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您知道不同時期我國疆界有什麼特點嗎?

1983 年,譚其驤主編的 《 中國歷史地圖集 》 出版,反映了原始社會到清末我國疆域政區變遷。在編圖研究中確定了“歷史上的中國”概念,解決了曾長期爭論不休的中國歷史版圖和中華民族界定問題。確定中國境域以 18 世紀 50 年代至 1840 年鴉片戰爭以前的版圖為準,歷史時期在這個範圍之內活動的民族,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 在這個範圍之內建立的政權,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權。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境域形成的幾個時期吧。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您知道不同時期我國疆界有什麼特點嗎?

自然凝聚時期

從中華大地人類文明的出現,到康熙二十八年( 1689 《 尼布楚條約 》 的簽訂,是中國的自然凝聚時期。這個時期的發展歷程呈現以下特點:

“中國”的概念首先在中原地區出現,並形成了獨具特點的以“中國”為核心的“天下觀”;秦漢對中原地區的長期統一,使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凝聚為一體,高度發達的文明成為中國疆域進一步凝聚發展的核心;活動在中華大地上的眾多政權以較強大的政權為核心構成大小不同的藩屬體系(或稱之為政治體),而分別以北方遊牧政權、中原農耕政權為核心的兩類藩屬體系對“正統”的爭奪主導著眾多藩屬體系的碰撞、重組,中華大地上的政治格局由此呈現分裂 統一,再分裂 更大範圍的統一,為中國疆域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動力;中國疆域的形成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而眾多民族或政權對“中國”的認同,以及這些民族相互之間長期的融合,成為中國疆域形成的黏合劑。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您知道不同時期我國疆界有什麼特點嗎?

疆域明晰時期

從康熙二十八年 1689 《 尼布楚條約 》 的簽訂到 1840 年鴉片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中國疆域內部的凝聚依然存在,外部邊緣逐漸清晰,疆域性質也由王朝傳統疆域向近現代主權國家疆域轉化,其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中國邊疆與內地的關係更加密切,已經成為牢固的一體;中國疆域的外緣由於一系列條約的簽訂逐漸明晰,具有了近現代國家疆域的特徵。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您知道不同時期我國疆界有什麼特點嗎?

列強的蠶食鯨吞時期

從鴉片戰爭爆發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期,中國疆域的內部凝聚雖然依然延續,但列強的蠶食鯨吞不僅使外圍藩屬國徹底脫離了中國疆域凝聚的軌道,而且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鯨吞了大量的邊疆地區,中國疆域呈現急劇萎縮的態勢,具有以下特點:

清朝失去了對傳統藩屬國的控制 ,界限也趨向明晰;大片邊疆地區通過不平等條約被侵佔,中國疆域急劇縮小;列強策動邊疆“獨立”,外蒙古等脫離中國疆域形成的軌道;中華民族的形成不僅遏制了中國疆域的進一步縮小,而且抵禦住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您知道不同時期我國疆界有什麼特點嗎?

現代疆域鞏固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維護疆域完整而做的種種努力。這一時期中國疆域雖然尚未實現完全統一,但收回了被列強搶佔的香港和澳門,和多數鄰國的陸路邊界已經劃定,中國疆域進入穩定時期,呈現以下特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與鄰國簽署和平條約的方式,順利劃定了和多數陸路鄰國的邊界;通過艱苦的談判,收回了香港和澳門的主權;中國疆域雖然尚未實現完全統一,但“九二共識”的存在表明實現統一是大勢所趨;新形勢下海疆問題凸顯,維護海洋權益面臨重重考驗。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您知道不同時期我國疆界有什麼特點嗎?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內容為作者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