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算計”,是“冤冤相報”

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算計”,是“冤冤相報”

在網上,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每天都要為了柴米油鹽而奔波,為何人與人之間不能和諧相處,非得互相算計,互相為難呢?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曾問過自己,這是為什麼呢?

用“上帝視角”來看,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人間,沒有一個人是活得順心如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心事兒,那麼,互相配合,互相走出困境,不是最好的選擇嗎?

但是,生活中的大多人,想是這麼想的,可他們的行為舉止呢?又是另一回事了。

就像在職場中,本來你能和他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就能完成這個任務。可對方卻想從中作梗,讓你倒黴,讓你被領導責罵,所以雙方最後都沒好果子吃。

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算計”,是“冤冤相報”

就像在社交圈子裡,你發條朋友圈,本就是為了記錄每天的心情的。可就是有些人見不得你這麼發,便和你抬槓,甚至暗中攻擊你。這樣的事兒,也是生活的常態。

總的來說,在這個社會,矛盾不會無緣無故地生髮出來,而都是人為“滋生”的。就像人與人的爭吵,如果雙方都能禮讓一番,便能“海闊天空”。可到最後,雙方非得針尖對麥芒,弄得兩敗俱傷。

這便是“人心”和“人性”的常態。我雖然不能戰勝你,但卻不能讓你過得好。這樣的心理,其實在社會中是佔了大部分的。想想看,生活中你遇到的麻煩事兒,是否都源於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為難”呢?

所以說,為何社會中的大多人,總喜歡相互“算計”,相互“折騰”?我想,大概源於這四種心態。

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算計”,是“冤冤相報”

心態:我過不好,你也不能過得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態,那就是我過得怎樣,你也必須要過得怎樣,不允許你比我過得好。

所以說,這樣的人性限制,就造成了一個結果,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爭鬥,以至於矛盾激增,雙方勢同水火。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那就是“婆媳關係”。很多人都感慨,我們都是女人,婆婆也是從“媳婦”那條路走過來的,為何不能相互體諒,而是要女人難為女人呢?

這個問題,在很多人看來,其實都覺得很不解。但是,仔細思考後,你會發現,有一種心理是蘊含在其中的,那就是我過得怎樣,你也必須過得怎樣,不然心理不平衡。

在傳統的習慣中,大多婆婆對媳婦的態度都是差強人意的。所以這一代媳婦受到冷落後,她們的心也變得不平衡起來。到最後,當她們也成為婆婆後,便以前人的態度和行為去對待下一代的媳婦。而這樣的做法,已經成為了一種“循環”。

婆媳關係中,這一種心態是特別明顯的。雖然說不是整體的原因,可卻是部分的原因,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

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算計”,是“冤冤相報”

心態:損人利己,想自己佔據優勢

有位作家這麼寫道:“縱觀人類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損人利己的發展史。”

這個觀點,雖然有失偏頗,有點片面,但是,它其中有一個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那就是“損人利己”這個詞。


為什麼說“損人利己”的背後含義值得我們思考呢?因為這個社會中的大多人,都以它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

曾見過一位網友這麼說:“其實我們生來都沒有損人利己的意願,但這一切,並非是我們個人能選擇的,而是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從而讓我們的內心蒙塵。”

當我們把視野擴大,我們會發現,生活中的大多事兒,都源於人的“損人利己”的心態。

就像你在工作中,本來就是安分守己的一個人。可別人看你過得太安穩了,心理不平衡,便要變相來整蠱你,讓你的生活變得不再安生。到最後,你會發現,別人竟然把你當成了敵人。

這樣的事兒,相信大多人都在生活中遇到過。所謂“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你並沒有惡意,可這並不代表別人對你沒有惡意。要知道,人心難測,世道複雜,每個人都有他們的目的和企圖。

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算計”,是“冤冤相報”

心態:見不得人好,笑人無,恨人有

老祖宗常說:“笑人無,恨人有。”

在生活中,我們通常能看到這樣的行為,那就是當一個人有錢有勢的時候,別人就會圍繞在他的身邊,把他當成榜樣,進而抱他大腿,拉關係,奉承討好,毫無原則可言。

可一旦這個人落敗了,那些圍繞在他身邊的人,也會一鬨而散,毫無人情味可言,直接冷冰冰地離開他,根本毫無留戀之心,憐憫之情。

這樣的行為,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常見的。所謂“門前拴上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這番話,就揭露了生活的真相。

所以說,為何人非要“難為”人呢?很明顯的一種心理,便是見不得人好的心理。你想過得好,別人不願意承認,便暗中搞小動作,破壞你當下的生活。

不用說得太遠,就說我們的親戚,他們那麼多人,也不是全都想你過得好的。一部分待你真情的人,也許他們想你過得好,可另一部分看不起你的人,則想你過得狼狽。這,其實就是人性。

正如老話所言:“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卷舒。”人情像水,你不知道何時高漲,何時下沉。世事就像浮雲,它們的變化,是我們所掌控不到的。

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算計”,是“冤冤相報”

心態:各懷目的,拉幫結派,針對排擠

這個社會的“群體”性,就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圈子”內的人。只不過是什麼圈子,就需要我們去選擇了。

網上有句話,感覺說得很好,這個世界,並非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話雖如此,但是在職場中,在社會里,該白就得白,該黑就得黑。這一切,才是社會的常態,才是人與人相處的必然選擇,沒有人能夠改變。

在你剛出社會,進入工作崗位中時,你會發現,你所處的環境和你身邊的人,都會要求你學會站隊,學會找尋自己的位置。到最後,不管你願不願意,都不得不尋覓一處安身之地。

就這樣,大多人選好了定位和圈子,加入了“爭鬥”之中。回過頭來想想看,人與人的爭鬥,是不是從這裡開始產生的呢?

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算計”,是“冤冤相報”

很明顯的一個結果,那就是每個圈子都想出眾,都想收穫自己的利益,都想打壓別人。到最後,便會出現“人為難人”的情況。所以說,針對排擠,不就是社會的常態嗎?

說到這,其實我們都會感慨,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就像是一片大海,看起來平靜如鏡,可背地裡卻是暗流湧動,沒有人知道他背後到底在謀劃什麼。

借用餘秋雨的一句話,人折騰人,人擺佈人,人報復人,這種本事,幾千年來也真被人類磨礪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也許這一切,就是現實的真相。

文/舒山有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