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上體檢查什麼?這4個“加項”千萬別忽視

解放軍總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聯合中國老年醫學學會2018年11月發佈的《中國老年疾病臨床多中心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老年住院患者快速增加,老年慢病和共病(2種或2種以上慢性疾病共存於同一老年個體,彼此之間可互不關聯,也可相互影響)尤為突出,人均患病4.68種,共病比例超過90%。①

上述報告分析了我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9萬餘人次老年住院患者近10年(2008.1-2017.12)的臨床數據資料。其中惡性腫瘤、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是位居前五位的住院患病。

因此,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提前發現身體問題,每年定期體檢很重要!同樣的,檢查什麼項目也很重要!

超過50歲,體檢要加項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蕭梅芳2020年8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上了年紀後,易受到慢性疾病侵擾。每年定期體檢很重要,而且要認準“1+X”原則:

1指常規必查的體檢項目,包括一般檢查、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X 指50歲以上除了做常規的必查項目外,根據身體狀況,增加的個性化專項體檢項目,適當“加項”。②

1、心腦血管:針對病史酌情加項

50歲以上的老人,如有胸痛、胸悶、心悸等症狀,建議加做心臟彩超、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必要時進行心臟負荷試驗等檢查。

如果有高血壓病史,建議加做動態血壓,瞭解血壓控制情況;增加心臟彩超、頸動脈椎椎動脈彩超,瞭解心臟結構、頸部血管是否發生病變,有無斑塊等;增加動脈彈性測定,眼底檢查瞭解血管硬化情況。

有高血壓病史還需要警惕腹主動脈瘤,尤其是有吸菸史的人,建議進行腹主動脈彩超檢查,排除腹主動脈瘤和腹主動脈夾層。

2、腫瘤篩查:50歲後針對高發腫瘤篩查

50歲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腫瘤篩查。建議針對甲狀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一些高發腫瘤進行篩查。腫瘤篩查的方式主要有:影像學、胃腸鏡、腫瘤標誌物等。

如有指南明確的相關危險因素如吸菸、慢阻肺病史等,建議從45歲以上開始每年行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如平時有上腹脹痛、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建議行胃腸鏡檢查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以早期發現一些胃腸道的癌前病變。推薦每3~5年做一次胃鏡和腸鏡檢查。

男性要關注前列腺癌的篩查,建議增加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和FPSA)檢查。如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則需從45歲開始篩查。女性要特別關注婦科腫瘤的篩查,建議行婦科TCT+HPV聯合檢查排除宮頸癌。45歲以上,建議進行乳腺彩超聯合乳腺鉬靶檢查,篩查乳腺癌。

如果有抽菸、酗酒、喜食醃燻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或者有相關腫瘤家族史,應將腫瘤篩查年齡提前以及適當縮短檢查的間隔時間。

3、血糖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也要測

很多人在體檢時只做空腹血糖,而沒有檢測餐後2小時血糖,從而漏診了糖尿病以及葡萄糖耐量減低的情況。

因此建議40歲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有高血壓的人群,除了查空腹血糖外,還應檢測餐後2小時血糖;已患糖尿病的人群,應增加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檢查、心臟彩超、頸動脈彩超等檢查,瞭解近期血糖控制情況以及靶器官的損害情況。

4、骨骼疾病:骨密度和25羥維生素D

此外,上了年紀後,骨骼疾病也要格外關注。骨內鈣質一般從30多歲開始流失,但是骨質疏鬆的初期症狀並不明,所以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和45歲以上的女性進行骨密度和25羥維生素D檢查,如發現骨質減少或骨質疏鬆,可及時干預。

老年人關節、脊柱退行性病變發病率高,如有膝關節疼痛,建議做膝關節X線等檢查;如頭暈頭痛,腰頸疼痛等,建議做頸腰椎X線,必要時行CT或磁共振檢查。

① 解放軍總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中國老年疾病臨床多中心報告》

② 2020-08-21 健康時報 《50歲以上體檢應“加項”》


審稿主任:楊小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