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縮小公務人員、壟斷行業和其他行業人員的收入差距

第三節 縮小公務人員、壟斷行業和其他行業人員的收入差距

這些年,我國的公務員、水電氣、菸草等壟斷行業基本成了大多大學畢業生首選的職業,很多崗位,幾乎到了千里挑一的地步,可見這些行業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公務員、壟斷行業較高的收入待遇,穩定、輕鬆的工作環境恐怕是對年輕人產生磁力的重要因素。2018年8月6日,江蘇省蘇州市統計局公佈的蘇州機關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遭質疑和熱議,函件公佈的2018年蘇州機關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80227元,同份函件橫向對比:國企為87000元,事業單位為144500元。蘇州市2018年平均工資為年薪86556元。蘇州市機關單位工資是社會平均工資的2倍之多【1】。有報道稱:壟斷行業之一,中國菸草,員工月收入人均近萬元。收入的落差讓其他行業對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產生了極強的心理不平衡。為什麼“職業無貴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行的狀元與那行的狀元又不一樣呢?航天飛機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都有可能引起整個航天飛機機毀人亡,你能說在這顆小小的螺絲釘用處和價值不大嗎?公務員行業工資過高於其他行業,國家公職人員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又談何體現呢?壟斷行業靠政策壟斷賺取高額利潤,員工又是否為國家、社會勞動貢獻比其他行業多呢?

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雛形——巴黎公社被馬克思寫入《法蘭西內戰》的一大亮點:“從公社委員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職人員,都只應領取相當於

工人工資的薪金。”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維埃政權建立後,列寧立即起草了《人民委員會關於高級職員和官員的薪金額的決議草案》,其中提出:“規定人民委員最高薪金無成年子女為500盧布,有成年子女者每個子女贈100盧布;家庭成員的住房每人不得超過一間。”當時莫斯科機械廠工人每月最高工資為480盧布,彼得格列鐵路工人最高月工資為510盧布。可以看出蘇維埃各級黨政幹部最高工資相當於產業工人的平均工資。列寧作為人民委員會主席,每月工資是500盧布,低於辦公廳主任和委員會秘書的工資,同委員的工資一樣多。【2】

我國建國初期,1956年7月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自當年4月1日起施行。在這次工資改革中制定的國家機關工資制度中,按照六類地區的工資標準,國家主席毛澤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國家副主席宋慶齡等1級幹部月薪644元,胡耀邦、鄧穎超等5級部長級幹部月薪414元,喬冠華、江青等9級司局級幹部月薪253元,12級的處長月薪172.5元,15級的科長月薪124元,22級的科員月薪56元,28——30級人員月薪27.5——23元,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之比28:1。當時全國城鎮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1元,略高於大中專畢業生在中央機關、省級機關擔任辦事員的定級工資23級月薪49.5元。【3】

當然,時代不同,現在的物價水平與建國時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的工資水平肯定不可能回到原來的水平,但現在我國有些行業之間收入差距過大,不利於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必須改革現行不合理的一些工資制度以縮小行業差距。建議我們可以國家管理的企事業、行政單位工作人員實行以下結構工資制度:全國性基礎工資(以低保為標準)+學歷工資+工齡工資+崗位工資+地方補貼+績效福利獎金加班補助組成。工資收入的發放可考慮中央、地方、單位分級發放的制度。

全國離退休人員(包括農民)制定統一退休金、醫療報銷發放標準,逐步縮小各行業的待遇差距,最終實現工資收入退休金全民基本平等。

另外,國家企事業、行政單位和壟斷行業工資收入政策的制定,有必要通過人大代表會議審議核定,將這些行業工資收入發放置於人民群眾監督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