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這裡,好處太多,不懂得,太可惜


太溪穴,可以抵抗“眩暈、耳痛、耳鳴、中耳炎、慢性風溼關節炎、溼疹、麻疹、黃褐斑、雀斑、前列腺肥大、陽痿、月經困難、痛經、月經不調、腎炎、膀胱炎、夜尿症、神經和情緒不穩、心情亢進、頭部充血、失眠、手腳過度虛冷、支氣管炎、喉嚨痛、氣喘、便秘或眼袋浮腫、祛黑眼圈、美白肌膚、增強記憶力、改善聽力及視力、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感冒的發生等等疾病”。



這個穴位在哪裡呢,就在腳跟部位的太溪穴,它是腎經上一個特別重要的穴位,當我們用手指按這個穴位時,馬上可以感覺到這裡有一條動脈在跳動,因此太溪穴是古代足診三脈中“決生死,處百病” 的三大獨特要穴之一。

古代很多大醫面對病重的病人,就是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簡單說,就是如果在這個穴位上仍能摸到跳動的動脈,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這裡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就比較危險了。

古中醫認為:“太溪者,山之谷通於溪,溪通於川。腎藏志而喜靜,出太深之溪,以養其大志,故名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就是大的溪流,也就是說,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從這個釋名可以看出,此穴可以源源不斷滋養人體的腎臟之水,與腎臟的健康息息相關。



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強身大穴,但如果與太溪穴相比,足三里穴偏重於補後天,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因此太溪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它還是全身的大補穴。

太溪穴,也是人體陽氣會聚的一個重要之地。凡是寒涼體質的人,都不妨通過常灸太溪穴,讓溫暖的生機進入寒體之內。

按壓太溪穴不僅對小腿和足部症狀有效,且對因血壓異常所引起的眩暈、耳痛、耳鳴、中耳炎等耳部疾病、慢性風溼關節炎、溼疹、麻疹、黃褐斑、雀斑等皮膚症狀、前列腺肥大、陽痿、月經困難、痛經、月經不調、腎炎、膀胱炎、夜尿症等症狀有效。對神經和情緒不穩、心情亢進、頭部充血、失眠、手腳過度虛冷、支氣管炎、喉嚨痛、氣喘、便秘、痔瘡及祛痘、祛斑、祛眼袋浮腫、祛黑眼圈、美白肌膚、增強記憶力、改善聽力及視力、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感冒的發生等症狀很有效。


太溪穴很好找,它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問的凹陷處,用手指按揉有微微的脹痛感。揉太溪穴時,很多人根本沒反應,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什麼反應都沒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這時,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歸根結底,就是要把氣血引到腳底的湧泉穴去。所以說,要想滋陰補腎、修復先天之本,就必須激活腎經。而要激活腎經,就要從太溪穴著手,也就是從源頭開始,太溪穴就是腎經的源頭。通過按這個穴位,讓它再撞擊、通絡別的穴位,最後把整條腎經都打通,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最後,你就會發現整個身心在不知不覺中都改善了。


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原穴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但調動起來後一定要把它儲藏起來,即儲藏到湧泉穴,這樣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腳心、做金雞獨立、泡腳之類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通腎經,引火歸源。它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也就是說,生殖系統、腎陰不足諸證、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太溪穴都能治。新經絡公眾號在此特別提示一下,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原穴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但調動起來後一定要把它儲藏起來,儲藏到哪裡呢?最好的方法儲藏到湧泉穴,一些從事修煉的人認為:封住湧泉對健康很重要,因為它能夠幫助疏通人的十二經絡。


打開太溪,究竟有哪些功效,現有代表性的舉例如下:

打開這裡,好處太多,不懂得,太可惜


首先,它擅長於滋陰補腎、通調三焦,凡是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痠、頭暈、耳鳴、脫髮、牙齒鬆動、哮喘,還有男人最擔心的性功能衰退以及婦女的習慣性流產,都可通過刺激這個穴位收到明顯的效果。


按揉太溪穴有利於絕大多數腎臟疾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特別對患有慢性腎病,同時表現為浮腫、腰痠腿冷、渾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為明顯。

有人經常咽喉幹,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這是腎陰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補腎陰,又補腎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