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在電影《老炮兒》中,馮小剛飾演的“六爺”張學軍在四合院裡看到別人豢養的鴕鳥,不免說了一句話:“早年間,家裡養獅子老虎的,那可都是角兒啊。”這句話既是六爺對自己人生的感慨,也是導演對小飛父親的手下一幫貪官的諷刺。為什麼馮小剛甩著一口京腔說了這句話呢?其實啊,在“老炮兒”時代之前,這個現象在北京地區早就盛行多年了。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老炮兒》劇照

一、五百年前的動物世界

貴族以馴獸為樂的習俗,基本上可以劃定是從隋唐時代興起,到了明代時期發展到了頂峰。明朝是歷史上封建帝王豢養動物的最鼎盛的時期,京城內建有虎城、象房、豹房、鵓鴿房、鹿場、鷹房等多處飼養動物的場所。正德三年(1508),明武宗不甘宮內枯燥的生活,索性離開了禁城,住進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豹房並非是武宗的創建,是貴族豢養虎豹等猛獸以供玩樂的地方,元朝時期已有此風氣(畢竟蒙古族是遊牧民族),另有虎房、象房、鷹房等處,房又稱為坊,如羊坊 、象坊、虎坊等,北京至今尚存此類地名。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虎坊橋,郭德綱口中於謙老爺子愛去洗澡的地方

根據《萬曆野獲編》記載:“嘉靖十年兵部覆勇士張升奏,西苑豹房畜土豹一隻,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歲廩二千八百石,佔地十頃,歲租七百金。”這段話即說明武豹房養了一頭豹。還有一則材料可以說明這個現象存在過。這就是明朱國楨著的《湧幢小品》:

“西華門狗五十三隻,御馬監狗二百一十二隻,日共支豬肉並皮骨五十四斤。虎三隻,日支羊肉十八斤。狐狸三隻,日支羊肉六斤。文豹一隻,支羊肉三斤。豹房土豹七隻,日支羊肉十四斤。西華門等處鴿子房,日支綠豆粟谷等項料食十石。西苑豹房畜文豹一隻,役勇士二百四十人,歲廩二千八百餘石,又佔地十頃,歲租七百金,此皆內臣侵牟影射之資。”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正德皇帝沉湎豹房

既然肯定武宗豹房內是養著一頭豹的,那麼這個有240人的隊伍就只能看作是飼養宮內這隻豹的專職隊伍了。這支隊伍腰懸豹牌,其當時的神氣程度堪比錦衣衛。這個習俗也一度影響到了依附於大明王朝的麗江木王府,著名的納西族土司木增就養過被族人崇拜為門神的老虎,也有傳說道,木增英年早逝,其實就是騎虎成仙了。由此,明帝國的強盛使貴族們對動物的熱愛可見一斑。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木府演武場

二、八旗子弟:人與自然

康熙皇帝坐北京,九州一統升太平。玄燁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次率軍御駕親征的帝王了,康熙之後,中國的帝王再也沒有上過戰馬。滿清子弟的武術教育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也體現在實踐上,因此,以承德避暑山莊為中心的木蘭圍場變成了皇家狩獵動物園,在這裡,所有的八旗子弟都可以享受到馳騁沙場的感覺。據史書記載:康熙每年立秋之後都要遠赴熱河狩獵近一個月,一生共參加四十八次之多。看來他對木蘭圍場之依戀,絲毫不亞於對精雕玉琢的紫禁城的感情。那是他精神上的故鄉,那是他磨礪意志與體力的行宮。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木蘭圍場近照

在無仗可打的時候,康熙只能把過剩的精力用於打獵。當他脫下臃腫的龍袍、換上緊身的鎧甲——一馬當先衝入深山老林,肯定暫時忘掉自己是個皇帝,忘掉身後尾隨的龐大的衛隊(近萬人),而現出獵手的原形與本性。眼前只有莽莽的群山、虯勁的樹木、一掠而過的鳥獸,吸引著他全部的注意力。都可以滿足血液裡的征服欲。從客觀上來講,已成定律的秋狩,對其麾下的八旗官兵亦是另一種性質的操練:不僅要保持弓馬之強勁,更要發揚尚武之精神。在這方面,皇上本人即是最好的榜樣。
既然人類中已無對手,政治上已無勁敵,惟我獨尊的康熙大帝(中國歷史上能稱作大帝的君王屈指可數),意猶未盡地把目標轉向毒蛇猛獸——簡直在跟大自然較勁。1719年,官史記錄康熙大帝已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五十三隻,熊十二隻,豹二十五隻,猞二十隻,麋鹿十四隻,狼九十六隻,野豬一百三十三口,哨獲之鹿已數百,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更有甚者一日之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對於真正相信的獵人來說,鷹犬是多餘的。但是雍正皇帝並不如此認為,也許,他更向往的是蘇東坡“左牽黃,右擎蒼”的快感,因此,在狩獵的同時,雍正皇帝愛上了狗。在清宮的檔案裡,發現不下二十處有關狗的記錄,這說明雍正與狗的親密關係絕對不同一般。

雍正在宮裡設有專門的“御狗總管”來照顧狗狗們的起居飲食。為了給狗狗們取個有皇家氣派的好名,他絞盡腦汁,最後金口賜名:虎頭、麒麟、貂皮、豹皮、虎皮……雍正最鍾愛的是“百福”和“造化”。他曾多次下達聖旨,為狗量身定製衣服,而且每件狗衣都經過他親自認真查看,有絲毫不妥的地方,就必須返工修改。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郎世寧筆下的狗

雍正為“百福”設計過一件麒麟式仿絲面軟裡子的套頭衫。做好後,他覺得不滿意,命人在麒麟套頭衫上再安上眼睛和舌頭。這樣一來,”百福“的眼睛從麒麟眼中露出來,儼然一隻活生生的”麒麟“了。雍正還為“造化”設計過一種老虎式仿絲面軟裡子的套頭衫。做好後,他認為套頭衫沒安耳朵,“造化”穿上後,耳朵只能窩在衣服裡,非常不舒服,他又立即命人在虎式套衫上再加上兩隻耳朵。

雍正皇帝對狗狗們的照顧有多周到?

雍正年間曾三申五令指定狗窩和狗籠的尺寸、用料,狗墊的樣式、圖案。他還曾命人制作了一個精巧細緻的小圓狗籠。狗籠用竹子做架,用一種很講究的藏族手工生產的羊毛織品做罩面。做這些都是為了給狗狗提供一個更舒適的安樂窩。為了在閒暇之餘,可以好好欣賞狗狗的姿態神韻,雍正還請了一位專業畫犬師——郎世寧。他所畫的動物形神兼備且富於立體感,別有一番味道,很得雍正的青睞,可雍正還是會挑畫家的刺兒。

有一回,雍正命令畫洋狗,郎世寧照例呈上稿樣,評語是:“西洋人郎世寧畫過‘者爾得’,小狗雖好,但尾上毛甚短,其身亦小些。”郎世寧花了八個月時間,修改後呈覽。八天後,雍正又命令再畫一張。這次從二月二十一日開始動筆,閏三月十六日才完成。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郎世寧筆下的藏獒

雍正的這些狗,有的聰明機靈,有的憨態可掬,給原本的“工作狂”帶來很多樂趣。他一下朝或者一有時間,就喜歡去擼狗。雍正在養狗方面專業而細緻,對狗狗們體貼入微,無所不至。既在穿和住,乃至生活的小細節上挖空心思,還不忘忙裡偷閒和狗玩耍,增進感情。可以說,雍正對狗狗們的感情,已經超越了其它物種。

三、真的有六爺口中那樣“家裡養獅子老虎的人嗎?

管虎作為新生代導演,從小在北京長大,對皇城根兒下的一畝三分地還算“門兒清”,其實在臺詞設計中已經暗示了家中養猛獸人的身份——得扮上。很明顯,這是清末民初時期對戲子的稱呼,也就是說,以前有京劇名家幹過這事。這人就是金少山。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管虎

金少山(1890年-1948年8月13日),京劇淨行演員。本名仲義,滿族。北京人。清末民初時京劇名淨金秀山之三子。金少山這個人非常有個性,成名後以各種耍大牌著稱,說話做事不給人留面子,遲到更是尋常事,在他光芒四射的時代裡,他得罪過不少人。金本人曾經向好友承認,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看不慣那些喝藝人血、欺負藝人的各種老闆,只是客觀上他給同行造成了許多困擾。金少山是銅錘、架子雙抱,都能演,這在淨行來說是少見的,而且頗富創新精神,演出時多會在一些細節上不斷修正,往他認為正確的方向調整。而對遲到這個事可能引起的糟糕的情況,也有對付的辦法。在老先生的記述裡,曾經寫到過有一次金少山又遲到了,人家都上場了,他匆忙間做了最簡單但是基礎的勾臉,和其他演員混在一起,專等老生、老旦的演員開始表演又沒人注意他的時候,抓時間補上了其他要素,又趁沒人注意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不料想臺下還是有人注意到他,看他轉瞬之間就有一個變化,叫了聲“好”,金少山心裡的得意勁直上心頭。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金少山

金老闆的愛好廣泛,自己養花養鳥,還養過一隻老虎。小虎崽的時候到的他家,他沒覺得怎麼樣,養大了來家裡的客人都有點怕了,他仍然不以為意。據說當年有人不知哪兒弄來的一隻老虎崽兒,對金三爺說:“三爺,您在臺上簡直就是一頭老虎,虎虎生威,什麼人養什麼物,您養這個正合適。”就送給了金少山,金少山拿鐵鏈拴著,沒事兒還上街遛彎;結果虎崽兒獸性發作,一聲吼叫,把買菜的老太太嚇得不輕,並險些引發混亂。小虎崽的時候到的他家,他沒覺得怎麼樣,養大了來家裡的客人都有點怕了,他仍然不以為意。某天睡午覺,金少山習慣光腳,那老虎舔他的腳把他叫醒了,在京劇大師眼裡,這隻虎頭虎腦的小怪獸簡直就是一個大號的“喵星人”。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不但養過老虎老虎,金少山還養過猴子。一天,猴子掙脫鎖鏈,把家裡搞得翻江倒海,東西損失不少,金少山回來一看,卻哈哈大笑,稱讚是“大鬧天宮”。沒有絲毫責備之意。當然了,相比起章宗義、董文華等人來說,金少山養猴子只是為了消遣,而這兩位讓猴戲真正做到了“融會貫通”,其中也有猴子的功勞。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演猴戲——確切地說是演孫悟空,歷來有人學猴還是猴學人的爭議,主張後者是基於孫悟空不是一隻普通的猴,它是神猴,還當了“齊天大聖”,不能演成一味抓耳撓腮的小毛猴。對此,文華有自己的體會和理解,認為人學猴和猴學人實際上是學演猴戲的兩個過程,臺下學、練,自然先要人學猴,否則怎麼能像猴呢?等到熟練掌握了猴的神態、動作,上臺塑造角色,在孫悟空身上運用變化,就是猴學人了。董文華演猴、學猴,生活中先後養過5只猴,平日觀察它們的動作、神態,模仿、化用,他在戲中的許多獨家身段、造型,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走矮子”是受養的第一隻大猴的啟發;《水簾洞》中右手、右腳著地,側身接東西的身段,上凳子、躥桌子一氣呵成的“三級跳”技巧,則取之於一隻長尾巴猴。他總結猴子的特點是“靜時如綿,動時如電”,一動即有突發性,迅如閃電,這成為了他在臺上把握動與靜、快與慢節奏變化的生活依據。學之於猴,用之於猴,董文華和猴有了感情,大猴生病時,社會上還沒有專門的寵物醫院,他一著急就領進了一般的醫院,掛號時護士低著頭問“姓”什麼?他脫口回答“姓猴”,護士應聲記下了,抬頭才發現眼前立著的是一隻毛茸茸的活猴……六小齡童也曾說過:

“我父親養的猴子比我們家孩子還多。”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京劇中的孫悟空形象

如此解釋,大家也就可以明白于謙家裡為啥要建造動物園了,其實就是為了玩。于謙老師,著名的相聲演員主持人,作為相聲界的大佬,德雲社的頭牌,生活低調,曾與郭德綱老師搭檔表演相聲,于謙不僅相聲說得好,演技也一流。喜好抽菸、喝酒、燙頭,而且也十分喜歡養動物。

于謙老師作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家裡有一塊60畝的動物園,很多人都喜歡養動物,但是于謙老師家的動物園,和你想的動物園壓根不是一回事,他家的動物園裡啥都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他家都有。就說他家的動物園中的小矮馬,就有50多匹,除此之外,還有他家的犬,德國黑背、艾迪熊等,更不用說其他名貴動物了。可見他的愛好有多特殊,由此看來他的吃喝玩樂不是一般人所能支付起的,于謙老師也太有錢了吧!別忘了,于謙可是土生土長的北京滿族人,吃一口東來順的麻醬就知道廚子換沒換的主兒,這樣的爺們兒能不會玩嗎?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于謙和他的動物兒子

四、人對動物究竟是什麼樣的感情呢?

在貴族的眼裡,打敗了食肉動物是證明自己強大的一種方式,而食草動物因為處於食物鏈的底端,往往會被中國曆代王朝的貴族拿來寵愛,也從側面代替貴族傳達出一個信號——我們的心裡是裝著百姓的。比如“汗馬功勞”“汗牛充棟”“鹿死誰手”等等。到清朝時,麋鹿僅在皇家獵苑北京郊區的南海子飼養。1865年,法國傳教士大衛在獵苑隔牆發現了麋鹿,賄賂守苑人,取得麋鹿皮及頭骨,第二年麋鹿以大衛氏作為種的命名。其後,南海子麋鹿流入歐洲多家動物園。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加上水災,南海子的麋鹿全部毀滅。但是僅從南海子飼養的麋鹿能夠流入歐洲多國動物園來看,當時麋鹿的飼養數量還是十分龐大的。


五百年北京“老炮兒”的膨脹狀態:養獅子老虎,可比六爺猛多了

“四不像”麋鹿

世界歷史從來就不缺乏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交流的結晶,從羅馬鬥獸場到明武宗的豹房,人類對動物的感情具有多樣性,總之一句話,從動物身上可以看出,人與自然二者生存是相輔相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