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男遇上咪粉絲

故事先從PUA開始說

PUA全稱Pick Up Artist,指那些遵循特定理論,使用特定方法與異性搭訕並發展成親密關係的人。概念發源於二十世紀80年代一本專門討論泡妞的名為《HOW TO PICK UP GIRLS》的書籍,9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像羅斯·傑弗里斯使用NLP(神經語言學)理論開創“極速引誘學”在廣泛應用於精神療法和人類行為學的研究中的基礎上完善了PUA理論。

隨著PUA文化和網絡的快速發展,在2008年後的中國,各種流派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其體系不斷完善,已發展成為符合國情的中國PUA體系。這裡需要@大姜,你當年究竟哪裡找到的《叔叔教你護妹子》,最慘的是你居然沒護到……

PUA男遇上咪粉絲

PUA一直在宣傳的一個概念就是:

你不高、不帥、沒有錢,只要你學會了我的方法和技巧,你就可以像我一樣泡到妞。

而他們的方法是什麼呢?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五步陷阱的資料,看來PUA導師們原創意識很強,保護的很好。

PUA 五步陷阱法

第一步、建立你自己的個人形象,告訴妹子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是最重要的一步,這裡面還有很多模式,比如帝王模式、浪子模式、詩人模式。

PUA男遇上咪粉絲

第二步、顛覆你自己的個人形象,一開始建立起來的各種騙人的高大上的形象跟妹子說明白,這是假的,讓妹子覺得你這個人其實沒那麼壞。然後慢慢的引導妹子向你表白。

第三步、就是跟妹子建立契約,讓妹子不要再在任何事情上騙你,向你隱瞞。

第四步、撕毀契約,就是說妹子騙了你,你們完蛋了,放大她的錯誤,讓妹子覺得她本來已經得到的東西自己毀掉了。

第五步、情感虐待。對妹子一會好一會壞,很多PUA其實做完前四步已經就成功了,第五步很多人都不會做到。

最早是什麼人用PUA?

醫生說:“我有一種藥,只要吃了就能百病全除”。

任何一個健康的人,都不會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藥,但是如果是100個得了絕症的病人,那麼指不定就有一多半的人會相信,如果這個醫生再懂得營銷,把自己的藥品包裝一下,然後一對一的輔(洗)導(腦)一下,接著多舉一些“案例”說明,在群裡面多安排幾個託,或者乾脆就自己多建幾個小號吹噓一下,估計90個人都會相信。

PUA男遇上咪粉絲

早期使用PUA的男人都像是身患絕症的病人,而那些PUA和他們的方法技巧、課程,就像是能治癒百病的良藥,所以很多PUA一直吹噓自己:“沒有搞定不了女人,只有我接觸不到女人。”

就是要吹的非常玄幻,不過和真的江湖騙子比起來,這些牛還是太小了,但是夠用了。

能相信並學習這些的人,往往都是那種有嚴重情感缺失,或者在感情裡面被人深刻地否定過。

暗戀很久然後表白被拒;

默默付出卻被對方利用;

視女生如女神,而女神卻和別人XX,並且他還知道了;

更形象的例子來說:

楊過在絕情谷去救小龍女,但是小龍女在背後捅了一刀,最後說:“我早就和公孫谷主XX了,他的活兒特別好!”

請問你是楊過,你死之前是什麼心情?

而這個時候PUA的出現不僅僅讓他們看到拋棄五指姑娘的希望,更為之前的失敗找到藉口,就像武俠小說裡被百般羞辱之後突然學了絕世武功,那不手刃仇人更待何時?PUA裡出現的極端現象,其實也就是這種報復的心理得到了宣洩。

PUA男遇上咪粉絲

為什麼PUA會流行起來?

舔狗的逆襲

在女人看來,舔別人的叫舔狗,舔自己的得叫暖男。而男同胞們則“我看諸君皆舔狗,料諸君看我亦如是。”

PUA男遇上咪粉絲

換句話說,“舔狗”一詞反映出一種目前流行的新型男女戀愛關係。在感情中,男性是弱勢的一方,面對自己心愛的女孩子,不僅提供24小時秒回陪聊服務,還變身“無怨言的人形提款機”。而女孩子給備胎冠上暖男的名頭,穩固自己“眾星捧月”的小公舉地位。

在以前,人們對這種一直默默守護女生,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男生的形象都是聽正面的,能表達一種理想化的愛情觀;上古舔狗金嶽霖也被傳為一段佳話。但是為什麼現在人們會對這種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賦予舔狗的嘲諷呢?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現在的愛情變得速食化了,市場經濟已經開始與愛情結合起來,一切都同其交換的價值捆綁起來,無論男女,都在追或者被追得過程中,拿著自己的小本本記得清清楚楚;男方一般盤算的無非是約幾次可以表白,再幾次可以拉手接吻上床,假如覺得表白會被拒絕,那就跟看到自己手裡的股票有轉綠的趨勢一樣馬上拋掉;女方大多數無非對比追求者的各種條件以及誠意,從而原則更適合自己的,卻發現對比的過程中比較在意的人已經退場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女生經常說男生追一半就不追了。

PUA男遇上咪粉絲

隨著男女比例的不斷失衡,僧多粥少,男性為了求偶不得不在同齡的女性前放低姿態。不僅如此,部分女性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崛起,也在婚戀市場上為女性帶來了更多的話語權。舔狗便開始氾濫了起來,這抬高了一部分優質女性的戀愛地位,但同樣的也拉動了整體女性在兩性中的地位。一個小鎮裡大家熱狗都賣10塊,當有部分人開始賣9塊的時候,離1塊就不遠了。

實際上男女雙方在感情上都是交易,大家都在用最省力氣的方式獲得最大的利益,男生通過約會送禮換取女性的放心和身體,女性通過類似的方式換取男性的關照和愛護;等價交換而已,最多談不攏崩了,但是舔狗這一類的人多了以後等價交換的形式就很尷尬了。

同樣面對一個女孩,其他人都在舔,你也就不得不舔了。

情感博主造就的畸形市場

婚姻的焦慮出現了舔文化,舔文化在帶來了兩性地位的不均衡,而這種不均衡被“情感博主”利用進一步加強了畸形的關係。這也就是我要說的另一個方面。

一切還要從米大嬸說起,是她成功的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

有一種寫作方式叫窮人樂,盛行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假設一個人物A:你發現小A被幾篇“謝頂的男人都很溫柔”“頭髮多少並不能絲毫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致25歲以後還有頭髮的人:你不趁年輕起早貪黑奮鬥嗎?”感動的跟孫子似得。你估計一下這個人現在是個什麼髮型?窮人樂狠就狠在這一點上,其定點收韭菜的能力無出其右。

PUA男遇上咪粉絲

米大嬸恰恰利用了這一點,加上舔狗文化的盛行。她告訴看的人其實你非常優秀,是外界環境的影響耽誤了你就可以了。同時解決了倆問題:即自視甚高和自己實際水準直接的巨大落差感,併合理解釋自己長期以來混的不如意的原因。然後就造成了最惡劣的影響:這群自我催眠的人真的就自認為無比優秀了。

對一個150*150的女人說男人不舔你?那就是不愛你。不信你看旁邊那隻舔狗。這樣的價值觀灌輸直接導致的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不斷將女性地位太高,大肆灌輸田園女權主義,又將男性地位降低,不斷宣傳舔狗文化,陷入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

當大部分的姑娘都成了米大嬸的“小仙女”,PUA作為一種超高端“舔狗”技能,從心理科學的角度入手,量化愛情關係,直接來了一個進度條,於我等“屌絲”而言無異於救世福音。

PUA有了市場,新型情感文化不斷擴大市場,雖然官方不斷髮聲屢屢抵制揭露,但同樣的卻反而讓更多人知道PUA、學習PUA、利用PUA。

而什麼人會被PUA呢?我剛好找到一個博主推出來的防PUA指南:

PUA男遇上咪粉絲

來,我們一條一條看:

1.175以上的帥哥,2017年男性7.11億,2015年6月30日國務院新發布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180以上是2.8%,那175以上就算5%好了,年齡在18-35歲的男性人口為27%,帥的算10%,那全中國約有96萬人達標。勻到所在的城市估計也就不過萬。

2.認識渠道,這個太玄學了,簡而言之就是要高端。那就把我等混跡燒烤攤的去掉。

3.拉長時間,這個基本等於先養著備胎。

4.短期、私密?我理解的就是不要開房。

5.錢。廢話。

綜上所述,這就是一個妥妥的大嬸粉呀!剔除屌絲,留下高富帥。而什麼人最容易被PUA呢?也就是大嬸蒙粉了。

PUA男遇上咪粉絲

他們多以怨婦的形象出現,嘴裡唸叨著自己是小仙女,要認可,要呵護;只有高富帥的男友配得上自己。

而PUA呢?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PUA男遇上咪粉絲

他們首先對於包裝自己形象就下了一番功夫,拍高檔次的照片,把自己朋友圈弄得很高大上,展現自己不是海歸就是高管富二代,這種“外在資源”就成了一個接近女性的有利工具,容易吸引那些本身就對感情有點要求同時愛慕虛榮的女生。另一方面他們把自己偽裝成被舊愛傷害得很深的痴心男,而外在資源還不錯的同時,他們時不時對女性當陷入到一種病態的不平衡戀情中,女性普遍有個拯救幻想,想著通過可以通犧牲自己來“拯救”對方,讓對方浪子回頭,其實不然。

兩點齊備,在加上堪比詐騙的超高端話術技巧,PUA讓舔成為一種藝術。

咪蒙粉配PUA男

PUA男遇上咪粉絲

PUA男遇上咪粉絲

PUA男遇上咪粉絲

寫在最後

消費主義的盛行、社會焦慮的加深,在兩性關係中的表現最為明顯,無論是米大嬸的盛行,PUA的泛濫,本質上都是在婚戀關係的畸形缺失,人在迷茫中需要得到認可和指引,而這種文化的盛行導致了婚戀的快餐化,快餐化又加深了負面效應。人們總希望在一些關係中得到進度條,總希望能夠直接瞭解他人的本質,但是呢?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只是覺得吵鬧。

PUA男遇上咪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