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脫貧攻堅“一盤棋”--吉林--地方--首頁

雙興村4組貧困戶金保國正開著叉車將裝好的菌包放置到一處。記者 龐智源 攝

人間四月,草長鶯飛。

4月14日上午,梅河口市雙興鎮新盛木耳菌包廠裡面一片繁忙景象,鋪了滿地的黑木耳,正在工人的撿拾下收進編織袋中。

“今年,我們打算再擴建幾棟大棚,目前正在施工,在原有基礎上擴大規模,這樣貧困戶分到手裡的錢也就更多了。”雙興鎮副鎮長齊成新告訴記者。

經過4年發展,新盛木耳菌包廠的規模日漸壯大,在這裡,從進場之初就有不少貧困戶在這裡打工,通過免費培訓技術讓貧困戶掌握了一技之長,通過自己的努力賺錢,雙興鎮雙興村6組的貧困戶王洪偉十分滿足,他和記者道出了實情:“菌包廠沒成立的時候,那真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守在家裡想外出打工也不容易,那個時候看著別人吃什麼,自己不敢買。如今不一樣了,一年在這裡打零工就能掙兩萬多塊,夠花了,尤其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錢,心裡花著也舒坦,現在的日子可以說蒸蒸日上。”

“剛建廠的時候,不少貧困戶都來這裡學技術,就像王洪偉,他在這裡當剷車司機,不開剷車的時候就打打零工,還有王有春,被培訓成為了機修工,現在賺的工資是最高的,成為了有技術的工人。”副鎮長齊成新跟記者細數起了貧困戶發生的變化。

走進車間,雙興村4組貧困戶金保國正開著叉車將裝好的菌包放置到一處。

“要不是有了這份工作,三口之家很難餬口,孩子上大學也費勁,現在農閒的時候就來這裡幹活,也不耽誤種地,一個月3300塊錢的工資,足夠家裡花銷了。”停下手中的工作,金保國一臉笑容。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近年來,梅河口市堅持“造血為主”,構建三產融合產業扶貧新格局。連續3年每年設立專項扶持資金500萬元,優先扶持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合作社、種養大戶,對自主創業發展香菇、木耳、棚膜經濟、農家樂項目的貧困戶,給予更加優惠的補貼政策。

推廣“龍頭企業 貧困戶”“合作社 貧困戶”等扶貧模式,完善落實扶貧產業保險等風險防控措施,豐富提升扶貧產業項目的扶貧帶貧方式和能力。派出扶貧產業發展指導員413名,新發展扶貧項目20個,全市扶貧產業項目達到47個。全年產業扶貧收益280.06萬元,人均增收658元。同時,以省級貧困村山城鎮保興村為樣本,探索出產業扶貧新思路、新模式。

無中生有資源扶貧。市委、市政府扶持梅河口燃氣公司開發保興村特有的山泉水資源,注入扶貧資金538萬元、主導產業扶持資金500萬元,並給予貸款貼息、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開發建設總投資3億元的資源型扶貧項目,正式產水以來,日產桶裝水7200桶、瓶裝水14萬瓶,年利潤650萬元,其中30%用於覆蓋全市貧困戶精準幫扶。

有中生新綠色扶貧。採取“企業 村集體 合作社 農戶”的運營模式,在原有32棟香菇大棚和6棟溫室大棚基礎上,規劃投資7500萬元新建300棟高標準溫室大棚,栽培新品種羊肚菌,採取租賃企業分紅,優先僱傭貧困人口等模式,發展壯大菌類栽培扶貧產業。依託7500畝林地,規劃一期打造2000畝環村果園,包括500畝蘋果梨林帶、500畝南果梨林帶和1000畝葡萄園區,把玉米地變成“花果山”。

融合發展旅遊扶貧。保興村緊鄰磨盤湖國家溼地公園和雞冠山國家森林公園,具有發展鄉村遊的天然條件,依託林地產業發展農業觀光采摘遊、依託山泉水項目發展可視化工業觀光遊、依託民宿文化發展特色民宿遊,形成具有保興村特色的農旅融合產業。(記者 隋二龍 龐智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