經在恢復,第三季度開始逐步與去年同期持平,部分地區出口甚至還高過去年增長水平,8、9月份出口量都創下歷史新高。”繆雲龍直言,從9月30日以來的半個月,東方盛虹紗線平均價格比前期上漲700元/噸,有些規格上漲了1000元/噸。“如今很多產品供貨都很緊張,再加上內銷市場需求恢復更快,最近內外貿都出現了客戶排隊的現象。”

紡織業迎久違火爆,大量印度訂單轉移到中國

3

廠區內的運輸車輛排起了隊

周建春向e公司記者表示,盛澤鎮上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生意就看每年的後四個月。這四個月的生意能抵得上前八個月的總和,“現在傳統旺季已經開始了。”

位於山東高密的孚日股份,主要產品為毛巾和床上用品。過去20年裡,公司的毛巾出口量持續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24億元,同比下降19.91%;實現淨利潤1.45億元,同比下降44.03%。而從下半年開始,孚日股份終於迎來市場回暖。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從6月份開始訂單好轉,目前訂單飽滿,已經排到明年1月份了。”

層層傳導:下游需求釋放,上游原材料迎漲價潮

經歷上半年“寒冬”後的國內服裝業,正在迎來消費黃金期。

“現在疫情相對穩定,經濟也較好,所以現在服裝銷售相比上半年有了明顯好轉,另外因為今年被預計可能是冷冬,所以近期有不少客戶提前囤冬裝。”深圳一位服裝從業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2020年10月1日到7日,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8.5%,高於2019年同期零售額增速14.3個百分點,充分顯示我國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釋放的發展動能。其中,服裝類零售額增長頗為亮眼,同比增速達到了16.8%。

以服裝領域的重點企業紅豆集團為例,10月1日至8日,紅豆服裝連鎖國慶假期線上線下銷售同比增長49.68%,線上銷售同比增長138.37%。其中,紅豆居家線下門店銷售總額突破1.5億元,同期增長55%;紅豆男裝線下門店累計銷售破億元。

服裝企業波司登近來同樣銷售火爆。淘寶數據顯示,10月1日至6日,波司登品牌旗艦店銷售額同比增長574%至1910萬元,銷售件數同比增長300%至1.8萬件,銷售平均單價由去年同期的613元提升到今年的1034元。

與服裝市場回暖相對應,上游棉花、滌綸長絲、滌綸短纖、棉紗、粘膠、氨綸、錦綸等價格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

公開信息顯示,近期外棉持續上漲,棉花期貨在國慶假期後呈現補漲行情,較節前上漲逾1400元/噸,棉花價格最新消息顯示:截止目前,棉花期貨價格突破14200元關鍵位,並創下年內9個月來新高點。

隨著目前國內需求逐漸釋放,秋冬季面料需求回暖,產銷情況較好,也進一步推動了滌絲價格的上漲。中纖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9 日,滌絲工廠DTY、POY和FDY庫存分別較前一週分別下降2天、1天和3天;DTY、POY和FDY每噸價格分別為6600元、5200元和5550元,較前一週分別上漲100元至120元。

卓創資訊消息顯示,下游電子布的主流成交價格 3.4-3.5 元/米(周環比上漲0.2元/米)。無鹼玻璃粗紗需求旺盛也帶動廠家庫存消減,巨石集團、泰山集團、內江華原等行業內主流企業無鹼紗價格均上調200-400元/噸。

國內的氨綸行業近年來處於產能過剩狀態,目前華峰氨綸、新鄉化纖和泰和新材三家頭部企業合計市佔率約為40%。卓創資訊氨綸分析師鞏玉倩表示,近期氨綸廠家漲勢不斷,相關廠家在8月份提價兩次,9月份提價兩三次,10月份至今已經三次提價。其中在10月15日,華峰氨綸、新鄉化纖、泰和新材等公司再度提價,計劃各規格普漲2000元/噸。漲價原因是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氨綸運營成本不斷升高。加之場內貨源供應偏緊,下游客戶按需跟進,整體市場產銷節奏良好,各方對後市看漲氣氛較濃。

有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指出,近兩年布料價格波動明顯增大。“以前總體還是比較平穩,可能一個月漲價20%-30%,”該人士指出,從前年開始,布價漲跌週期突然變短,“這個星期漲價30%,下個星期可能又跌30%,其實這並不是真實的供需拉動。”上述情況主要發生在低價布料上,“甚至會一覺醒來,就發現布價漲了百分之五六十了。”在他看來,這幾年市場上存在炒作低價布的情況,“高價布的價格就一直比較穩定。”

原因分析:印度訂單轉移並非上漲主因

“大量印度紡織訂單轉移至中國,訂單量巨大,據說已排到至明年5月。”這個在網上熱傳的消息,讓因疫情遇冷的服裝行業重新引發外界關注。染整專業wiki網站染整百科的消息顯示:近幾個月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已經有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我國生產,其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

印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產棉國、全球最大的黃麻生產國、全球第二大絲綢生產國、其紗線產能佔全球22%。紡織服裝業是印度經濟的主導細分市場之一,也是印度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之一,紡織行業佔印度出口總收入的15%左右。

10月14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我們真誠希望印度能早日遏制疫情,恢復正常生產生活。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優勢明顯。疫情對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造成嚴重衝擊,產業鏈供應鏈同步受阻,中國也經受了同樣的考驗。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調整訂單生產、國際採購商根據生產能力選擇供應商,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為。中國也有一些行業和地方的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市場生產。

國內一知名機構紡織服裝分析師李哲(化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肯定了目前印度、東南亞疫情導致部分訂單轉移到中國的說法。據他了解,國內部分企業七、八月份產能利用率達80%左右,9月份更是已經滿產,“短期因素還有今年偏長的國慶假期,導致的終端需求拉動;冬季前的傳統補庫存旺季;行業對於今年是寒冬的預期。”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157.8億美元,同比增長9.4%,出口增速較上半年提高6.2個百分點。1-9月份,我國紡織品出口1179.5億美元,同比增長33.7%,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出口增速較上半年提高5.9個百分點。

海關總署表示,下半年以來,服裝出口形勢持續好轉,9月份服裝出口額為152.3億美元,同比增長6.5%,連續兩個月保持正增長態勢。當前,我國紡織業較為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也正在吸引部分海外訂單迴流。

孚日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美國調低中國輸美紡織類產品關稅,也刺激了外貿行情。“目前來看,對行業衝擊最大的是中 美貿易 摩擦中的加關稅行為。今年2月份之前,美國已經將部分紡織品類,如床品的關稅下調,從15%降到了7.5%。但因又受疫情影響,外界關注度並不高,關稅下調利好本次訂單迴流。”

不過對印度訂單轉移的說法,國內一家紡織面料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直言“無感”,“公司產品多數以上出口,歐美佔比較高。而歐美疫情目前還沒到達峰值,訂單依舊不足。”該負責人認為,隨著新冠疫苗的推出和下游商業的復甦,整個行業也將迎來複蘇,“目前來看,明年肯定會比今年好。”

“因為今年疫情影響,大家都過於的謹慎,手上都沒貨,做貿易的沒貨,做服裝的也沒也沒貨,”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協會副會長的周建春分析說,“60年來最寒冷冬天”的消息推動了漲價潮,“大家又都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需求就這樣集中爆發出來了。”

專家觀點:復甦至少持續兩個季度,但短期回暖難改長期困境

興業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鄧先河認為,當前中國化工產業景氣仍處底部區域,大部分產品價格已經遠遠低於歷史平均價位,部分甚至已經跌入歷史價格區間的後10%,行業盈利已經有明顯回落,部分產品價格已經進入全行業普遍虧損階段,繼續向下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且整體產品價格向上的概率高於向下概率。

這次行業回暖能夠持續多久?在分析師李哲看來,本次復甦至少會持續兩個季度。“訂單一般會提前一個季度,目前第四季度訂單基本下完,印度疫情正盛至少持續到年底,所以明年一季度的訂單也沒有問題。

不過他同時也認為,國內紡織服裝企業以出口為主,國內相對較小的需求難以拉動整個行業,“需求端的復甦需要看疫情進展情況。歐美服裝店多是線下銷售,目前部分地區線下店不營業,需求上不來,所以行業復甦是短期行為,沒有長線邏輯。”

他表示,疫情結束後相關訂單大概率還是會迴流到印度和東南亞。據介紹。印度、東南亞的紡織服裝企業在人力成本、能源成本、土地成本、政府稅收、關稅、環保等方面具有優勢。“比如就東南亞來說,當地的紡織服裝企業毛利率要比國內高5個百分點。”

對於此波由內需、外貿拉動的國內服裝業發展熱潮,行業專業人士普遍認為國內服裝行業整體依然處於歷史困境中。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近期行業回暖也有“訂單放大”的情況存在,“比如你要採購100萬米的布料,可能詢問8家生產企業,這8家企業接下來也會上游詢問,100萬米就可能被傳成1000萬米,其實真的訂單就100萬的訂單。”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疫情對國內乃至全球的供應鏈市場都造成衝擊,全球市場尚未全面復甦和向好,國內服裝業此時談爆發為時尚早,“整個行業依然處於發展趨緩、趨困的狀態,需要一個恢復週期。當然不排除部分訂單轉移,這是正常的貿易行為,但“某個點無法提點整個面”。

程偉雄認為,服裝行業今年的發展大撤退,需要兩三年時間恢復,“不要指望四季度有太大反彈,即使反彈也無法彌補今年的損失。”他同時透露,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對服裝行業帶來的衝擊,國內中小服裝工廠多數轉向內貿、電商或直播,大型工廠外貿訂單大幅減少不是個案,也在內貿和自創品牌上探索。

就在10月15日-16日,2020中國服裝大會在浙江海寧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加速產業經濟開啟新週期,國內服裝行業面臨新挑戰、新變局,但同時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在這過程中,服裝領軍企業由點及面、自上而下地貫穿數字轉型,不失為引領整個產業生態向數字化、智能化與集成化發展的一條現實路徑。另外,目前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在中國出口規模中比重不斷擴大,成為“穩外貿”新增長點,中國本土時尚電商迎來絕佳出海時機,需要企業深耕品牌建設,逐步從“流量導向型”、“產品導向型”轉為為“品牌導向型”。

中國服裝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當前,中國服裝行業全面進入戰略重構和創新變革的全新發展階段,已經站在參與引領全球服裝產業變革的新起點。”

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月明表示,未來服裝產業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消費人群年輕化個性化愈加明顯;品牌服裝優勢越來越明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