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高考真題 2018 全國卷Ⅱ和答案

歷史高考真題 2018 全國卷Ⅱ

第Ⅰ卷

24.據《史記》記載,商湯見野外有人捕獵鳥獸,張設的羅網四面密實,認為這樣便將鳥獸

殺絕了,"乃去其三面",因此獲得諸侯的擁護,最終推翻夏桀,創立商朝。這一記載意在說

明( )

A.商湯成功緣於他的仁德之心 B.捕獵是夏商時主要經濟活動

C.商朝已經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D.資源爭奪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5.西漢文景時期,糧食增產,糧價極低,國家收取的實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須

把糧食換成錢幣,繳納較高稅額的人頭稅。富商大賈趁機操縱物價,放高利貸,加劇了土地

兼併、農戶流亡。這反映出當時( )

A.重農抑商政策未能實行 B.自耕農經濟發展受阻

C.糧價低抑制了生產熱情 D.富商大賈操縱稅收

26.武則天時期,將中書、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鸞臺,通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

事"頭銜,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宰相數量大增,且更替頻繁。這

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擴大中書、門下二省的職權 B.為官員提供迅速晉升的機會

C.便於實現對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強化宰相參政議政職能

27.崑曲在明朝萬曆年間被視為"官腔",到清代被譽為"雅樂""盛世元音",宮廷重要活動常

有崑曲演出,江南地區"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戲必請昆班,以示府城中廟會之

高雅"。這些史實表明,崑曲在明清時期的流行是因為( )

A.陸王心學廣泛傳播 B.吸收了京劇的戲曲元素

C.社會等級觀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8.19 世紀 70 年代,針對日本阻止琉球國向中國進貢,有地方督撫在上奏中強調:琉球向

來是中國的藩屬,日本"不應阻貢";中國使臣應邀請西方各國駐日公使,"按照萬國公法與

評直曲"。這說明當時( )

A.日本藉助西方列強侵害中國權益 B.傳統朝貢體系已經解體

C.地方督撫干預朝廷外交事務決策 D.近代外交觀念影響中國

29.1923 年底,孫中山認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則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則由於

  1. 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前此因無可仿效。法國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國革命血戰八年而始得獨

立,因均無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其意在( )

A.走蘇俄革命的道路 B.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

C.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 D.改變反封建的鬥爭目標

30.美國記者曾生動地記述抗日根據地:"如果你遇見這樣的農民——他的整個一生都被人

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罵……你真正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對待,徵求他的意見,讓他投票選

舉地方政府……讓他自己決定是否減租減息。如果你做到了這一切,那麼,這個農民就會變

成一個具有奮鬥目標的人。"這一記述表明,抗日根據地( )

A.農民的抗日熱情得到激發 B.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國民革命的任務得以實現 D.排除了國民黨的影響

31.下圖為 1956 年的一幅漫畫《兩把尺》(畫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測量祖國,建設社會主義。") 該漫畫反映了( )


歷史高考真題 2018 全國卷Ⅱ和答案


A.社會主義建設以工業化為中心 B.女性成為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運動蓬勃開展 D.城鄉差別發生根本性改變

32.羅馬共和國時期,平民和貴族展開了長達兩個世紀的鬥爭,鬥爭

的成就主要體現為其間所頒佈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評論說:"氏族

貴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國家中了。"這一長期鬥爭的結果是( )

A.貴族的特權被取消 B.羅馬法體系最終形成

C.公民與貴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獲得相同的權利

33.下圖可以用來說明,奴隸貿易( )


歷史高考真題 2018 全國卷Ⅱ和答案


A.是早期資本主義擴張的手段

B.促進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

C.導致"日不落帝國"的產生

D.因白銀開採的需要達到極盛

34.1836 年,俄國著名戲劇家果戈裡發表劇作《欽差大臣》,描寫的是一名小官吏路過某偏

僻小城,當地人們誤把他當作欽差大臣而競相巴結、行賄。該作品( )

A.抨擊了資本主義政治腐敗 B.揭露了專制體制的腐朽

C.體現了浪漫主義文學風格 D.諷刺了拜金主義的風氣

35.20 世紀 60~70 年代,法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後的農村迅速實現了機械化,

數百萬農民成了相對富裕的農場主。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

A.馬歇爾計劃開始發揮作用 B.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推動

C.西歐社會福利制度的確立 D.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第Ⅱ卷

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甲骨文中就有關於大豆的記載。先秦時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黃

河中游地區,"豆飯"是人們的重要食物。《齊民要術》通過總結勞動人民長期的實踐經驗,

認識到大豆對於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張大豆與其他作物輪種。唐宋時期的文獻中都有朝廷調

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災、備種的記錄,大豆的種植推廣到江南及嶺南……從古至今,各式各樣

的豆製品是中國人喜愛的食物,提供了人體所需的優質植物蛋白。

1765 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為飼料或綠肥。19 世紀 60 年代,豆腐在美國開始被視為健

康食品。19 世紀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發現,在美國乾旱地區推廣種植,至 1910 年,

美國已經擁有 280 多個大豆品種。1931 年,福特公司從大豆中開發出人造蛋白纖維,大豆

成為食品工業、輕工業及醫藥工業的重要原料。1954 年,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

國,種植面積超過一億畝。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廣泛種植,美洲的農田和中國人的餐桌發

生了緊密聯繫。 ——摘編自劉啟振等《"一帶一路"視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傳播》等

(1)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曆史上種植利用大豆的特點和作用。

(2)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大豆在美國廣泛種植的原因。

(3)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物種交流的積極意義。

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9 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從英國預購鍊鐵機爐,有人提醒先要確定煤、鐵質地才能

配置合適的機爐,張之洞認為不必"先覓煤、鐵而後購機爐"。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購得大

冶鐵礦,開始籌建漢陽鐵廠,由於找不到合適的煤,耗費六年時間和巨資,仍未能煉出合格

的鋼鐵。盛宣懷接手後,招商股銀 200 萬兩,並開辦萍鄉煤礦,但由於原來定購的機爐不適

用,依然未能煉出好鋼,只得貸款改裝設備,才獲得成功。通過克服種種困難,漢陽鐵廠成


為中國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鋼鐵企業。1949 年後收歸國有。

——摘編自陳真等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箇中國近代企業發展的案例,蘊含了現代化的諸多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

示,並結合所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

45.[歷史——選修 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9~1966 年,國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積累了發展科技的經驗。此後很長時間,正

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壞,造成了輕視科學與文化知識的社會風氣。1977 年 9 月,中共中央

發佈《關於成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決定》,國家科委成為統管全國科技工作的機構。在

《關於召開科學大會的通知》中,中央"號召全國青少年奮發努力,學政治、學文化,樹立

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風氣"。同年,恢復高考和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

學政策。1978 年 11 月,中央正式發出《關於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幾點意見》,要求把黨的

知識分子政策落到實處。1981 年 12 月,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成立,從宏觀、戰略方面統領

全國科技工作,統籌全國科技規劃,組織管理全國科技隊伍,協調各部門工作。此後,各地、

各部門的科研機構和科技管理機構也紛紛恢復和創設。

——摘編自郭德宏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

(1)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 1977~1981 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背景。

(2)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 1977~1981 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及影響。

24 答案 A

解析 A 對:材料中,商湯意在將鳥獸趕盡殺絕的羅網"去其三面",即放鳥獸一條生路,體

現了他的仁德之心,因此獲得諸侯的擁護,得以滅夏建商。再根據設問"意在說明",聯想司

馬遷寫作《史記》的目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即說明歷史興衰的規律,以警示後代

統治者。B 錯:夏商時期農業已經有所發展,所以捕獵不再是主要經濟活動。C 錯:注重生

態環境保護雖然符合材料內容,但不是《史記》中這一記載的本意。D錯:材料沒有涉及資

源爭奪。

25.答案 B


解析 B 對:根據材料可知,西漢政府收取的實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要繳納較高稅額的

人頭稅(貨幣形式),這使得自耕農被迫將收穫物賣到市場,給了富商大賈操縱物價的可乘之

機,這就使得自耕農經濟發展受阻。A 錯:不符合史實。自商鞅變法後,中國古代歷朝都實

行重農抑商政策。C 錯:材料只是提及國家收取較高稅額的人頭稅,對自耕農產生的影響,

與農民的生產熱情無關。D 錯:富商大賈操縱的是物價,國家稅收由政府掌控。

26.答案 C

解析 C 對:從材料可知,武則天通過改革中書、門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級官員也取得與

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的資格,從而使"宰相數量大增",再通過縮短宰相任職時間,來分

散和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從而便於實現對朝政的全面控制。A 錯:實際上中書、門下的權

力被分化。B 錯:統治者的目的是鞏固自身統治。D錯:由材料中"宰相數量大增""更替頻繁"

可知,宰相權力被削弱。

27.答案 D

解析 D 對:根據材料中的描述可知,崑曲在明清時期流行是因為崑曲被視為"官腔""雅樂",

這意味著欣賞崑曲代表著高雅的品位,符合了士大夫的文化需求。A 錯:材料與陸王心學沒

有直接關係。B 錯:明朝時京劇尚未形成,而且材料也沒有體現京劇的信息。C 錯:材料沒

有體現等級觀念。

28.答案 D

解析 D 對:材料中"中國使臣應邀請西方各國駐日公使,'按照萬國公法與評直曲'",說明

當時中國受到了近代外交觀念的影響。A 錯: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強對日本的幫助。B 錯:

從材料可知,琉球國仍向清政府納貢,這說明傳統朝貢體系仍然存在。C 錯:材料只是地方

官員向皇帝提出建議,並非干預朝廷外交事務決策。

29.答案 C

解析 C 對:根據材料中"由於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可知,孫中山認為資產階級革命不能成

功的原因在於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領導不力,"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俄國十月革

命成功是因為有團結而強有力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因此孫中山意在加強革命的領導核

心。A 錯: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他只是從俄國革命中獲取經驗,不可能走無產

階級革命的道路。B 錯: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孫中山不可能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

材料也未體現代議制的相關信息。D 錯:孫中山的革命目標沒有改變。

30.答案 A

解析 A 對:根據材料敘述可知,抗日根據地一個備受欺凌的農民,在得到了尊嚴、權利之


後,就會"具有奮鬥目標",這說明其抗日熱情因自身處境的改變而得到激發。B 錯:材料中

的"減租減息"說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C 錯:國民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當時尚未

完成。D 錯:題乾材料所述情況出現在國共合作抗日時期,所以不能排除國民黨的影響。

31.答案 B

解析 B 對:漫畫以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女性為焦點,體現了女性成為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

A 錯:說法本身正確,但與材料中"量布做新衣"的信息不符。C 錯: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於

1958 年,與漫畫中"1956 年"的時間信息不符。D 錯:不是漫畫的主旨且與史實不符。

32.答案 C

解析 C 對:材料表明,平民與貴族進行長期鬥爭取得的成就是頒佈了一系列法律,恩格斯

的話"貴族和平民……完全溶化在國家中了"的意思是,公民在法律上與貴族平等。A 錯:貴族

仍然享有特權。B 錯:羅馬法體系最終形成是在 6 世紀,與題幹中"羅馬共和國時期"不符。

D錯:自由民獲得公民權是在羅馬帝國時期,與題幹中"羅馬共和國時期"不符。

33.答案 A

解析 A 對:奴隸貿易是歐洲早期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對於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

重要作用。B 錯: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是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與材料時間不

符。C 錯:由題乾材料無法判斷奴隸貿易對英國殖民帝國形成的影響。D 錯:奴隸貿易達到

極盛是因為發展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的需要。

34.答案 B

解析 B 對:材料中小城裡的人對小官吏的各種巴結,體現了俄國專制體制的腐朽。A 錯:

1836 年,俄國處於沙皇專制統治之下。C 錯:果戈裡屬於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該作品批判

了專制體制。D錯:材料體現的是對權力的崇拜,與拜金主義風氣關係不大。

35.答案 B

解析 B 對:根據材料可知,20 世紀六七十年代,聯邦德國、法國、意大利三國農村迅速

實現了機械化,聯繫史實可知這是由於歐洲經濟一體化,促進了工農業等方面的發展。A 錯:

馬歇爾計劃開始實施於 20 世紀 40 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C 錯:題乾材料敘述的是農業的

發展,並不是社會福利制度,且西歐社會福利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普遍確立。D 錯:

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於 1973 年,與材料無關。

41.答案 (1)特點:我國人民最早培育、馴化;種植範圍從中原推廣到南方,開發出各種豆

製品;農書對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推廣,政府推動。

作用:民眾重要的食物來源,使中國人的食物結構合理化;推動了中國農業的發展,備荒物


資。

(2)世界各地的聯繫加強,世界市場的推動;大豆是一種優良作物品種,適宜種植;科學技

術進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廣泛開發。

(3)物種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有助於人類命運共同體

的構建。

解析 第(1)問,"特點"根據材料中"中國是大豆的故鄉"可知,中國最早種植大豆;據"先秦

時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黃河中游地區……唐宋時期……大豆的種植推廣到江南及嶺南"可知,

大豆的種植範圍從中原推廣到南方;據《齊民要術》中的記載和唐宋時期的文獻記載可得出

農書對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推廣,政府的推動。"作用"則要從微觀——民眾食物來源

和宏觀——中國農業發展兩個角度作答。第(2)問,大豆引入美國緣於世界各地聯繫加強;大

豆本身的優點也是其被廣泛種植的原因;再從材料中福特公司對大豆營養價值的開發可知,

科技進步也是大豆受到歡迎的重要因素。第(3)問,注意題幹要求回答"積極意義",可從世界

文明交流,人類文明發展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42.答案 略。

解析 根據材料中張之洞籌建漢陽鐵廠歷經曲折,之後漢陽鐵廠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家大型的

近代化鋼鐵企業,1949 年後收歸國有等信息,可得出籌辦鋼鐵企業要先解決技術和資源問

題、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國近代化充滿艱難曲折、新中國對民族工業的改造

等啟示,然後根據所提取的啟示,運用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證說明。

45.答案 (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業受到衝擊和破壞;改革開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響。

(2)內容:建立統管全國科技工作的機構,恢復、新建科研機構,恢復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加強科技隊伍建設。

影響:實現科技領域撥亂反正,扭轉輕視科技文化的不良風氣;推動科研領域取得重大成就,

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第二句話和所學知識,可以答出"文化大革命"對科技事業的破壞;

再根據 1977~1981 年的國內、國際形勢分析。第(2)問,"主要內容"根據材料中的信息,從

機構和隊伍建設、招生制度、政策等角度概括,注意要點要全。"影響"則要從扭轉"文化大

革命"所造成的不良風氣、推動科學事業發展及現代化建設等角度分析。

46.[歷史——選修 3:20 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 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蘇四國共同簽署了《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戰


後建立一個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奠定了聯合國成立的基礎。1944 年 8~10 月,

中、美、英、蘇四國代表在美國舉行會議,中國代表團提出的關於處理國際爭端的原則等多

項建議後來被納入聯合國憲章,被稱為"中國建議"。10 月 9 日,中、美、英、蘇四國同時

發表了《關於建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的建議案》,確立了未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內容。1945

年 4 月,聯合國制憲會議在舊金山召開,四個發起國的首席代表輪流擔任大會主席,中、英、

法、俄和西班牙文為會議正式語言,設立了中、美、英、蘇、法等 14 國首席代表組成的執

行委員會。6 月 25 日製憲大會一致通過《聯合國憲章》。次日,與會的 50 個國家舉行簽字

儀式,中國代表團第一個在憲章上簽字。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摘編自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

(1)根據材料,概述中國在參與聯合國創建過程中的主要活動。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主要原因。

46.答案 (1)簽署宣告成立聯合國的《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項被納入聯合國憲章的

"中國建議";發表初步描繪聯合國藍圖的《關於建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的建議案》;參與組

織聯合國制憲會議,簽署《聯合國憲章》。

(2)在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戰爭中做出卓越貢獻,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較早提出創建聯合國設

想;積極推動聯合國創建。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蘇四國共同簽署了《關於普遍安全

的宣言》,宣告在戰後建立一個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奠定了聯合國成立的基礎"

得出:簽署宣告成立聯合國的《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根據"中國代表團提出的關於處理國

際爭端的原則等多項建議後來被納入聯合國憲章,被稱為'中國建議'"得出:提出多項被納入

聯合國憲章的"中國建議";根據"中、美、英、蘇四國同時發表了《關於建立普遍性的國際

組織的建議案》,確立了未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內容"得出:發表初步描繪聯合國藍圖的《關

於建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的建議案》;根據"1945 年 4 月,聯合國制憲會議在舊金山召開,

四個發起國的首席代表輪流擔任大會主席……一致通過《聯合國憲章》……中國代表團第一個

在憲章上簽字"得出:參與組織聯合國制憲會議,簽署《聯合國憲章》。第(2)問,首先根據反

法西斯戰爭中中國的貢獻回答,然後概括材料答出中國在創建聯合國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47.[歷史——選修 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無

鉅細,鹹聽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時代,明朝與蒙古部落勢力沿長城相持已近 200 年。1570

年,俺答汗之孫投附明朝,雙方關係頓時緊張,在三娘子的勸說下,俺答汗同意與明朝和談。


明朝送還俺答汗之孫,封俺答汗為順義王,並開放十餘處市場供蒙漢人民自由貿易。每當開

市時,蒙漢人民"醉飽謳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騎,擁胡姬,貂帽錦裘,翱翔

塞下"。在三娘子的輔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區建城,後明朝賜名為"歸化"。1581 年,

俺答汗去世後,三娘子輔佐繼任的順義王,繼續與明朝通好,明、蒙"四十餘年無用兵之患,

沿邊曠土皆得耕牧"。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三娘子能夠推動明、蒙雙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三娘子的歷史功績。

47.答案 (1)多年戰爭,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間商業互市的需求;個人能力與威望。

(2)推動了蒙漢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維護了明、蒙之間的長期和平;促進了草原地區社會

進步。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中明朝與蒙古部落勢力"相持已近 200 年"可知戰亂多年,人民渴望

和平;根據蒙漢人民對雙方互通貿易的反應可以得出雙方商業互市的需求;根據三娘子的歷

史活動得出其個人能力與威望。第(2)問,考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對三娘子應持基本肯定

態度,從整體到局部兩個大的方面分析,整體方面可從蒙漢人民交流、維護明與蒙和平角度

思考,局部方面可從促進草原地區社會進步的角度作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