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消費貸“低月供”背後可能是高利息

如今,很多年輕人熱衷於超前消費,迷戀消費貸,除了買車、買手機,就連上培訓班、旅遊、美容等,也選擇消費貸,對月月還款習以為常。但經常是,“月供”一段時間後,突然發現不划算了,當初被消費金融公司的“低月供”矇騙了。沒錯,一些消費金融公司的營銷人員,為了拉業務,就是用“低月供”做文章。著重宣傳“月供低”,轉移消費者的注意力,故意對貸款期數、利息、服務費等重要信息避而不談,弄出一本糊塗賬,導致很多消費者還款很長時間後才發現還款總額很大,實際利息很高,還有各種收費等,由此引發大量投訴。

案例一、陳女士投訴某消費金融公司,稱2017年5月在該公司貸款1500元,每期還203元,共11期。當時銷售員只說利息很便宜,後來使用中發現利息很高,總共還了733元利息,多次找該公司詢問情況,回覆是月息2%,其餘都是手續費、管理費等,而在當時辦理貸款時完全沒有告知有這些費用。

案例二、孟女士投訴某消費金融公司,稱2017年辦理了該公司的消費貸款,感覺月供不高,自己能接受。當時說利息很低,後來把錢還完了查詢發現,利息和本金一樣多,雖然寫的利息不高,但是加上管理費、服務費等,實際利率達到了24%。

案例三、劉先生投訴某消費金融公司,稱2018年3月23日購買手機時被該金融公司員工誤導辦理了分期3099元業務, 其中有多項費用沒有告知,包括服務費、管理費、手續費、保險費等,這些費用加起來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利息範圍。

四川消費網提醒消費者:

1、對“低月供”消費貸保持警惕,不要輕信營銷人員的口頭宣傳。月供低不等於利率低,也不等於還款總額少。貸款時要問清楚貸款期數,問清楚是否還有服務費等其他收費項目。詳細瞭解後計算出還款總額,以此來判斷此次消費的可行性。

2、消費貸款本質是預支未來的收入,一定要堅守“量力而行”的原則。在申請時應該控制好月還款金額與月收入的比例,評估未來收入的穩定性,避免情況變化對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3、如果已經使用消費貸,切記及時還款,因為逾期會產生罰息和影響個人徵信,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劉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