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謎》作者:李開元

《秦謎》作者:李開元

有關秦朝和秦始皇的書籍有很多,像呂思勉和錢穆先生的《秦漢史》、西嶋定生的《秦漢帝國》,這些秦漢斷代史都有關於秦始皇的介紹。易中天的《中華史:秦並天下》還有鶴間和幸的《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也對秦始皇一生的功過做了細緻點評。

這次要說的這本《秦謎》也是一本關於秦始皇的歷史書,但它又和剛剛我們提到的那些書不太一樣,這是一本大膽的歷史推理書。我們知道,書中有記載的事件,那不過是歷史時空中的百分之一,所以如果只侷限於史料,那麼我們所瞭解的歷史就不可能完整。因此作者在本書中就試圖打破這百分之一的禁錮,作者認為在直接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應該儘可能搜尋間接證據,運用聯想和推測,將各種蛛絲馬跡串聯起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析歷史,揭示歷史的真相。

說到史料不足,應該沒有哪位君王會比秦始皇嬴政更讓後世的歷史學家頭疼了。史書對於秦始皇的記載其實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對於他的功績,史官們從不吝惜筆墨;但是對於他個人的生平,史書上卻又遮遮掩掩。我們不知道他的童年是怎麼度過的,不知道他有多少兄弟姐妹,連他的皇后是誰我們也不知道。甚至像是成蛟、嫪毐、昌平君這些在他政治生涯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史書上的記載也是含糊不清。所以要研究這位始皇帝,可以說是困難重重。那麼面對這些問題作者是如何打開突破口的呢?

這次突破來源於一個戰國時期的石刻,叫作《詛楚文》。石刻上有段關於秦楚兩國聯姻的記載,上面寫到從秦穆公開始到秦惠文王,秦楚兩國經歷過十八代,三百年的聯姻。十八代的聯姻,可不是一件小事,這就讓作者找到了一個瞭解秦國的全新視角,也就是站在楚國的角度來看秦國。這十八次聯姻中,距離嬴政最近的是秦惠文王和楚國羋夫人的聯姻。這位羋夫人就是前些日子非常熱的一部電視劇《羋月傳》的主角,也就是後來的秦宣太后,秦昭襄王的母親。

這位秦宣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他在昭襄王成年之前,一直把持著秦國朝政,而她弟弟穰侯魏冉更是官居丞相,把控著秦國的軍政大權。以宣太后姐弟二人為代表的楚系外戚集團,在秦國的勢力是無人能及,而秦楚聯姻也並不是到了惠文王時期就結束了。惠文王的兒子昭襄王,孫子孝文王都娶了楚國的夫人,孝文王的夫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華陽夫人。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也是因為認華陽夫人為義母才有機會登上王位。由此可見,在秦國的楚國夫人還有他們代表的楚系外戚集團是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的,而這種影響力,也很有可能會影響到秦始皇嬴政。

順著這個線索,作者發現秦始皇身上眾多的謎團都有了推理的依據。在本書中,作者就以此為基礎,為我們分析了關於秦始皇的四大未解之謎: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嫪毐為什麼會叛亂?神秘的昌平君到底是誰?秦始皇為什麼不立扶蘇為太子?這些歷史上懸而未決的公案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①先來說第一個話題:嫪毐之亂背後有著怎樣的政治陰謀?

秦始皇嬴政是22歲開始親政掌權的,而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司馬遷也是從嬴政親政之後才開始對他有詳細的記錄的。至於他的青少年時期,《史記》的記載非常粗略,但是《史記》上有關嬴政第一條詳細記載卻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那是一次叛亂。發動叛亂的不是什麼權臣武將,而是嬴政母親帝太后的男寵嫪毐。那麼司馬遷在為秦始皇作傳時,為什麼會將一位男寵的叛亂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呢?《史記》上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是李開元先生分析,這次叛亂並非一次普通的叛亂,嫪毐之亂的背後隱藏的其實是秦國當時兩大外戚集團的政治鬥爭,而且這場政治鬥爭的餘波一直影響著嬴政之後的政治生涯。

當時秦國的兩大外戚集團分別是以嬴政的母親帝太后為中心的趙系外戚集團,還有以嬴政的祖母華陽太后為中心的楚系外戚集團。嫪毐之亂正是這兩個集團矛盾爆發的結果。那麼嫪毐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這就要從嬴政的父親莊襄王,嬴政的母親帝太后、還有秦國的丞相呂不韋,這三個人之間的關係說起了。

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本名叫嬴異人,異人早年曾在趙國做過人質。而呂不韋在趙國做生意時遇見異人,認為他“奇貨可居”,所以呂不韋就在異人身上做起了政治投資。呂不韋通過各方運作,讓異人成了華陽夫人的養子,而華陽夫人是異人父親,也就是後來的秦孝文王最寵愛的正妃,這也就讓異人從庶子變成了嫡子,從而取得了秦國的王位繼承權。

當時呂不韋為了進一步和異人拉近關係,曾經將一位趙國名門千金獻給了異人,這位趙姬就是嬴政的母親帝太后。你應該在很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中看到過這樣的描述:呂不韋其實早就和這位趙姬有染,而且呂不韋獻趙姬時,趙姬已經懷孕,趙姬後來生下的嬴政其實是呂不韋的孩子。

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史書對於這段歷史確實是含糊其辭,前後矛盾。不過李開元先生對這個說法持否定態度,原因很簡單,呂不韋是在做政治投資,那麼他投資的是什麼?就是異人身上的秦國王室血統。如果嬴政身上沒有異人的血,那麼在法律上他就不可能有王位繼承權,呂不韋讓趙姬懷孕豈不是毫無意義。而且史書上記載趙姬確實是經過十月懷胎生下的嬴政,並沒有早產的跡象。如果趙姬真的提前有了身孕,是不可能經歷十月再生產的,到時候肯定也會引起異人和御醫的懷疑,所以嬴政不可能是呂不韋的兒子。

雖然呂不韋沒有讓趙姬懷孕,但是呂不韋和趙姬有染應該確有其事。莊襄王死後,趙姬成為帝太后,而呂不韋還繼續和已經成為太后的趙姬保持著不正當關係。不過呂不韋很清楚做太后的情人要承擔極大的政治風險,所以他想早日擺脫他和帝太后的這種關係。正好這時,他發現了一個可以替代自己做太后情人的人,這個人就是嫪毐。

嫪毐身上有兩個優點,第一他是帝太后的同鄉,都是趙國人,同鄉之間自然易於親近。第二,嫪毐有超強的性能力,對帝太后這樣的成熟婦女很有吸引力。於是呂不韋將嫪毐獻給帝太后作為男寵,而他自己則成功脫身。這裡要強調一下,秦漢時代寡居的太后、公主養男寵不是什麼丟人的事,相反這種行為在當時是受到社會鼓勵的。

嫪毐受到帝太后極大的寵信,《史記》上說帝太后將自己的事全都交由嫪毐處理。嫪毐家中有上千奴僕,此外他還公開招攬天下名士來他府上做門客,這種架勢已經和當時的丞相呂不韋不相上下了。或許你以為這不過就是帝太后給自己的男寵撐撐門面,讓他在外面風光一下就完了。但是事情絕不止這麼簡單,因為接下來帝太后要做的事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那就是她竟然給嫪毐封侯了,而且還是最高等級的列候。

秦國的爵位一共二十個等級,最低級叫公士,最高級是列侯。商鞅變法後秦國對爵位的控制相當嚴格,每一級爵位的晉升都必須用相應數量的敵人首級和軍功來換。秦國曆史上被封為列候的人屈指可數,而且全部記錄在冊。我們都知道秦國大將王翦,在秦滅六國的時候可是立下過赫赫戰功,他不僅為秦國消滅了趙國,還讓燕國元氣大傷,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沒被封侯,後來是他又滅了楚國才向秦王討來爵位。

那麼在法度如此嚴格的秦國,帝太后是如何為嫪毐封侯的呢?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李開元先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推論。在嫪毐封侯的同一年,秦國發生了另一件事,就是嬴政的弟弟成蛟發動叛亂。成蛟的母親是韓夫人,也就是嬴政父親的另一位寵妃。帝太后應該就是在清理韓夫人的外戚勢力時,逼成蛟造反的。而成蛟造反,嫪毐則是舉報人,根據秦國法律,舉報和殺敵是同等獎賞,這應該是嫪毐封侯的原因。

到了這裡,我們就不難發現帝太后扶持嫪毐,絕不只是作為男寵這麼簡單,她是為了壯大自己的政治勢力,讓嫪毐充當自己對付政敵的打手。而成蛟之亂不過是嫪毐的小試身手,因為接下來帝太后才要他對付真正的目標,於是引發了嫪毐之亂。

嫪毐有帝太后撐腰,現在又封了候,可謂威風八面。於是他也不由得狂妄起來,做事開始毫無顧忌,甚至還自稱是嬴政的義父,這可是犯上的大罪。後來“有關部門”終於開始對嫪毐展開調查,嫪毐害怕嬴政秋後算賬,就和太后商議,密謀在嬴政親政當天發動叛亂。

這就是我們通常瞭解的嫪毐之亂的起因,但是李開元先生卻認為嫪毐之亂並非這麼簡單,理由有三點:首先,帝太后作為太后的合法地位就在於他的兒子嬴政是秦國的君王,她不會傻到為了嫪毐去殺自己的兒子;其次,嫪毐叛亂時得到了一大批政府高官的支持,像廷尉、內史這些首都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都有參與;而最可疑的是,史書上記載嫪毐並沒有去進攻嬴政親政典禮的現場,而是去進攻一個叫蘄年宮的地方。由此可見嫪毐叛亂並不是要去殺嬴政,那麼嫪毐要進攻誰呢?蘄年宮又是什麼地方呢?

如果我們站在嫪毐角度看,他要進攻的應該是呂不韋,因為嫪毐封侯之後他與呂不韋已經成了政治上的競爭對手。但是呂不韋此時在嬴政身邊,並不在蘄年宮,那麼嫪毐進攻蘄年宮的意圖是什麼呢?我們之前說過,呂不韋曾經通過華陽太后幫助嬴政父親登上王位,所以華陽太后應該算是呂不韋的半個靠山了。而且我們知道嫪毐是帝太后的打手,那麼嫪毐必定是按照帝太后的指令發動進攻,所以嫪毐要進攻的應該也是帝太后的對手。而當時秦國後宮之中,論輩分和影響力最大的應該就屬這位華陽太后了。

華陽太后是楚系外戚的代表,我們開頭就說了,楚系外戚在秦國的影響力是非同小可的。所以無論是嫪毐還是帝太后,他們想要壯大自己的勢力,都必須要消滅掉以華陽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集團,而蘄年宮應該就是華陽太后所在的宮殿。

不過帝太后和嫪毐還是低估了楚系外戚的實力,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了。參與平定這場叛亂的有三個關鍵人物,其中一人是丞相呂不韋,而另外兩位則是昌平君和昌文君,他們都是楚國公子,也就是楚系外戚集團的成員。嫪毐之亂這場帝太后和華陽太后的戰爭,就這樣以楚系外戚的勝利而告終。

②嫪毐之亂平息之後,呂不韋與帝太后的舊情,以及他將嫪毐引薦給太后這些舊事大白於天下,於是嬴政也順勢免去了呂不韋丞相的職務,將他逐出京城。呂不韋退場,卻給了另一個人登場的機會,這個人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昌平君。昌平君接替呂不韋成了新任丞相,但是這位昌平君大顯身手卻不是在秦國丞相的位置上,而是在他的母國楚國。這位昌平君將來會成為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這也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個內容:昌平君為何會使嬴政迎來一生中最慘痛的失敗?

如果你去看《史記·秦始皇本紀》,你會發現秦國滅六國簡直就是摧枯拉朽,六國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秦始皇本紀》裡對秦滅六國的描寫甚至還沒有嫪毐之亂詳細。那麼難道說秦滅六國就這麼輕鬆,輕鬆到連詳細交代的必要都沒有了麼?這麼大規模的戰爭,肯定不可能會輕鬆,司馬遷雖然在《秦始皇本紀》裡春秋筆法,一筆而過,但是他卻在秦國大將王翦的列傳裡記錄了秦國一次極為慘重的失敗。

秦王政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24年,秦國已經滅掉了韓國和趙國,下一個目標鎖定在了楚國。在作戰會議上,嬴政詢問滅楚國要用多少軍隊,剛剛嶄露頭角的年輕將領李信當即回答:“只要二十萬”!這時嬴政又回頭去問老將王翦,王翦卻說:“非六十萬不可”!

六十萬那等於是要秦國傾全國之力,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不可,是因為他知道楚國當時還是有相當的實力,必須要做萬全準備才行。但是嬴政當時正是意氣風發、萬事得意的時候,老將王翦的建議他根本聽不進去。結果嬴政讓王翦退休,回老家安度晚年,同時任命李信為大將,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

李信從郢陳,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荊州附近出發,一路東進,勢如破竹。一年後,也就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大軍已經逼近楚國都城壽春。但是就在秦軍連戰連勝的時候,李信卻做了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決定,他突然命令全軍後撤掉頭向西,去進攻自己後方的根據地郢陳。而就在李信匆忙後撤的時候,楚軍突然發動襲擊,一舉攻破秦軍。

這次失敗,是秦國曆史上極為罕見的慘敗,同時這次慘敗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謎團:李信為什麼要退兵?退兵又為什麼進攻自己的根據地郢陳?郢陳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一連串的問題《史記》在記錄本次戰役的《王翦列傳》裡並沒有給出答案,但是司馬遷還是給我們留下來一些線索,這些線索就隱藏在之前我們提到的《秦始皇本紀》的春秋筆法中。

《秦始皇本紀》中在記錄秦王政二十一年嬴政讓李信領兵,讓王翦告老還鄉時,後面忽然話鋒一轉,提到了另一個人的動向,這個人就是平定嫪毐之亂的昌平君。昌平君在李信出兵的同一年遷徙到了郢陳,而在兩年後,也就是秦王政二十三年的記錄中,昌平君的名字又一次出現了,這一次昌平君大大出了一次風頭,他被楚國名將項燕立為了楚王。

如果我們將這兩件事和秦王政二十二年李信進攻郢陳結合到一起,結論就不言而喻了。那就是這一年,昌平君在郢陳謀反了,他與楚軍合謀擊潰了李信的大軍,而且後一年,也就秦王政二十三年,昌平君就成了楚王。

到這裡李信兵敗之謎我們算是有眉目了,但是在這裡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昌平君到底是誰,他作為一位秦國丞相為什麼會成為楚王?

昌平君,剛才我們說過他是楚國的公子,而他的父親是楚考烈王熊元。熊元還是王子時,曾在秦國做人質,昌平君就是熊元在秦國時生下的孩子。熊元身份尊貴,他要在秦國娶妻生子,那麼他的婚姻自然會影響到秦楚兩國邦交。而此時秦國掌權的人恰好又是秦宣太后,宣太后也是出身楚國貴族。所以無論站在宣太后個人立場,還是站秦楚兩國關係上看,熊元婚姻的最好對象都應該是一位秦國王室成員,昌平君就是熊元與這位秦國王室公主所生的公子。後來熊元回到楚國繼承了王位,而昌平君則被留在了秦國,並且成為了秦國楚系外戚集團的一員,活躍在秦國政壇。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就是嫪毐之亂爆發,以華陽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集團戰勝了帝太后所代表的趙系外戚集團,而昌平君也因為平叛有功接替呂不韋成為丞相。有楚系外戚集團做後盾,而且按輩分來看,昌平君應該是嬴政的表叔,所以成為丞相的昌平君在秦國政壇,應該算得上是一位呼風喚雨的人物了。

不過也正因為昌平君有這樣的身份,在秦國要攻打楚國的時候他處境就變得微妙了。他在秦國位高權重,同時又有楚國的王室血統,這不能不讓嬴政產生顧慮。所以在大戰開始之後,昌平君就被排擠出秦國的政治中心,遷徙到了郢陳。郢陳是楚國的舊都,在秦昭襄王時期被秦國攻佔。以往人們解讀這段歷史,都認為嬴政派昌平君到郢陳,是想借助他的楚國王族身份,來安撫當地百姓,防止民眾叛亂。但是1975年的一次考古發現,使得昌平君的這次遷徙有了更多的解釋。

當時在湖北雲夢縣發掘出了大量秦代竹簡,這就是著名的《睡虎地秦墓竹簡》。這批竹簡上寫著昌平君遷徙到了郢陳,有死士跟隨。昌平君為什麼要帶著死士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他自己的保鏢,第二種就是這些死士是嬴政派來監視昌平君的。如果是第二種可能,那麼意義可就完全不同了,這說明嬴政已經開始不信任昌平君,而不信任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昌平君當時已經有了親近楚國的舉動。

後來的事實證明,昌平君果然拋棄了秦國,而選擇和自己的母國站在一起。李信兵敗後,嬴政不得不重新啟用老將王翦,並且傾全國之力給予王翦支持,關鍵時刻,他本人還親自來到郢陳督戰。但是楚國剛剛戰勝秦國,士氣正盛,統帥項燕又是當世名將,秦國要扭轉局面絕不容易。所以王翦不得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秦楚兩軍僵持了一年的時間,這一年中,誰都不敢輕舉妄動。最後秦軍終於拖得楚軍撐不住了,王翦看準時機一鼓作氣,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而昌平君和項燕則兵敗身亡。

③秦楚的這場決戰,以昌平君和項燕的戰死而結束。而昌平君與項燕戰死的地方在淮北蘄縣,為什麼要特意提到這個地方呢?因為在蘄縣裡有一片低窪湖泊,這片湖泊的地名你一定聽過,它叫大澤鄉,也就是秦末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地方。我們知道陳勝吳廣起義就是以復興楚國為名義發動的,連他的國號都叫張楚。

歷史就是這樣巧合,楚國滅亡14年後,那場秦楚大戰在相同地點得到了延續。但是這次我們並不是要討論陳勝的這次起義,我們要說的是陳勝當時打出的名號。陳勝冒用楚國大將項燕的名義,打出嬴政的長子扶蘇的名號,這是不是很奇怪呢?如果要復興楚國,那就應該打出昌平君或者其他楚國王族的名號才對,為什麼陳勝要打出扶蘇的名號呢?這也就我們要討論的第三個話題:秦始皇的長子扶蘇身上有著哪些未被寫入史書的秘密?

關於陳勝打出扶蘇的旗號,通常被認為是他要利用扶蘇在民間的聲望。扶蘇一直主張溫和的仁政,打出扶蘇的旗號,說明陳勝只是反對暴政,而不反對秦朝。陳勝自己也說過:“天下苦於秦國統治很久了,秦二世胡亥本來不應該被立為皇帝,應該立為皇帝的是公子扶蘇”。所以反暴政不反秦政,這個說法看似有些道理,但是這裡還是存在矛盾的地方。

我們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因此中國古代戰爭最講究要名正言順,既然已經打出了復興楚國的旗號,而楚國又是被秦國所滅,復興楚國本身就是反對秦朝的統治。所以陳勝如果真想凝聚楚國民心,就不可能再打出扶蘇的名號。這樣看來,陳勝要以扶蘇為名號,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打出扶蘇的名號是對他復興楚國、推翻秦朝統治是有幫助的,換句話說,扶蘇應該與楚國有著某種淵源。

關於扶蘇與楚國的這種淵源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 但是李開元先生推斷,這可能與他的母親有關——扶蘇的母親很可能是出身楚國的王女。在秦國,君王的婚姻大多都是由太后操辦的,就像秦武王,他的母親惠文後是魏國夫人,所以秦武王迎娶的也是魏夫人;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是楚國人,而昭襄王迎娶的也是楚夫人。之後到了嬴政的祖父秦孝文王,孝文王做王子時,還是宣太后當政時期,所以孝文王的正妻還是楚夫人,也就是我們開始提到的那位華陽太后。而嬴政到了結婚的年齡時,他的母親帝太后已經因為嫪毐之亂失去了政治影響力,所以決定他婚姻的應該就是華陽太后。那麼華陽太后自然也會為嬴政選一位楚國夫人,而這個人應該就是扶蘇的母親。

如果這個推論成立的話,那就表示扶蘇身上流著一半楚國王族的血,那麼扶蘇可以說就是另一個昌平君了,而陳勝打出扶蘇的名義來複興楚國,也就說得通了。但是到這裡我們就不禁要問了,為什麼對於扶蘇的母親,史書上會隻字未提呢?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那麼扶蘇的母親很可能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對於這樣重要的一個人,史書上卻沒有記載,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對於這個問題,李開元先生引用賈誼《過秦論》中的一句話給出瞭解釋。那就是,秦國的風氣中有許多忌諱的禁規,這就讓很多話人們都不敢隨便說,更不敢隨便寫。而對於嬴政而言,最大的忌諱是什麼呢?應該是從始至終一直影響他的楚國外戚勢力。楚國外戚勢力到惠文王時期經營了十八代,到了嬴政時期則已經經營了二十一代,影響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也是因為成為了華陽太后的養子,才有機會成為秦王。而嬴政自己在親政當天,就親眼見證了以華陽太后和昌平君為首的楚系外戚集團的實力。他自己的婚姻又是由華陽夫人一手操辦,這些都不能不讓他感受到來自楚系外戚的政治壓力。

再加上後來昌平君的反叛,更是讓他迎來了一生中最大的慘敗,這就讓他在面對楚系外戚集團時不由得感到如芒在背。所以扶蘇的楚國血統也就成了嬴政最大的忌諱,這種忌諱甚至讓嬴政在立扶蘇為繼承人時都猶豫再三。而面對皇帝的這種忌諱,史官們在修築史書時,自然不敢奮筆直書。不過好在陳勝打出扶蘇的名號起義,為我們打開了一個突破口,讓我們有機會挖掘出這段被掩埋在歷史中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