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75週年,核心的軍工業沒有投降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掀起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中國抗戰時間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全面侵華開始),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中國政府在芷江舉行了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史稱“芷江受降”。這場戰爭始於宛平盧溝橋,終於芷江七里橋,最終以我們的慘勝趕走了侵略者。八年(十四年)全國抗戰,我們付出了血與肉的巨大代價,才贏取了這場舉足輕重的正義戰爭。

日本投降75週年,核心的軍工業沒有投降

而在日本投降後的這段時間,日本的經濟非常“神奇”的發展,從1945年的廢墟中走來,到1968年日本經濟就已經超過西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一躍成為了發達國家。而到2020年,日本投降75週年之際,日本的經濟已經穩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如果說日本現在要開始加入軍備競爭,相信沒有人會懷疑其能夠馬上進入到世界前五的行列。究其原因,只有一個,日本至始至終都在支持工業的發展。

1945年投降的是日本,沒有投降的是日本工業,特別是日本的軍火工業。

二戰日本的作戰實力

二戰時期日本的武器裝備並不是世界最強的,但是和我們中國相比,卻是比我們強多了。日本在三軍上表現都很不錯,以海軍為最,在二戰期間,日本的軍艦實力就已經達到世界第三了,艦艇的工業水平極為高準,並很早的就擁有了驅逐艦、巡洋艦和航母,世界上公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是日本1922年建造的“鳳翔”號航母。

日本投降75週年,核心的軍工業沒有投降

我們來看看日本的航母有多少:“赤城”號、“鳳翔”號、“加賀”號、“瑞鳳”號、“瑞鶴”號、“蒼龍”號、“翔鶴”號、“隼鷹”號等八艘航空母艦,“龍驤”號和“翔鳳”號兩艘輕型航空母艦 ,“飛龍”號、“大鳳”號、“雲龍”級和“信濃”號四個艦隊航空母艦 ,還有一個“大鷹”級護航航空母艦 ,更是匹配了十幾艘巡洋艦 。整個二戰期間日本有25艘航母,單單就這個名單,拿出來到現在,也是數一數二的海軍大國。

橫行亞洲的日本海軍以及匹配的日本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總數高達10000架,如果不是貿然的去襲擊美國搞中途島轟炸,可能日本的投降還會延緩一段時間。只有在總結日本軍工業的時候,才能夠發現日本的工業體系有多完善和發達,除了在船艦製造能力,日本在飛機制造能力、坦克和槍械等武器的製造上也是首屈一指,並且具備了完全獨立完善的軍工體系。

日本投降75週年,核心的軍工業沒有投降

在和美國的作戰中,最開始日本也是差不多橫掃的。想象一下,一個島國,總兵力峰值700萬,卻能夠橫掃亞洲欺壓美國,除了不怕死的武士道,更多的是日本強大的工業製造體系。而如果現在讓日本再去造航母的話,最多4年時間就能夠造出來,想一想我們用了多久才能夠靠自己造出屬於我們真正的航母?更為厲害的是,日本目前的實力是可以在一年內建造幾萬輛坦克,上萬戰機和千萬噸級別的軍艦,其他的武器就更不用說了。

日本軍工業的核心企業

作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日本的工業水平一直都非常的高,包括現在!著名的大型企業有富士重工和三菱重工,還有東芝和松下、川崎等企業,很多都是百年以上的老牌企業了,現在看著這些名字都覺得友善,很多企業在我們國內或多或少也都有投資,在促進我們的工業化發展也助力過。但是翻起老賬,這些企業就是侵華日軍最大的依仗:軍火製造商。

日本投降75週年,核心的軍工業沒有投降

拿幾個比較大的企業來看,三菱重工,共生產戰機10938架,生產航空母艦4艘,生產各式坦克4300多輛。川崎重工,共生產戰機10570架,生產航空母艦5艘。富士重工,生產戰機超過20000架,並生產了超過4.4萬臺發動機。日立,日立主要以配件為主,生產了2123輛坦克和無數的火炮,生產了1.2萬臺的飛機引擎,生產了軍艦、坦克、發動機軍用飛機引擎及其他零件。還有日產、松下、東芝、雅馬哈、尼康等等很多企業,都為日本的侵略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些企業在戰後顯然並沒有得到足夠的清算,我們從日本最牛的軍工製造企業三菱重工就可窺見一斑。1884年三菱重工創立,1950年被分割成三家企業,1964年又合併起來重建三菱重工株式會社,到2020年,這個百年企業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500強榜第481位。目前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裝備中,三菱重工建造了差不多一半的潛艇,三分之一的驅逐艦,還有F-2和F-15J型戰鬥機,以及90式坦克等等武器裝備。而歷年以來,三菱重工接受日本防衛廳的訂單都是居各家軍工企業之首。

日本投降75週年,核心的軍工業沒有投降

從傳承來看,日本的軍工企業在二戰中並沒有消亡,在軍用及民用市場發展的反而越來越好。

日本軍工企業發展的黃金時間

二戰後,日本受到的最大打擊就是美國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其次就是大量傷亡的侵略士兵,最後就是因為發動戰爭搞得國內民不聊生。作為戰敗國,日本國內遭受到了全方位的重創,國內一片混亂經濟崩潰民心恐慌百廢待興。而日本又是怎麼樣在短期內迅速的跨出陰霾,一步步成為發達國家呢?

敗也是美國成也是美國,日本的發展靠美國。二戰最大的受益國美國,開啟了全世界佈局的模式,二戰後不到十年時間,發生了三件舉世矚目的大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朝鮮戰爭和美蘇冷戰開啟。而日本又是作為防中防蘇的太平洋最前線,因此,美國的重點佈局就順理成章了。如果要給日本的經濟定一個轉折時間點,那一定就是朝鮮戰爭了。

日本投降75週年,核心的軍工業沒有投降

1950年6月朝鮮半島爆發軍事衝突,1950年9月15日,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開啟了3年的戰爭時期。而這場戰爭,苦了朝鮮和中國,卻讓日本嚐到了所有的甜頭,從一個戰敗國實現華麗的轉身,成為了美國最得力的干將和小弟。戰爭打到最後,拼的一定是物資的供應,而美國不可能從什麼東西都從美國運來的,而作為美國控制下的日本,無疑就是物資供應的最佳場地。當然,日本也出色的超額完成了各項物資供應,打不贏是因為中國軍隊戰鬥力太強了。

朝鮮戰爭給日本帶來了“特需景氣”,特需,顧名思義就是戰爭需要的各種物資需求,而這些物資,又是和武器裝備和軍事物資息息相關的。這貼“回生藥”有多猛,按照相關統計數據,1951年日本的生產總值就已經突破了二戰前的水平了,出口量更是達到13.55億美元,比1949年增加了2.7倍。而在這段時間,按照二戰後協議,日本的很大企業都要被“支離破碎”的,恰恰相反的是,這段時間日本的所有企業都是滿甚至超負荷在運行著,即使有所分開,但是最終還是都回歸到了原來的軌道。

日本投降75週年,核心的軍工業沒有投降

1950年到1970年,這20年是日本發展的最黃金的時間。按照日本劃分的高速發展階段,可以分為:特需景氣、神武景氣、巖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在這段時間(1960年開始),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而在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德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二號經濟大國。

工業才是核心

“很多人說這些轉移的產業和產品是低端產業、低端產品,轉移走沒有問題。但我想提醒大家,產品沒有低端和高端之分,只有存在需要和不需要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留住這些企業,不能重蹈美國去工業化的覆轍。”——曹德旺

近日,曹德旺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簡單說就是我們中國不能去工業化,不能重蹈美國的覆轍,要堅定發展工業製造業。而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就一直在堅定地走工業化的道路,到現在為止,日本的工業水平在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的。

日本投降75週年,核心的軍工業沒有投降

最後,我們再以一個案例來說明日本軍工業的厲害所在。波音飛機,是美國產的嗎?嚴格來說,波音飛機已經被看作是日本的準國產客機了。波音公司的機體碳纖維材料是東麗公司研發生產的,機翼是三菱重工研發生產的,機體是川崎重工研發生產的,中央機翼是富士重工研發生產的,通話和影音系統是松下研發的,蓄電池是傑士湯淺開發的等等,日本人說:波音的主要零部件都是日本製造的,除了發動機。

目前美國最重要的公司是蘋果還是波音?相信你一定會有所判斷!而波音的合作伙伴,大部分重工都是二戰延續下來的公司!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只是日本的軍工業並沒有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