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軍扶貧·與你同行——記者蹲點】“致富能手”吳冬秀

日前,黃道鄉馬黃村致富能手吳冬秀所經營的家庭農場獲得了“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的殊榮。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聽聽她的致富故事。

這段時間,吳冬秀所養殖的母豬剛生下小豬崽,她變得更加忙碌了。而餵食、打掃圈舍已經成了吳冬秀十多年來的工作常態,看著一頭頭長得白白胖胖的生豬,吳冬秀的心裡滿是歡喜,小小的圈舍承載著一家人的收成和希望,目前養殖場生豬存欄量達一百多頭。“最開始養豬的時候豬圈被水淹了幾次,慢慢地把它恢復又繼續養。生病的時候、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就會去請教技術人員,時間久了自己也懂了一些。一邊養殖一邊發展,現在資金也不像當初那麼困難,慢慢地開始擴大規模了。”回憶起創業之初的坎坷,吳冬秀十分感慨。

【文軍扶貧·與你同行——記者蹲點】“致富能手”吳冬秀

吳冬秀在給豬餵食

十多年的生豬養殖歷程讓吳冬秀的豬場漸漸有了名氣。肉質鮮美、品質優良的豬肉吸引了不少生意人上門選購,銷路不愁。不僅省去了運輸的麻煩,也給吳冬秀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紅火。“去年的生豬行情還可以,收入也不錯,我賣了差不多四百多頭肥豬,大概毛收入在一百多萬左右。”談及去年的收成,吳冬秀十分滿意。

【文軍扶貧·與你同行——記者蹲點】“致富能手”吳冬秀

吳冬秀的豬場

【文軍扶貧·與你同行——記者蹲點】“致富能手”吳冬秀

出生不久的小豬崽

從一個門外漢到現在大夥眼中專業的“養豬小能手”,吳冬秀一路走來收穫良多,但她並沒有只著眼當前的“豐收”,而是更加認真總結養殖過程的經驗,只為幫助到身邊有需要的村民,“養豬有問題就找冬秀”成了附近許多養殖戶的口頭禪。“因為我養豬10多年,收入比以前種土種田要高一些,周圍人也開始慢慢學著養豬,在這方面遇到什麼問題或者困難,他們都可以問我,我也能給他們講解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大家一起掙錢一起紅火。”吳冬秀笑呵呵地說道。

村民吳愛玉就是在吳冬秀的幫助下,發展起生豬養殖的。原本常年在外務工的她,現在的養殖產業發展得風生水起。“開始養的時候沒有什麼技術,就是全靠吳冬秀給我們講解技巧,飼料、餵養、管護等方法都是她告訴我的。最開始我養的時候只有20多頭,第2年就有五六十頭了,去年的毛收入有10多萬元,生活越來越好了。”因為有了吳冬秀毫不藏私的指導,黃道鄉馬黃村村民吳愛玉的養殖之路十分順遂。

【文軍扶貧·與你同行——記者蹲點】“致富能手”吳冬秀

吳冬秀向村民吳愛玉傳授養殖經驗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為了帶動周邊更多的群眾實現戶戶有增收,吳冬秀時常利用空閒時間動員周邊群眾發展養豬產業。同時,還把自己長期學習得來的養殖技術都免費教給有想法的群眾,讓他們吃下了“定心丸”。經過吳冬秀的不懈努力,周邊已有十多戶村民開始養豬。對於下一步的發展,吳冬秀也有著清晰的規劃。“我今年打算擴建母豬欄,再有一個月母豬欄就修好了,修好了以後可以養30-40頭母豬,每頭豬一年可以產20多個小豬,40多頭母豬產下來,一年可以發展到七八百頭肥豬。”吳冬秀信心滿滿地說。

脫貧攻堅是場硬仗,更是場勝仗,新的時代,大家都是追夢人。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吳冬秀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帶領著周邊群眾一同踏實肯幹、艱苦奮鬥,共同增收致富奔小康,堅信,屬於她的“家庭農場”一定會越來越富饒。(區融媒體中心 楊雪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