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線下演出超4000場 二三線城市消費需求旺盛

中新網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 應妮)大麥10日發佈了《2020演出國慶檔觀察》,對國慶期間的演出行業進行了總結。報告顯示,國慶期間線下專業演出超4000場,各類演出供給穩步提升,其中音樂節增速最快,場次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30%,堪稱“史上最強音樂節國慶檔”。

國慶期間線下演出超4000場 二三線城市消費需求旺盛

大麥發佈《2020演出國慶檔觀察》,顯示二三線城市演出消費需求看漲。大麥供圖

總體來看,國慶長假期間線下演出回暖,用戶觀演熱情高漲。音樂節、LiveHouse、戲劇、相聲演出全面恢復,音樂類演出消費數據表現亮眼;二線及以下城市消費需求格外旺盛,票房貢獻超預期;市場消費結構“年輕化”趨勢明顯,“Z世代”成為國慶檔線下演出消費主力軍。

國慶期間線下演出超4000場 二三線城市消費需求旺盛

大麥發佈《2020演出國慶檔觀察》,顯示“95後”為音樂節、LIVEHOUSE的主力。大麥供圖

音樂節、LiveHouse票房翻倍劇場等穩步恢復

在大型演唱會尚未完全恢復之際,音樂節和LiveHouse成了熱門的休閒娛樂選擇。數據顯示,10月1日至10月8日,全國大型音樂節共計20餘場,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30%,票房同比去年提升113%,超六成用戶跨城追愛。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草莓音樂節在北京、成都、哈爾濱三地開唱,另外,青島鳳凰音樂節、上海國潮音樂嘉年華、成都仙人掌音樂節、蘇州樂園森林國際電音節、Forever Young海口音樂節等音樂節也在全國各地熱烈開演。陣容方面,除了有新褲子、痛仰等老牌的音樂節常客,李宇春、吳亦凡、李榮浩、張靚穎等流行歌手也在各地的音樂節亮相。

此外,疫情過後,LiveHouse也迎來了井噴式發展,票房增幅也非常可觀。大麥數據顯示,10月1日至10月8日,全國LiveHouse總場次同比去年增加68%,票房同比去年增長208%。

劇場方面,今年以來,線下演出長期處於停擺狀態。9月18日,文旅部發布通知,宣佈劇院等演出場所的限制上座率從50%上調至75%,間隔就坐,確保安全距離。毫無疑問,這一利好的消息極大地提升了國慶期間演出市場的消費力。

2020年國慶長假期間,開心麻花、孟京輝系列話劇、德雲社相聲大會等都已經在各大劇場開演。大麥數據顯示,國慶長假期間,全國劇場演出3400餘場,同比去年同期增長6%,其中上海、杭州、南京等長三角城市成為劇場演出票房貢獻重鎮。

國慶期間線下演出超4000場 二三線城市消費需求旺盛

大麥發佈《2020演出國慶檔觀察》,顯示線下消費力排名前十的城市,北京、上海和南京位居前三。大麥供圖

二三線城市演出消費需求旺盛 “Z世代”成消費主力軍

2020年國慶長假期間,線下演出消費實力top10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青島、成都、天津、廣州、哈爾濱、無錫。從城市分佈不難看出,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之外,南京、杭州等二線城市的消費力也不容小覷。

從整個線下演出市場來看,2020年國慶長假期間二線及以下城市票房佔比為57%。其中,二線及以下城市在音樂節的票房佔比為66%;二線及以下城市在Livehouse的票房佔比為94%。

另外,在二線城市覆蓋率上,2020年國慶長假期間,音樂節、LiveHouse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0%和80%,分別覆蓋了27個、18個城市。

從消費側來看,小鎮“Z世代”(95後和00後)人群成為了演出消費主力軍。從整體來看,“Z世代”國慶期間的消費佔比高達35%,遠高於90後、95前用戶的26%。從演出細分領域來看,“Z世代”人群更偏愛音樂節、LiveHouse等音樂現場,購票用戶佔比分別達到了43%和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