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2003年,廈門環島路已建成5年了,並且也已是廈門的“新二十名景”之一,但還只是小有名氣,除了到這裡來做週末散步的廈門市民,外地來的遊客並不多。

這一年的春天,在環島路舉行的第一屆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開始讓它聲名鵲起,央視和廈視對賽事進行了直播,國內外40多家電視臺轉播,因為天生麗質,環島路一舉成為許多人眼中的“最美賽道”。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今日廈門環島路,“美麗廈門”的一個象徵,攝影師@林昉

旅遊人潮接踵而至,2009年,廈門到上海的高鐵貫通後,便利的交通使得環島路的客流量再次激增。曾厝垵是坐落在環島路邊上的一個漁村,只有300多戶人家,但每天都有近萬名的遊客湧入,村裡的街巷中佈滿了這幾年來新開的家庭客棧和咖啡館,它們的到來,把曾厝垵這個在閩南海邊常見的漁村,變成了頗具文藝範兒的風情村莊,波西米亞風格的長裙姑娘,戴著遮陽帽,成為這些店裡最常見的客人。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今日曾厝按,天天都有洶湧的旅遊人潮

如今環島路已成為堪與鼓浪嶼並肩的熱門景區,今日人們或許很難想到,這裡曾是一個“最神秘的地方”。

曾是軍事前線

全長約43公里的環島路,把原來零散分佈的鼓浪嶼、南普陀、廈門大學、白城沙灘、胡裡山炮臺、黃厝沙灘等風景區連成了一線,如今來廈遊客最常採用的遊玩方式之一,就是在離開南普陀和廈門大學後,沿著白城沙灘走一段,再租一輛雙人自行車騎行環島路,一路上經過珍珠灣、曾厝垵、黃厝等地,騎行到“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標語牌下。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環島路上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牌

或者,於傍晚時分從胡裡山炮臺處,沿著木棧道散步,這是一條與環島路平行的步道,幾乎緊貼著海浪,一路串聯起環島路沿線的各處景點和沙灘。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環島路的木棧道

絕大多數人都會把白城沙灘作為自己遊玩環島路的起點,但當環島路一帶還是國防公路的時候,這裡卻是戒備森嚴的軍事禁區,除了本地居民和帶有任務者,其他人員一概不得入內。

對“閒雜人員”進行盤查的哨卡,就設在廈門大學白城校門外。胡裡山村(已拆遷)的王亞東阿伯說,在他的印象裡,這個哨卡在廈門解放後沒多久就設立了,站崗的都是武裝民兵,每一班崗要站兩個小時,主要任務是盤查陌生人,除了隨身帶有“路條”者,其他人一概不能越過白城哨卡。1958年,王亞東在27歲時被派至白城哨卡義務站崗,這一站就是18年,一直到1976年,王亞東才離開白城哨卡。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今日廈大白城海灘,人、人、人……

1949年10月25日,創刊未久的《廈門日報》刊出新聞《人民解放軍今晨攻上金門》,報道了葉飛兵團攻打金門的消息,並提醒讀者很快將有後續報道,“本報將繼續報道戰鬥勝利進展的情況。”

斯時,登陸部隊已在金門島上苦戰一日,又過了兩天,終因缺乏後援,導致全軍覆沒,國共兩黨從此以廈門、金門兩地海面的中間線為界,展開了長期對峙。

王亞東在白城哨卡站崗的時候,正值兩岸軍事對峙的高峰期。從白城到前埔一帶的海岸線,正對著金門守軍控制的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兩地間相距最近的地方只有四千多米,雙方都可以在軍事望遠鏡裡把對方看得一清二楚。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今日環島路海濱,一處碉堡遺蹟,攝影@何書彬

1958年,“八二三炮戰”爆發,之後,兩岸間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炮戰,而是以“單打雙停(單日打炮,雙日不打)”的方式,保留金門、馬祖作為國共內戰的延續象徵,但是對於曾厝垵、黃厝、前埔等前線地帶來說,緊張氣氛仍在持續,諜戰、心戰和“水鬼摸哨”仍日復一日地在兩岸間上演。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海峽“廣播戰”舊影,手持號稱“九頭鳥”的大喇叭,正在對金門方向喊話的廣播員吳世澤,吳世澤供圖

“最神秘的地方”

崗哨不僅僅設立在白城,一條沙石路面的“國防公路”當年從白城一直往通往何厝,串聯起沿線的各個村莊。廈門地方文史學者龔潔說,這條沙石公路路即為環島路的前身。由於公路兩側皆是“臨戰狀態”管制區,所以崗哨極多,在海邊,在村口,都有武裝民兵在站崗。

曾厝垵的曾華本阿伯回憶說,以前曾厝垵的哨卡就設在戲臺旁邊,村民“除了四類分子,年輕人無論男女都要做基幹民兵”,一邊種田,一邊站崗。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今日環島路,夕陽下,一個站在礁石上看海的遊人,攝影師@林昉)

1955年,龔潔第一次進入禁區,那時他在郵局工作,要前往曾厝垵、何厝等村莊測定郵遞員送信的時間,在白城,他把通行證件交給民兵檢查,進入禁區後,仍要不斷地出示蓋有單位公章的介紹信才能通行。

對於絕大多數廈門市民來說,由於缺乏相應的機會,也就無法進入管制區域,這一帶就成為了“最神秘的地方”。

廈門大學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導師鄭啟五如今仍記得他在第一次進入禁區時是多麼激動:“記得1965年小學畢業前夕,我們終於有了一次遠足的機會,到曾厝垵接受憶苦思甜的革命傳統教育,可以順利地通過威嚴的哨卡了。我們跟著老師在沙石路上走呀走呀,這可是一級戰備公路啊,雖然走了老半天,但由於興奮得很,也不覺得累。”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今日環島路,不時舉辦各種賽事

“曾厝垵神秘,那曾厝垵再往前去的黃厝就更神秘了”,鄭啟五還回憶說,“我在廈門活了20多年後,終於逮住了一次上黃厝的寶貴機會。1976年夏天,有一位叫李勃林的廈大子女到黃厝的塔頭村插隊落戶,我和他老哥以親友的身份,好不容易通過了各個哨卡的審準,騎著自行車深入‘最前線’……領略了前線的前線的感覺!”

如今人們在環島路仍可以見到一些軍事對峙的遺蹟,在椰風寨附近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巨型標語牌後,有一個被稱做“廣播山”的小山包,山上仍存有兩岸在軍事對峙時期進行“心戰”的“廣播牆”,牆上留有許多洞口,在當年每個洞口裡都有一隻大喇叭,把喊話的聲音隔海送到金門,位於小金門的湖井頭廣播站則與廈門的“廣播山”遙遙相對。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海峽“廣播戰”舊影,廣播員正在唸稿子,向金門方向廣播,吳世澤供圖

如今每天都有眾多的遊客在“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標語牌下拍照,在這個標語牌對面的海上,是金門方面設立在大擔島上的“心戰牆”,牆上刷寫的標語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環島路邊上,一些老人還記得在這一帶鬧過的“笑話”: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有一位《中國青年報》的記者到這裡上來採訪,由於記者的職業習慣就是到處又看又問,因之惹出了麻煩,這名記者“在這條國防路上東張西望,被民兵帶到隊部查詢,弄清身份後,才予放行;他繼續在國防路上前行,又被民兵查問,連續三次。事後他說:‘廈門人警惕性真高!’”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今日環島路,遊客來來往往

廈大白城校門外的海灘,是如今的環島路上游客最多的地方,常有遊客因過於興奮,遊得距離過遠時間過長,以至於在漲潮時被困在海中的礁石上。對此龔潔說,軍事對峙時期,在這裡游泳的人不但少,游泳時間也有嚴格控制。在夏天,白城海灘從傍晚7點起開始清場,在冬天,白城海灘從下午5點即開始清場。先是值崗戰士喊話提醒,若有人賴著不走,戰士會朝天開槍警告,再不走,“可能就會把人帶走”。

一位名叫寧四明的廈大校友回憶說,“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就曾經被抓去放進防空洞裡”,不過,“戰士們對廈大的學生還是較溫和的,絕不虐待,只是經教育後交給校派出所,然後通知系裡把人領回。”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今日白城海灘

“最浪漫的地方”

1979年,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炮擊的聲明,籠罩在廈金海峽上空的緊張空氣開始退去。一年後,國務院批准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這個因為兩岸軍事對峙而在城市面貌上停滯了幾十年的城市,開始了它的轉型。

從1997年起,環島路以白城為起點開逐段修建,1998年9月,環島路的“白城——黃厝”完工,“黃厝—前埔”、“會展中心—香山”、“香山—五通”等路段隨後陸續建成。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航拍今日環島路

2002年12月3日,一個名叫“馬達”的網民,給廈門“兩會”熱線信箱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建議在廈門舉辦國際性的馬拉松賽事,場地就選在環島路。

“馬達”的真實身份是住在廈門前埔的一位市民,名叫陳秉忠,他的這個想法來源於一次網絡聊天,1999年10月的一天,作為體育迷的“馬達”在與一個北京網友談到北京馬拉松賽的話題時,“馬達”說其實廈門也有舉辦馬拉松賽的好條件,比如環島路,北京網友建議他把這個想法提出來。2000年春,“馬達”第一次用電子郵件的形式向政府方面提出了這個建議,然而當時並沒有受到關注和採納。再次提出建議後,讓“馬達”始料未及的是,他這封郵件經過媒體的熱炒,居然成為當年廈門“兩會”期間的焦點新聞,政府方面隨即採納了他的建議,短短三個多月之後,第一屆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就於2003年3月20日在環島路開跑了,“驚豔”於世人面前的環島路也得到了“世界最美馬拉松賽道”的美譽。

然而“馬達”卻沒有看到由他倡導的賽事的成長,2003年6月,他到醫院檢查身體,醫生的檢查結果是胃癌晚期,當年年底,“馬達”離世。

2005年3月26日,在廈門市政府舉辦的第三屆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的答謝晚宴上,7位為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做出特殊貢獻的人受到表彰,他們被評為“馬拉松為你驕傲”人物,“馬達”是惟一一位不能到場領獎的獲獎者,也沒有看到評委念給他的頒獎詞:“他對我們的城市充滿了熱愛之情。”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環島路上的馬拉松雕塑

從軍事前線,到風光大道。

今日環島路, 已為廈門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環島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落日餘暉中的遊客及市民,攝影師@林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