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有多大, 問問雷達兵--軍事--人民網

“方位 ,距離 ,高度 ……”某高海拔地域,又一次全要素、全天候實兵演練拉開序幕。

此時,祖國荒漠戈壁、高山海島,都有我們的戰友默默守護戰位,凝望藍天,編織天網,警戒一切來自空天的安全威脅。

“祖國有多大,聽聽西北風;天空有多大,問問雷達兵……”每當這段慷慨激昂的旋律響起,總會讓一代又一代的雷達兵內心激盪起融入骨血的豪情。

時光的年輪又轉了一圈,在戈壁風沙裡、在島礁細雨間、在雪嶺冰川下,他們在守望凝視中,迎來了屬於空軍雷達兵的第70個生日。

1950年4月22日,我軍首個雷達營成立,標誌著空軍雷達兵的誕生。從此,沉寂於歷史的“烽火臺”燃起現代狼煙——電波;一個古老的傳說成為雷達兵的代名詞——“千里眼”。

組建至今,空軍雷達兵砥礪前行、成長壯大,成為我軍戰略預警體系的主體力量。然而,雷達站居高不下的佈防海拔,決定了雷達兵的世界往往意味著偏遠與艱苦。青藏高原之巔、茫茫滄海之濱、西北邊塞之遙,熙攘都市之郊,他們的駐地大多分佈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

像駐守高山、島礁、戈壁、雪原的邊關戰友一樣,他們站立在廣袤大地上,在不為人知的方艙裡,靜靜守望那一片天、一片海,守望高高的雲端、遙遠的極邊。伴著旋轉天線、轟鳴油機,他們點燃青春之火,上演著“千般艱辛萬般難,無怨無悔守空天”的故事。

崇高的土地上,生長崇高的精神,奉獻有時無需豪言壯語,只是平常人生。那一張張老照片,透著歷史泛黃的厚重,整齊地珍藏在榮譽室。

照片裡的老班長,總是簇擁在一起,頭挨著頭,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們眸子清亮,身後澄澈的藍天,彷彿是他們絢爛青春的寫照。遠處的土坯房和幾叢低矮紅柳,透露出大地的貧瘠與荒涼,也反襯出官兵們的樂觀與頑強……

雷達站的老班長指著照片上的人,一字一句地告訴後來者:“這是班長的班長的班長,這是我們老站,是我們的根……”

這根延伸到了絕壁,扎進了沙土礫岩中,支撐起了空軍雷達兵的精神,厚植在一代代肩負祖國空防安全的官兵心裡。

暮色深沉,年輕的戰友還在堅守,凝望一片星河璀璨。天空就是哨位,雲端就是巡邏線。此刻,他們用刻進生命年輪的堅守,為空軍雷達兵的生日獻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