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每個人的童年時期都有不同的回憶,有美好的也有辛酸的,這些都是我們心中獨一無二的記憶。作為剛開始記事時的一段記憶,

童年回憶可以說是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而文學家自然也是躲不過這種影響的,在他們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他們童年的影子。童年時期的經歷可以說是最無拘無束的最美妙的時光,而在這其中蘊含著的童年經驗即是便是對童年時候的生活環境和人生經歷的最好總結。也正是童年時的這種特殊的記憶才讓很多的作家有了很多創作的靈感,因此,有很多作家都會寫到一些關於自己童年時候的事情。

而當代著名作家蕭紅和遲子建自然也是不例外的,她們不僅都來自東北,在作品的風格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她們兩個人的作品之中都透露出一種清新純潔的感覺,讀她們的作品會讓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心曠神怡之感,也許是因為她們兩個人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一種童年的味道。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遲子建

一、生活環境影響造成的文學創作

對於遲子建和蕭紅兩人之間的創作也有人提出過疑問,而作為文學家的遲子建自然也不會被難住的,遲子建認為蕭紅的作品非常具有吸引力,而蕭紅更是文學史上的一位偉人。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偶像,遲子建的創作自然也不會很差,在她的心裡一直把蕭紅當做自己的目標,自然也會在創作的過程中自然地融入一種蕭紅作品的味道。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遲子建的《東窗》等作品中讀出一種蕭紅《呼蘭河傳》的味道了,這樣一解釋便不再覺得疑惑。

雖然遲子建在創作中有模仿蕭紅作品的風格,但也不是完全模仿的,她在模仿蕭紅作品的過程之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這樣便又有了另外一種味道。從蕭紅和遲子建兩人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們童年經歷的差別之處,也正是這種差別之處才使得遲子建和蕭紅的作品在相似中出現差別。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蕭紅

(1)東北生活的感受體驗

遲子建和蕭紅兩人童年經驗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兩人都生活在東北,作為兩人的出生地,風景獨特,景色宜人的東北地區可以說是給遲子建和蕭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記憶。

從蕭紅的《家族以外》中就可以很好地看到這一點,在作品中作者運用很多的筆墨在不經意間就描寫出了東北地區的各種特徵,這正是童年經驗的影響,它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的將李忠東西可在自己的腦子裡,並且長久記憶。

而在《呼蘭河傳》中蕭紅給我們描繪出的是一個冰天雪地的安靜世界,讀起來讓人彷彿就置身在“天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樣一幅靜謐畫面之中。對一個環境這樣深刻的理解僅僅靠著旅遊體驗得來是不大可能的,只有像蕭紅一樣,從小就生活在東北才可能對東北這樣一個冰天雪地的環境有這樣深刻的理解。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這也正是童年經驗對蕭紅的影響,即便是長大後對外界環境的感受更加清晰明瞭也還是擺脫不了童年時的第一印象的影響,即便是長大後的遲子建在描寫北國風光的時候也是有一種童年時候的味道的,在她的文章中可以感受到一種兒童的特殊視角

這些都是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就像在遲子建筆下上墳的場景,她筆下描寫的上墳和很多人莊重肅穆麼感情基調是不同的,

遲子建筆下的上墳更像是一場盛會,有著過年的氣氛。從這裡更可以看出孩童時的天真懵懂,而蕭紅也是同樣如此,長大後的顛肺流離讓她非常懷念童年時在東北鄉下的那段生活,那段時期是多麼的安穩,無憂,正是這深深的懷念才讓蕭紅對兒童時的記憶如此之深刻。同時也是這深刻的回憶才給蕭紅提供了很多的寫作素材,讓她能夠在飽嘗世事滄桑後還保留著一份屬於兒童的天真歡樂。這是蕭紅所特有的,沒有人能夠模仿得來的,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對東北邊地的真切描寫。

而遲子建也與她十分相似,她也是生活在東北的一個作家,在書中也經常寫到關於童年的故事,這樣的故事也讓整個作品都變得與眾不同。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2)童年生活重現

讀遲子建的作品更像是在讀回憶錄,雖然沒有明顯的回憶,但是從她的描寫之中可以讀出一種對兒時生活的重現。蕭紅也是如此,她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採用了兒童視角來進行敘述,這自然是離不開蕭紅兒童時的經歷的。

蕭紅從小就出生在地主家庭,母親的早逝讓她的童年生活並不是太好過,由於出生在地主家庭,所以父親對她的要求非常嚴格,而繼母更是對她不冷不熱。相較於家庭生活的冷寂,蕭紅兒童時玩耍的經歷似乎更值得回憶,親情上的缺失讓蕭紅從小就與人為善,因為她從小就懂得不被人待見的滋味有多難受。

也正是父愛和母愛的缺失才讓幼小的蕭紅感受到祖父的慈愛,也正是父愛和母愛的缺失才讓蕭紅從小就對祖父有一種不一樣的情感,也正是祖父從小的陪伴才造就了

蕭紅善良仁愛的性格,讓她在家庭生活的失望中看到一絲光亮,也正是這一絲光亮讓蕭紅勇敢的生活下去。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蕭紅祖父

在祖父的影響下,小蕭紅的性格得到了很好的塑造,即便是出生在地主家庭,蕭紅也沒有養成像其他地主家的大小姐那樣蠻橫的性格,蕭紅對待自己家的下人就像是對待朋友一樣友善,在她身上的身上完全就看不出封建地主家庭的氣息

。蕭紅非常同情家裡的下人,看到他們經常吃不飽飯,蕭紅就給他們偷東西吃,因此還受過毒打。

也許是父親和繼母的冷落,讓蕭紅從小就和祖父非常親近,而祖父也非常喜歡這聰明伶俐且善良的“小傢伙”。在平常的生活之中,祖父經常教給蕭紅道理。蕭紅也經常和下人的孩子們一起玩耍,在她的眼中絲毫沒有身份尊卑的等級觀念,只有朋友。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想法,讓蕭紅和朋友們的相處非常融洽。

蕭紅從小就跟在祖父後面,祖父在花園裡種花她也學著種,祖父看書她也吵著看,可是她又不識字,祖父只好教她認字,就這樣在玩耍之中祖父教會了蕭紅認識各種植物,並且認字。

相較於父母,祖父更像是蕭紅的啟蒙老師,而在蕭紅的眼中祖父自然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了,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也正是這樣一個美妙的生活經歷讓蕭紅的童年回憶感人至深。也正是這樣一個感人的回憶成了蕭紅在後來創作過程中的素材源泉,通過小蕭紅這樣一個特殊的視角,蕭紅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個

成人無法觀察到的世界,在這樣一個充滿童真的世界之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成年後的孤獨讓蕭紅更加懷念幼時的生活。後花園是蕭紅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這裡充滿了她對童年的回憶。蕭紅在《呼蘭河傳》中還提起過家裡的後花園,那是她和祖父的“秘密基地”,在那裡她們一起種花,一起讀書,一起歡笑,一起玩耍。長大後孤苦飄零的生活讓蕭紅對童年時的生活更加懷念,而這懷念的盡頭便是祖父的去世,祖父去世之後一切就都變了。

蕭紅在作品中用一種兒童的視角將自己的所看所感都寫了出來,用兒童的眼光將當時的社會現狀鮮活的展示出來。

兒童的感受是真實的,沒有半點渲染的,蕭紅用這樣一種特殊的視角也是為了突出描寫的真實性。因為孩子的目光是公平的,不帶有任何偏見的,所以能夠將這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看到都展現出來,同時運用兒童視角還可以使得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變得更加輕快富有童趣。也正是這種純潔無瑕的視角和這藏汙納垢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看似是乾淨整潔,實則罪惡深重,這也使得蕭紅的文章更加具有穿透力,更能引起人們的思考。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祖父園子

二、創作風格的相似性

蕭紅和遲子建都是這片黑土地上的驕傲,她們的創作風格也是有很多相似的。遲子建在剛開始創作的時候就有人把她和蕭紅放在一起比較,甚至有人認為遲子建會成為第二個蕭紅,雖然這種說法確實是有些誇張,但是也還是有一點道理的。

(1)兒童視角的展示

蕭紅和遲子建在寫作中都擅長抒發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她們都懷念兒童時光。兒童在我們的心中一直是純潔的代名詞,兒童就像是一個個降落人間的天使,純潔、天真。也正是這樣一個特點才讓蕭紅和遲子建兩人都注重用兒童視角來敘述故事。

遲子建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兒童視角來敘述故事的,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多種元素相互交織形成的成果。就像魯迅在《社戲》中就用來兒童的視角,通過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法,將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感受全都寫了出來。遲子建也是用一種兒童視角去觀察世界,從中流露出她對家鄉的特殊情感。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社戲插圖

而遲子建運用童年視角又不僅僅是為了敘事,她在敘事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親身感受,這便讓描寫更加感人。遲子建在用而同時交進行描述的同時還融入了一些自己的生死觀,在遲子建的很多作品中也能看到這一特點,雖說作者運用一種兒童視角,但這兒童是有思想的,是有成人思想的兒童。她非常的瞭解這個社會,所以在作品中遲子建會寫到一些關於生死的生活經歷,這種經歷是痛徹心扉的是感人至深的。

長大後的遲子建經歷過了很多的事情,自然也會看淡一些事情,慢慢就會變的淡然。在很多的作品之中遲子建也流露出這種飽經世事滄桑後的淡然,雖然使用兒童視角去描述的,但是表達的思想是成人所具有的,這正是她的特別之處。

這種寫法不僅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而且更加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使人們從兒童的視角中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生死觀。這種觀念是帶有一定神秘性的,是與成人的那套有所差別的,在生與死的變換之中給了人很大的震撼力。這種感情是作者從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得來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感情。

遲子建擅長用兒童視角來描述成人世界,遲子建的兒童時期是在鄉村度過的,鄉村那種特有的風情感染了遲子建,同時也影響了她的生死觀,正是在這樣的環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形成了遲子建的生死觀,長大後對城市生活的體驗同時也影響了遲子建的創作,作者在對社會生活的體驗之中感受到的是悲涼的,在作者的描寫之中也顯示出了淳樸的鄉村生活

,給減慢的鄉村生活帶來了一絲慰藉,同時也沖淡了對生死的懼怕。遲子建筆下的兒童世界是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這種溫情是對於生與死的淡然。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2)作品充滿溫情

蕭紅和遲子建對童年的回憶是充滿溫情的,是溫暖人心的,特別是蕭紅在寫到和祖父相處的時光更加讓人感受到一種撫慰。

蕭紅和遲子建都擅長寫孩童與老人之間的感情,這種感情是獨特的,是感人至深的,像是一種輕輕,又像是一種友情。孩童和老人都是這社會上的弱者,然而他們也是最具有溫情的,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才使得這個世界充滿了愛,充滿了情感,世界才會變得如此美好。在她們筆下的童年時美好的,是純真的,是自由活潑的。

她們用好奇的眼光去觀察這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世界,從她們的作品之中可以看到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作者對於家鄉的懷念和對童年的回憶,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正因為有了這些,才使得她們的作品如此的具有感染力,獨具韻味。

作家相似風格讀來乏味?從遲子建和蕭紅的相似作品看如何別出心裁

綜上所述遲子建和蕭紅的作品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位女性作家都是通過童年回憶和家鄉美景搭建起了自己的藝術世界。但相似中又透出了一些細微的差別,她們生活的歷史背景、個人經歷以及氣質內韻的不同都賦予了她們作品不同的韻味,也為後人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文學樣品, 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