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引發了對國內保險的一些擔憂!

近日讀了一份麥肯錫所作的《中國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報告,讀到了國外保險集團高質量發展的3個案例,從而引發了對於國內保險的一些思考。

這份思考有擔憂、有沉默,也有些許憧憬。

過去5年,國內保險業的發展很有意思。

從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引發了對國內保險的一些擔憂!

2013—2018年財險、壽險原保費數額

財險的原保費增長速率有下降趨勢,但基本趨穩。而壽險的原保費增長則呈現出一種突升突降的趨勢。從2013年5.8%的增長率猛增到2016年31.72%的增長率,然後又在2018年變成了-3.42%

從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引發了對國內保險的一些擔憂!

2013-2018年壽險和財險原保費增長率

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壽險業務多輪次的整頓,比如萬能險業務的兩次大整改雙錄製度的執行以及銀保業務的壓縮

但是從根本上也體現出了國內壽險業務不成熟,根基不穩。

一、國內險企的發展困局

商業保險是要賺錢的,這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實現又快又好的高質量發展,就是擺在險企高管面前的一個難題了,規模與效益、銷售與服務、當前與長遠,以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這些策略的選擇是動態而難以把控的。

國內險企這幾年在繁榮發展的過程中,卻陷入了拼價格、拼費用的怪圈。你的產品價格便宜,我就照抄保障內容,然後價格比你更便宜;你的賠付次數有3次,我就弄的比你更多,賠5次!

從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引發了對國內保險的一些擔憂!

國內壽險業也有陷入價格戰的趨勢

可是,這是良性的發展態勢嗎?

我們看看國內車險行業,財險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佔據了近六成的車險市場份額,將近70%的車險業務都處於虧損狀態

而招致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都在拼價格、拼手續費,拼到最後大家都沒有盈利空間,一起虧損,自己把自己玩死。

壽險行業如果走上這條道路的話,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保險公司的營銷和發展,絕不僅僅只有打價格戰這一種方式,保費規模的提升換來的卻是承保利潤的持續降低,這也不是股東希望看到的事情。

客戶滿意度、創新、渠道、風險控制、財務紀律、投資方式,這些都是可以大做文章,併為險企帶來利潤的方式。

從麥肯錫的案例中,這些高質量發展的國外險企,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經驗。

二、國外險企高質量發展:並不依託價格戰!

案例中,一家世界排名第二的歐洲知名保險集團,其2018年營業利潤達到115億歐元,三年間每股收益複合平均增速達到7.1%,淨資產股東回報相比2016年增長了29%。

這家保險集團取得這樣亮眼的成績,並不是靠價格戰,而是始終堅持五大措施:即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全方位數字化、重視專業能力、加快建立增長引擎

重視人才培養

仔細看我們就能發現,5大措施的核心其實都是圍繞客戶在轉。

注意以客戶為中心前面"真正"這兩個字,而非喊口號!

他們以客戶的需求來制定目標,融入公司文化之中,並以此來定激勵機制。此外,這家保險集團提供了體貼入微的客戶體驗,給予客戶前後一致、簡單方便的體驗,讓客戶充滿信賴感,願意介紹親朋好友來選擇這家保險集團。

因此,這家保險集團的淨推薦值NPS很高,達到了71%。換句話說,每100位這家保險公司的客戶,有71位會向身邊的人推薦這家公司。這一數值高出市場平均水平的75%。

從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引發了對國內保險的一些擔憂!

NPS值高意味著老客戶滿意度高

此外,這家歐洲保險集團通過設計簡單的數字化產品,降低了投保的複雜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數字化和大數據優化定價、進行承保和索賠管理、調整盈利能力,並主動管理本公司的有效業務,以實現最佳利潤率。

同時,還在集團下設創新企業,發掘新業務模式,幫助集團擴大規模,並針對不同業務線和不同區域市場採取不同策略,合理規劃公司的兼併與收購,為不同地區的客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務

從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引發了對國內保險的一些擔憂!

不同區域市場採取的策略不同

而在人才培養上,這家保險集團更注重內部人才的再教育,並在各個層面實現人才多元化。推行以客戶為中心的協同合作,注重創業精神,打造了組織靈活、回報豐厚、績效規範統一的優秀團隊,能為公司客戶提供令人信服的服務

從該保險集團的舉措中我們可以發現,其核心都是在為客戶服務,客戶滿意度、客戶體驗度、客戶NPS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因此,在歐洲整體定價過高的市場大環境下,該保險集團沒有通過價格戰的方式飲鴆止渴,而是通過數字化、人才培養、專業分析等方式,打造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體系,不光在紅海市場中殺出重圍,而且還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三、給國內保險業發展帶來的啟示

國內很多險企會忽視客戶服務的重要性,甚至和客戶發生關係就兩次,一次是投保時,一次就是理賠時了,這點值得我們深思。

要知道營銷中有條不變的規律,開發一名新客戶的成本,將是老客戶成本的6倍!

當我們忽視老客戶的價值,只知道一味開發新單的時候,往往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在這一點上,因產品因素經常為人所詬病的友邦、平安,在客戶服務體驗上確實做得不錯,經常會有生日、過節小禮品送達客戶,也會定期組織活動拉進和客戶的距離。

而如果一味通過打價格戰的方式來吸引客戶,最後只能走上停售、損失客戶、再開發、花更高成本的惡性循環之路

從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引發了對國內保險的一些擔憂!

價格戰只會陷入惡性循環

前不久,接連曝出兩家保險公司客服電話無法打通的情況,客戶著急辦理理賠卻無法得到有效支持,只能乾著急。這種情況已經不能算是服務質量問題了,而是最基本最基礎的事情都沒有做到。

這,真的值得我們進行反思!

從國外保險公司高質量發展案例中,給我們帶來了幾點啟示:

  1. 應該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細分客戶群體,提升保險公司對客戶需求的洞察能力,關鍵的核心是要抓住人、抓住客戶的心
  2. 針對不同渠道,制定差異化的競爭策略,聚焦價值業務,打破以人力來衝規模的粗放式發展
  3. 佈局創新,圍繞目標客群的家庭成員生命、健康、財富和養老需求,提供有獨特價值主張的產品。比如現在某些保險公司提供的醫養結合的健康管理服務、養老社區的打造,就是這方面的有益探索
  4. 塑造"服務即營銷"的理念,持續提高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牢記做好了服務,就是做到了效果最好的營銷
從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引發了對國內保險的一些擔憂!

保險公司高質量發展的4點啟示

如果能夠做到這幾點,藉助這幾年保險業大熱的態勢,國內保險業的發展將十分令人憧憬!如果不能做到,那麼保險業漫長的發展道路最終可能只會成為自掘墳墓!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也歡迎點擊“瞭解更多”,關注本人公眾號“今日說保”哦!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從一份麥肯錫的報告,引發了對國內保險的一些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