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金秋時節,行走在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一座座紅牆藍瓦的農家院落乾淨整潔,一條條平坦硬化的水泥路與村民家緊緊相連,寶日索格文化廣場上生動醒目的反邪教主題文化牆引人駐足……一幅和諧美麗的新農村畫卷舒展眼前!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沒有一個好班子,咋能帶領群眾致富?”劉定坤清楚,基層幹部離群眾最近,群眾跟黨走,首先看基層的黨員幹部。劉定坤明白,進嘎查當第一書記,首要的任務就是搞好嘎查“兩委”班子建設,不斷夯實黨建基礎。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

“小積分”激發“大動能”

巴達爾胡嘎查黨支部曾經是“後進”黨支部,劉定坤下定決心不光要摘掉嘎查“貧困”的帽子,還要摘掉黨支部“後進”的帽子。為此,他多次召開支委會、座談會、黨員大會,廣泛徵求黨員和群眾意見,研究制定嘎查發展規劃,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他帶領村“兩委”班子開辦夜校,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重要論述入手,抓班子帶隊伍,通過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大大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巴達爾胡鎮堅持黨建統領脫貧攻堅工作

過去村裡“兩委”班子只有幾間土房,“兩委”班子經常是活動沒有場地,議事沒有場所,文化建設沒有陣地。2018年,王雪峰到任後,決心要帶領黨支部一班人改變這一面貌。首先,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實現了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其次,王雪峰協調旗委政法委和財政局,通過土地置換拿到40萬元,同時向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申請資金40萬元,用於村“兩委”班子和綜治中心建設。當年10月,一座佔地32畝、建築面積400多平米,集“兩委”班子辦公、綜治服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政務辦理中心為一體的辦公場所建成,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完工、當年投入使用的目標。緊接著,王雪峰又從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協調回價值20萬元的電腦、複印機等辦公設備,購置了辦公桌椅,徹底改變了嘎查“兩委”班子破爛不堪的面貌。

為了豐富嘎查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劉定坤到任後,積極協調旗財政支持,在“兩委”班子前廣場修建了法治廣場,立起了十幾塊法治教育宣傳欄,在“兩委”班子後廣場建起了文化健身廣場。白天,村民們三兩成伴圍坐在法治廣場上曬太陽、拉家常。到了傍晚,吃罷晚飯的男女老少都會走出家門聚集到廣場上,跳跳廣場舞、扭扭秧歌,開啟豐富的休閒娛樂生活。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大力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不斷釋放貧困群眾努力奮鬥的潛在能量,形成外部多元扶貧和內部自我脫貧的良性互動。只有這樣,才能凝聚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實現可持續穩固脫貧。”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副書記且國山在扶貧調研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副書記且國山(中)調研指導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工作

2019年3月,為了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推進鄉村振興,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樹新風”主題,劉定坤在全嘎查推出了電商積分超市活動,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就業務工、配合嘎查工作、志願活動等方面的表現賺取積分,再通過積分兌換商品,每1個積分可兌換價值1元的等值商品。

“這樣既能體現公平公正,也能讓表現好的貧困戶有成就感,對生活更有奔頭。”巴達爾胡鎮宣傳委員烏雲巴圖說,積分兌換引導貧困家庭通過自主勞動來賺取積分,調動了廣大貧困群眾脫貧的積極性,營造了多勞多得的勞動氛圍,同時又引導了鄉村文明新風的樹立,形成了各方參與助力脫貧的強大合力。

席林正值壯年,是巴達爾胡嘎查出了名的懶漢。因為嗜酒如命,不堪忍受的妻子終於遠走他鄉,並帶走了唯一的女兒。沒有了親人的陪伴,席林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勇氣,開始“破罐子破摔”,屋裡屋外又髒又亂,簡直沒處下腳。“積分制”活動開展後,席林整個變了個人,不僅把家裡家外收拾得乾乾淨淨,連地也種得比往年好了許多,村裡一有義務勞動,他總是積極參加。

“上個月我去電商超市,用積分兌換了許多日用品。”席林說,“今年我要繼續努力,爭取再當‘積分能手’,不僅僅是為了兌換點商品,更想讓鄉親們改變對我的看法。”

一張小小積分卡,讓主動脫貧和積極參與鄉村建設意識在巴達爾胡嘎查迅速發酵,催生了貧困戶“比富裕、比和諧、比美德、比環境”的熱情,有效激發了脫貧的內生動力。

在扎賚特旗委政法委副書記劉建偉看來,脫貧攻堅千難萬難,最難的是貧困群眾的精神疲塌。實踐證明,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挖掘扶貧潛能、形成扶貧合力、增強“造血功能”的關鍵支點。

更為重要的是,積分超市在調動黨員工作積極性,激發廣大農牧民黨員幹事創業熱情方面也發揮了巨大功效,“積分制”通過黨員日常表現、主動認領支部安排的工作、主動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等多個項目進行量化考核,極大地提升了廣大黨員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

“要積分就要實幹,積分超市運行以來,悄然改變著嘎查黨員的思想覺悟,黨員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不斷高漲,比學趕超氛圍日趨濃厚,嘎查的黨員個個都忙碌起來了。”據巴達爾胡嘎查黨支部書記高金財介紹,從2018年以來,通過電商積分超市共獎勵優秀黨員和脫貧攻堅先進個人70多人,獎勵資金3萬餘元。通過開展“抓黨建、促脫貧、樹新風”活動,巴達爾胡嘎查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增強,村裡喝酒、賭博、打架的明顯減少,勤勞致富的內動力明顯提升。經旗委組織部考核,如今,巴達爾胡嘎查“兩委”班子已經甩掉落後帽子,走入先進行列。

架起“民心橋”

天塹變通途

“我們做夢都盼著能有一座橋通向對岸。如今,橋通了!今後再也不用擔心出行和農產品運輸問題了,花園大橋是咱老百姓的民心橋、致富橋。”細數著花園大橋給嘎查村民帶來的便利,巴達爾胡嘎查貧困戶何斯日古楞笑逐顏開。

過去,巴達爾胡嘎查和音德爾鎮花園屯隔綽爾河相望,“冬季跑冰、夏季划船、春秋兩季無路可走”一直是困擾村民出行難的真實寫照。“要致富,先修路;要脫貧,就要把天塹變通途。”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中央政法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籌措資金4200多萬元,啟動了花園大橋建設項目。

2017年10月,花園大橋正式竣工通車。該橋橫跨巴達爾胡境內的淖爾河,橋樑全長726米,徹底打通了巴達爾胡鎮2億多斤糧食運輸的快速通道,極大地縮短了巴達爾胡鎮、巴彥烏蘭蘇木和阿爾本格勒鎮三個鄉鎮之間的交通距離,將巴達爾胡鎮與齊格吐村花園艾裡的通行時間從40多分鐘縮短到10分鐘,極大方便了群眾出行。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花園大橋

“帶領嘎查村民奔小康絕對不能‘打盹’。”橋建好後,中央、自治區兩級政法委便把完善嘎查基礎設施作為主攻點,先後為巴達爾胡嘎查建起寶日索格反邪教主題文化廣場、安裝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橋架了、路通了、燈亮了,也讓嘎查群眾的心暖了。

“多年來,中央、自治區兩級政法委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精準幫扶新機制,實施了一系列科學扶貧新舉措,經過中央政法委幾任駐村第一書記、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幾任駐村幹部和當地廣大幹部群眾的艱苦努力,截至2019年4月,巴達爾胡嘎查9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到目前沒有一戶返貧。”扎賚特旗巴達爾胡鎮黨委書記包高娃這樣評價兩級政法委的幫扶工作。近年來,中央政法委堅持把對扎賚特旗對口扶貧作為重要工作職責來抓,先後建立了秘書長會議定期研究扶貧工作、班子成員每年赴扎賚特旗調研、機關各黨支部與扎賚特旗貧困村結對幫扶、選派優秀年輕幹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等制度機制,形成了領導班子率先垂範、全面參與的扶貧工作新格局。

中央政法委不斷創新扶貧思路,打出了“以黨建扶貧強引領、以產業扶貧促長效、以電商扶貧添活力、以交通扶貧破瓶頸、以生態扶貧固根基、以健康扶貧防返貧、以教育扶貧增動力、以政法扶貧創特色”的“八位一體”扶貧組合拳,積極做好脫貧攻堅的下半篇文章。

常言道,守業更比創業難。嘎查的貧困戶全部脫貧了,從此過上了衣食無憂、產業興旺的幸福生活,但如何鞏固這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成為了各級領導和駐村工作隊員最關心的問題。為此,中央政法委聯繫對接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對口幫扶、優勢互補、項目支撐的一系列幫扶政策適時出臺。

2019年5月,在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的協調聯繫下,興安盟盟委書記張恩惠帶著興安盟貧困旗縣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來到浙江杭州和湖北武漢,與浙江萬惠國際有限公司、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頤高產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武漢大學校友企業家聯誼會、楚商聯合會、卓爾文旅集團等15家企業的負責人簽訂了醬菜、牛肉、果乾、大米、旅遊等15個合作項目,簽訂的合作意向投資金額高達147億元。2020年,儘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這些合作項目仍在緊張有序地穩步推進中。可以預見,隨著這些項目的相繼落地生根,將會給當地的貧困群眾帶來巨大的就業機會和產業收入。

鋪就“幸福路”

脫貧奔小康

“看看村邊的這條路,多平坦多寬敞!過去跑一趟烏蘭浩特市需要3到4個小時,現在一個半小時就到了。路暢通了,日子自然就好過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底氣’也更足了。”說話間,巴達爾胡嘎查貧困戶張那格烏日塔嘴角滿溢著幸福。張那格烏日塔口中的那條“路”,當地人稱之為旅遊公路,也是當地發展經濟、振興鄉村的致富之路。

2017年,中央政法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根據當地黨委政府申請,協調中央、自治區交通部門提級改造扎賚特旗至阿爾山的旅遊公路。公路修通後,不僅可以改善當地的交通現狀,而且還可極大帶動當地的農牧業和旅遊業發展,輻射人口10萬餘人。2019年底,投資4.8億元、總長度105.4公里的旅遊公路全線通車,該路打通了扎蘭屯市、阿爾山市的交通堵點,也為當地知名的神山、楊樹溝、五岔溝等旅遊景區以及黑、吉、遼等旅遊線路提供了便捷。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肉牛養殖產業迅猛發展

汽車行駛在平坦筆直的旅遊公路上,路兩旁樹綠花香、秋色宜人。提起這條路,高金財喜不自禁地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巴達爾胡人,也是扎旗農村道路發展變遷的見證者。記得小時候,我們村子裡的道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出行十分困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一件事是上學,上小學是‘跋山涉水’,上中學是‘翻山越嶺’,那時的路真難走。另一件事就是貧窮,那個時候是又愁吃又愁穿,村子裡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即使有再好的資源也只能看,不能用,窮根也就種下了。”“如今可不同了,村子裡的路都改建成了水泥路,村民出行更方便了,即使下雨也不怕了。新修建的旅遊公路直通旗政府所在地音德爾鎮,車程比原來縮減了30多分鐘,道路也不再顛簸,村民提起這條路時都會豎起大拇指,現在都想著通過這條路做些農牧產品生意增收致富呢。”

“旅遊公路的建成,使扎賚特旗的旅遊資源得到了充分挖掘與利用,在吸引大量外地遊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與興安盟其他旗縣市的旅遊資源形成聯動,共同打造靚麗的旅遊名片。”同行的王雪峰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莫道春風曾不度,西出長安盡通途。一路傾聽,一路感受,扎賚特旗的道路從昨天的顛簸泥濘變成了今天的平坦整潔,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智志雙扶

照亮學子逐夢之路

高大漂亮的教學樓、乾淨整潔的食堂、設施齊備的體育館、綠樹成蔭的校園……走進巴達爾胡中心學校,清新優美的校園環境讓人耳目一新。

“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們農村學校的孩子也能用上這麼漂亮的塑膠跑道。”指著眼前平整亮麗的400米標準塑膠跑道和綠意盎然的人工草坪足球場,巴達爾胡中心學校校長孫勝利難掩內心的激動和自豪。“以前的操場地勢低窪,每到雨季都會大量積水,嚴重影響了學校體育課和其他文體活動的正常開展。如今好了,孩子們告別了滿是土坑、石子的操場,終於能像城裡孩子一樣,在塑膠跑道上盡情享受運動的快樂了。”

然而,就在幾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學校只有兩棟已使用多年的破舊教學樓,沒有學生食堂,也沒有像樣的體育館、運動場,由於學校校舍不足,大部分學生都住宿在校外的招宿戶家,學生的安全問題難有保障。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定點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如何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始終是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及其駐村幹部傾注心力的頭等大事。一系列教育扶貧的大手筆大舉措漸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2015年,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積極協調自治區教育部門,投資676.6萬元,為巴達爾胡中心學校建成面積4550平方米的學生餐宿樓。其中,餐廳面積1600平方米、可容納1060名學生同時就餐。餐宿樓的建成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校外住宿的安全隱患,通過寄宿制管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解決了本地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一定程序上彌補了部分家庭教育功能。

2016年,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積極協調教育部門,爭取資金460萬元,為巴達爾胡中心學校新建了2200平米的多功能體育館,館內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地設施一應俱全。體育館的投入使用大大保障了學校正常教學、訓練和學校大型活動的開展。由於學校體育館已具備了舉辦體育比賽、大型文體活動的條件,場館的對外開放,在滿足更多社會人群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同時,也有效緩解了當地體育資源的匱乏,進一步完善了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

2017年,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協調有關部門投入資金500萬元,為巴達爾胡中心學校修建了佔地面積24000平米的運動場和400米標準塑膠跑道,極大改善和提升了學校的整體辦學條件。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巴達爾胡中心學校

“巴達爾胡中心學校歷史悠久,創建於1929年,是全旗第一所蒙古族學校。”孫勝利告訴記者,“過去學校教學環境差,教育資源缺失,教學質量不高,許多本村村民都不願意把自家孩子送來。近幾年,隨著學校辦學環境、辦學條件的持續改善,很多臨近鄉鎮、嘎查村的學生也紛紛到這裡來讀書。如今,在校生人數已達1300多人,教職工人數也達到了160多人,巴達爾胡中心學校已成為扎賚特旗民族教育的璀璨明珠。”

“巴達爾胡中心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承載和見證了中央政法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傾情幫扶的深情厚誼。”說到兩級政法委多年來的幫扶,扎賚特旗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哈斯布和給予了高度評價。

巴達爾胡地處內蒙古、吉林兩省交界,歷史上“全能神”“法輪功”等邪教活動猖獗。為了進一步提升當地幹部法治素養和廣大群眾對各類邪教的認知能力,中央政法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大力開展反邪教宣傳教育活動,在巴達爾胡中心學校建立了反邪教宣傳教育基地,通過漫畫、圖片、文字、多媒體設備等多種形式,宣傳識邪、辨邪和正確處置邪教的相關知識,揭露邪教的社會危害性和違法性,不斷提高青少年的反邪防邪能力。

自2019年反邪教教育基地創建以來,全區已有2萬多名中小學生和群眾參觀了展覽,區外各省市也有1000多人次前來參觀。同時,中央政法委還在扎賚特旗成功舉辦了5期反邪教專題培訓班,通過集中教育培訓,使當地幹部群眾深刻認識到邪教的本質和危害,樹立了遠離邪教、崇尚科學的正確理念。

(段興宇 王福平)

真情溫暖巴達爾胡 幸福綻放綽爾河畔——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巴達爾胡嘎查脫貧攻堅紀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