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詩作聯勵讀書: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吟詩作聯勵讀書: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古往今來,不少學有建樹者,每每圍繞讀書治學“吟詩作聯”,用以自勉,或鼓勵他人。讀書是一種追求,也是一種樂趣。宋末元初的學者翁森在《四時讀書樂》中對“春時”讀書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窗前草青樹綠,鳥鳴枝頭,花落水面,鳥語花香伴著書香,一片天籟。此時,讀書之樂,讀書人心中自知。

宋代名家朱熹有首最富哲理的《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動。方塘裡沒有活水流入,就會枯竭、混濁;頭腦中沒有知識輸入,就會糊塗、僵化。而知識的輸入,就是讀書學習。

明代東林黨首領顧憲成有副對聯寫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此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一面致力讀書,另一面關心時政,兩者兼行,緊密結合,融為一體。這充分表現了當時東林黨人的寬廣胸襟和政治抱負。

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說:讀書、求知、做學問,一要耐得寂寞,持之以恆,二要不說空話,言行一致。他把這兩條綴成一副對聯,以此奮勉自己,激勵他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吟詩作聯勵讀書: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書籍浩如煙海,讀書應有所選擇,不能也不應無所不讀。作為讀書求知者,重要的是要讀有益的書和有用的書。當年,徐特立為青年工人王漢秋親筆題寫的那副對聯,至今人們記憶猶新:“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

華羅庚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數學家。殊不知,他在讀小學時因成績差而未能拿到畢業證。當時很多人認為他“不是讀書的料子”。然而他始終奉行“天道酬勤”的信條,租書借讀,刻苦自學。華羅庚成名後,不少人向其討教成功秘訣,華羅庚總是以他那兩句有感而發的詩句告誡大家:“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本文原載於《學習時報》(作者長方),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