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迷”李盛鐸謀官的套路,看你能學幾招

晚清筆記小說裡,經常冒出“官迷”李盛鐸的身影,綜合各家記載來看,此人善於揣摩實權人物的心理,然後投其所好,取悅迎合,套路深深。

李盛鐸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殿試中一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其時翰林院掌院學士是晚清重臣、著名的理學大師徐桐,徐桐為政保守,李盛鐸便思謀招數迎合徐桐。

“官迷”李盛鐸謀官的套路,看你能學幾招

李盛鐸

第一招,精準奉承

李孟符《春冰室野乘》記載,一次,徐桐在召見諸翰林時,問李盛鐸最近讀了什麼書。李盛鐸出其不意地答道:“數日以來, 未嘗讀書。”不讀書在幹嘛呢?“購得菊花數十盆,羅列廳事中,終日靜坐其間,為養心之一助而已。” 徐桐講宋學,宋學講究“養心”,於是李盛鐸亦講“養心”。徐桐一聽,喜得不輕,說道,數日未與你晤談,想不到你的見識又進一步。接著話鋒一轉,表示自己不需要藉助任何外物即可養心性,“雖目中未接一物,而此心常覺活潑潑地,似當較勝君矣。”李盛鐸作肅然起敬狀,大讚徐桐已臻“養心”最高境界,自己難望項背。

“官迷”李盛鐸謀官的套路,看你能學幾招

第二招,假裝孝順

“孝”是儒門弟子所認同和謹遵的最重要的倫常之一,理學家尤甚。李盛鐸後設館于徐桐家,為徐桐諸孫授讀,抓住一切機會在理學大師面前秀自己的“孝”。況周頤《眉廬叢話》稱,李盛鐸在徐桐家授讀結束後,必回到自己家中省親一次,且每日往還時間,不差毫髮。寒暑風雨,他都是步行,絕不乘車。這一切,徐桐自然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自此對其另眼相看。殊不知,李盛鐸在每日回家時,都是先走一段路,覺得徐桐不會發現他了,立刻乘車而去。回來時,也乘車而行,但距離徐宅不遠處,即下車步行。況周頤說,即使這樣,他也未必回家,即使回家,亦未必對高堂噓寒問暖。

第三招,聞過即改

冒廣生在《續孽海花人物瑣談》中記載,李盛鐸知道徐桐最惡鴉片,不吸鴉片的他,故意將煙具置於塌上,徐桐看見後果然大怒,李盛鐸獻上這樣的說辭:“門生因病,是以近來抽兩口”。被徐桐訓斥後,李盛鐸當場摔煙燈,斷煙槍,發誓說:“寧因病死,斷不再吸此洋鬼子害人的東西。”毀掉煙具之後的李盛鐸,整日正襟危坐齋中讀書,兩月不出門以“自省”。徐桐知道後,“益服其進德之猛,改過之速,為生平所未見”,於是逢人便誇讚李盛鐸的知錯能改之勇。李盛鐸的“演出”效果不錯,當年就在徐桐的奧援下被選為江南鄉試副考官,得到了這個眾多翰林夢寐以求的“試差”。

第四招,見風使舵

李盛鐸是主張變法維新的保國會的發起人之一,堅決反對變法的徐桐知道此事後,對李盛鐸大加斥責。李盛鐸辯稱自己只是探測康有為之虛實,並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徐桐極為讚賞,稱其能翊贊聖學。隨著維新運動的高漲,後黨群起而攻保國會,敏銳的李盛鐸見政治風向變了,馬上上書跟進參劾保國會。胡思敬《戊戌履霜錄》稱,李盛鐸連奏三本參劾保國會,以取媚于徐桐和榮祿等頑固派。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李盛鐸被清廷派充為駐日本公使。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李盛鐸奉調回國,任順天府丞。其座師徐桐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自縊而死,李盛鐸遂改走別的門路。此時在慈禧太后前炙手可熱的人物是慶親王奕劻,奕劻好講洋務,卻為人貪鄙,受賄賣官無算。劉成禺《世載堂雜憶》稱,此時李盛鐸便刻意向奕劻說自己曾任日本公使,大肆吹噓自己“深通洋務”,並及時送進珍貴書畫。其後,他與親貴戴澤、戴鴻慈、端方、尚其享等五大臣一起,被簡派出洋考察政治,大大風光了一回。

清朝亡了,李盛鐸仍繼續活躍於官場,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系失敗,李盛鐸隨安福系解散而下臺,從此結束了自己的官場生涯。

“官迷”李盛鐸謀官的套路,看你能學幾招

李盛鐸書法。

《眉廬叢話》稱,李盛鐸曾對友人說起居官要訣,即“穩、冷、狠三字”,友人對此頗為不屑,說還有三個字。李盛鐸以為對方有何秘術,忙問是哪三字,友人答道:“君、親、民也”。其實,像李盛鐸這樣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可以說代不乏人,但像他這樣為謀官、為求差事而處處留下痕跡,被人仔仔細細記在書裡,惹人笑、惹人嘆的“官迷”倒真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