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中學:一所名校的紅色力量

河北辛集中學:一所名校的紅色力量

辛集中學校門口照片。辛集中學/供圖

河北辛集中學:一所名校的紅色力量

辛集中學校訓(學不忘國 學不忘民) 辛集中學/供圖

河北辛集中學:一所名校的紅色力量

1948年村民用門板做的(學不忘民)木匾送到學校。辛集中學/供圖

河北辛集中學:一所名校的紅色力量

辛集中學學子們課間在一起交流探討。辛集中學/供圖

河北辛集中學:一所名校的紅色力量

學校建校初期照片。辛集中學/供圖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 張立衛)一走進辛集中學,就感受到了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學校有醒目的黨建工作宣傳欄,有專門的黨團活動室;學校官方網站上開闢有黨團園地、設有黨支部微信群;學校紅色歷史,黨支部簡介、黨支部制度標準化上牆;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師辦公室設有“黨員先鋒崗”,紅色標牌格外惹人注目……

  這所學校緣何成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校長趙棟告訴記者:“這些都源於辛集中學背後的紅色根基。自建校以來,眾多優秀人才從這裡脫穎而出。如天舟一號總設計師白明生,殲15艦載戰鬥機飛控系統總師範彥銘,全國跳高冠軍趙寬鬆,全國第十三屆學生運動會男子200米比賽金牌獲得者郭子琦等等。”

  這一切離不開師生的努力,離不開各界的支持,更離不開學校深厚根基所給予的紅色力量。

  張揚紅色傳承的力量

  辛集中學始建於1945年8月,最初校名為“晉察冀邊區第六中學”,1954年定名為“河北辛集中學”,1978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學。

  跨進校門,與大門相對應的中軸線上佇立著一尊碩大的巨石,巨石上“學不忘國、學不忘民”八個紅色大字,放射著流光溢彩,將學校的辦學方向詮釋得淋漓盡致。這裡還有一段佳話:1948年學校所在的都大營村發生蟲災,全校師生全體出動幫助村民除蟲,可以說是蟲口奪糧,保住了收成,村民們自發用門板做了“學不忘民”的木匾敲鑼打鼓送到學校,成為學校光榮歷史的見證。後來引申出“學不忘國”,併成為辛中校訓。

  從1946年到1948年,全校共有五百餘名師生,投筆從戎,參軍參戰。在1947年的“石東戰役”和“解放石家莊戰役”中,除一部分師生直接參軍外,還組織了運輸隊、救護隊和戰地宣傳隊等隊伍去支援前線。“青年劇社”學員自帶乾糧、行裝、道具、樂器,冒著敵機的掃射、轟炸,不怕苦、不怕累,步行一百四五十華里,趕赴前線宣傳演出。

  1949年12月2日,學校易名為“河北省立辛集中學校”,並開始設立黨支部,進一步走向正規化,在由“隊”改“班”的基礎上,分年級設初、高中,同時改革考試招生制度,獨立組織筆試為主,口試為輔的考試。分設教導處、總務處和各學科教研組,面對國家急需各行各業建設人才、高等學校急需優秀生源的現實,學校領導明確提出,認真貫徹執行“普通中學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方針,“生活即教育”的重心轉移,以“教學為中心”安排學校的整體工作。建校初期的“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精神,逐漸內化、遷移,形成了“三勤奮”(領導勤奮工作、教師勤奮教學、學生勤奮學習)、“四認真”(認真備課、認真講課、認真輔導、認真批改作業)的良好教風、學風和工作作風。

  構築立德樹人的新高地

  進入新世紀,辛集中學以“歷久彌新、革故鼎新、開拓創新”為己任,籌措鉅額資金先後新建了教工宿舍樓、電教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樓和學生餐廳等一流的辦學設施,建築總面積達到近10萬平方米;並按《國家體育工作條例》標準,建成了佔地近50畝的標準塑膠運動場;實現了電教、微機、實驗、體育、衛生和藝術等設施,按照國家一類標準的更新換代……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該校將學校的紅色根基和優良傳統視為自身的政治優勢、文化優勢和德教優勢,積極從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在幸福教育的引領下,推出了“五位一體”德育工作模式。

  校長趙棟告訴記者,“五位一體”德育模式是指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責任、入格教育奠基終身、生命教育呵護成長、傳統文化教育浸潤品德、生涯教育指導人生五位一體教育體系。這一工作模式體現了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培養的是有責任、有擔當、健康向上有高尚道德情操,能夠自我挖掘、自我發展潛力的人。這一新模式以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在塑造共性的同時,更加註意個性的發展,成為開啟學生幸福人生的金鑰匙。2018年5月,石家莊市教育局批准辛集中學為“基於生涯規劃教育的綜合素質培養”綜合學術型特色高中,標誌著該校特色教育再添新輝煌。

  以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責任

  學校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利用志願服務、主題團日、升旗儀式、成人宣誓儀式、學雷鋒、孝敬父母等主題教育活動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家的責任擔當。2015年,學校“華夏之聲國學社”被共青團中央學少部、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評選為全國100個優秀中學生國學社團(石家莊市唯一);團委被評為“河北省文明行業創建標兵”,並被授予“河北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518班安惠納同學被評為“河北省十大自強之星”,並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最美中學生評選活動,獲“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河北辛集中學“幸福傳遞”志願服務隊創建於2009年3月,目前註冊人數已達3000餘人,長期開展慰問孤寡老人、社區清掃、植樹、物品捐贈等活動。2015年省文明辦授予辛集中學“幸福傳遞”志願服務隊“河北省十大優秀志願服務品牌”、“河北省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等稱號,同時還被河北省文明委選為“河北省志願服務實踐基地”和“河北省志願服務培訓基地”。

  以入格教育奠基終身,以生命教育呵護成長

  通過“打造班主任團隊,科研引領實踐,依託入學軍訓,促使行為養成,創建班級文化,提升班級凝聚力”等方法,通過創新理論、具體實踐等方式,在高一初始階段開展入格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早在2008年,該校就制定了“生命教育”實施方案,探索打造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特色的生命教育模式,將“認識生命本質、體悟生命意義、創造生命價值”融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各個環節和方面,構建了家校合作新機制,開闢了生命教育新途徑。2017年與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成為上海鏈接生涯教育實踐基地;2018年成為河北師大軟件學院“科創社團”互聯網+生涯教育基地。

  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

  辛集中學以獨有的文化內涵和底蘊為教學改革勇敢探索,奮力先行——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突破口,推出了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三維五元和諧課堂教學模式”,走創新發展之路。“三維”是教學主體,“五元”的靈魂是能動,既激發了學生參與熱情,又點燃教師的授課激情,彼此感染,良性互動,課堂和諧高效。這種探索促使“以教師教為中心”的課堂向“以學生學為中心”的課堂飛躍式轉變。

  辛集中學以“本土、多元、生活、高考”為主旨,開發了包括高考拓展類、地方文化類、走進生活類、中華傳統文化類四大系列的校本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素養。同時,通過實踐形成了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一方面是課堂評價標準,另一方面是教師評價標準,以保證和諧課堂的有效推進。學校還建立了“學生滿意課堂問卷調查制度”,讓學生評價教師,評價體系的完善為學校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每一位教師都秉承“為每一個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提倡“幸福教育”,舉辦幸福教育論壇,構建家校合作機制,營造了濃厚的“教師幸福的教,學生幸福的學”的辦學氛圍,讓學生終生受益,善莫大焉。“用火熱的青春點燃希望,用一生的躬耕彈奏辛中華美的樂章,是所有辛中人最大的幸福!”特級教師劉彥惠老師如是說。從2013年至今,學校有3人獲特級教師稱號,6人獲省名師及省骨幹教師稱號,64人獲市名師及市骨幹教師,91人次獲市級以上獎勵。學校完善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和選拔任用機制,制定完善規章制度20餘項,促進了學校管理科學化、規範化,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

  天道酬勤,春華秋實。建校75年來,辛集中學為國家培養了4萬餘名優秀人才,先後榮獲“全國德育先進校”“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生命教育百佳示範學校”“科研先導型學校”“全國百強中學”“河北省文明校園”“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河北省首批重點中學全面督導評估‘優秀學校’”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或獎勵90餘次,並連續六年獲得“河北省文明單位”稱號。

  談及今後學校的發展,辛集中學校長趙棟坦言:是紅色力量給予了辛中人源源不斷的新動能,使他們在團結奮鬥的路上奏響了一曲曲催人奮進的凱歌。站在新的起點,奮鬥不止的辛集中學將以更加飽滿的鬥志、更有特色的教育、更為科學的管理、更具智慧的創新,為每一個學生的人生開啟幸福篇章,為“教育強國”的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