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思維——買土豆的故事

簡單來說本質思維可以被理解為探索和發現事物的心理過程,是對現實進行分析和綜合概括反映現實的過程。就現實社會而言,本質思維在實踐活動基礎上由感性認識產生並遠遠超出了感性認識的界限,擁有本質思維能力,我們就會刺破世界外圍虛假的外衣,看見真實的模樣。

本質思維聽起來很虛妄,卻很貼合我們的生活,不如讓我們走近生活來看看到底什麼是本質思維?

有一個很老的職場故事:張三和李四同時受僱於一家公司,拿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後,張三青雲直上,李四卻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闆為何厚此薄彼?

老闆於是說:“李四,你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

一會兒,李四回來彙報:“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老闆又問。 李四沒有問過,於是趕緊又跑到集上,然後回來告訴老闆:“一共40袋土豆。” “價格呢?” “您沒有叫我打聽價格。”李四委屈地申明。

老闆又把張三叫來:“張三,你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 張三也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他一口氣向老闆彙報說:“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袋,價格是兩毛五分錢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價格也便宜,於是順便帶回來一個讓您看看。” 張三邊說邊從提包裡拿出土豆,“我想這麼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賺錢,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賣掉。而且,咱們全部買下還可以再適當優惠。所以,我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話呢……”

看到上面的故事,不知道您是否有感觸,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

1、以李四角度來看:

李四做事完全不用思考,直接按照上級吩咐做事即可,似乎天生腦子裡就沒有揣摩別人的能力,見山是山就是最簡單的。

2、以張三角度來看:

從老闆讓自己去看有賣土豆開始,張三並沒有接到老闆的明確指示,不知道您接著此類任務腦子裡是否有過這些思考?

(1)老闆讓我看是否有賣土豆的是什麼意圖,公司是否要做土豆的生意?

(2)如果我們公司要做土豆的買賣,老闆是否想知道土豆的數量、質量、價格?

(3)如果我們要長遠的做土豆買賣,老闆是否想找到收購源頭?

本質思維探究的就是行為本身背後的真實,有人說看著故事倒退我同樣可以得到此類結論,其實,故事告訴我們並不僅限於這些:

從張三的角度,我是否還可以考慮如果老闆把土豆生意交給我,我應該做什麼?

(1)土豆運輸問題我是否應該考慮?

(2)土豆市場價格波動信息我是否應該收集?

(3)以什麼樣的渠道賣土豆最為合適?是和超市合作還是網店銷售,還是固定攤位?

...

總之,同樣一件事情我們可以考慮的太多太多。

按理說,故事思考到這應該就結束了,但是,故事中老闆這個身份我們是否忽略了?

以老闆的角度來看:

1、李四頭腦簡單,接到任務不會太多的思考,說什麼什麼,但是這類人也有他自己的一片天地,以後公司發展可以把李四放在執行力較強的崗位培養。

2、張三機靈主動自不必說,是領導的得力助手,適合紛繁複雜的任務,但是這種人品性是公司是否著重培養的關鍵。若心正,則必是得力干將:若其心不正,將是大礙。所以張三是否能夠委以重任,要從品性上多觀察,多考量。

作為管理者,老闆的用人風格和理念直接決定了這兩個人的發揮或去留,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領導想為企業培養什麼樣的員工又決定了你會如何看待這兩個人。

永遠記住一個道理:擁有本質思維的能力可以讓我們目光看的更遠,卻不會決定我們人生爬的是否夠高,思維的最後落腳點永遠是怎麼把事情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