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被這幾天的“後浪”視頻刺激到難以入睡。所以現在特別想講講航空史上一些“前浪”,沒有這些“前浪”的前仆後繼,也就沒現在這些“後浪”什麼事兒。想看“前浪”最好的去處當然是航空博物館,今天就從中國航空博物館開始。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中國航空博物館正門

不得不說,博物館的位置真是很偏,搭乘公交車要將近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北京市區,不過在市區裡也確實難以找到能容納這麼多飛機實物展品的碩大場地,有利就有弊。說白了,只要想去,再遠的地方也不遠,要是不想去,在眼皮底下也不會留意。參加中國民航博物館,咱們另文再說。

其實我們這個航空博物館在世界航空愛好者圈裡都很出名,成為歪果仁航空愛好者人群來中國拍飛機,看航展的必經打卡之地。因為是別無分號,無論誰只要是想了解中國航空歷史,中國航空博物館就是最集中,也是最直觀的一站。如果我們能在經營推廣上做得更靈活更周到,必然對我們的航空文化推廣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很多人不看的平面圖

展區平面圖很多人不看,但只要看了就會明白,這麼大一片展覽區域,沒有幾小時根本轉不過來。航空君在裡面馬不停蹄不走回頭路的轉了一圈,目標就是每架飛機拍張照,還遇到洞庫維修不開放從而少了一塊,為了這麼點小目標就耗去4小時,中途沒有休息,相機直接幹掉兩塊電池。當然,這可能和5D4相當差勁的電源管理有關。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勝利之火

這裡不用多說,每個航空迷都應該打卡和致敬的地方。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MIG-15

新中國空軍是從戰火中打出來的,當年用代差最小(也可以說沒有代差)的裝備打出了志願軍的威風,到現在還有眾多當年的主力機型MIG-15保存下來,航博自然也非常多。至今航空君還收到過某地發現亟待保護的MIG-15向全網尋求幫助的私信,這麼多MIG-15要是能復原幾架重上天空確實會非常有趣。這片展區裡,幾架MIG-15旁邊就是一大排的殲-5,中國第一種大批量自行製造的噴氣式戰鬥機。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眾多殲-6

殲-5之後就是殲-6,據稱生產量接近5000架,一度喊出“殲-6萬歲”的口號,其實箇中無奈大家都知道。殲-6的改型眾多,航博收集的非常全面。在2010年珠海舉行的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珠海航展”上,曾經有一架嶄新的殲-6進行通場飛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強-5

作為殲-6大改,在航博可以找到好幾個型號的強-5,甚至其原型機,可以看到強-5這個型號的一路演進。特別記得當年小時候在雜誌上看到強-5的照片,“中國終於有了尖頭戰鬥機”,這個念頭能使自己高興好幾天。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初教-6機頭特寫

每一位空軍飛行員學習飛行都是從初級教練機上開始,初教-6作為一種中國自行研製的經典機型,在航博當然可以看到。據聞初教-6已經復產,繼續在空軍序列中擔當其設計之初直到現在都沒有變更過的重任,把一位又一位學子鍛鍊成雛鷹。空軍的“天之翼”飛行表演隊目前使用的就是初教-6。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殲-8

在右側航空科普中心展區的最內側擺放著幾架殲-8,雖然殲-8發展自MIG-21,但在外觀體量上已經放大太多,完全不是一個級別。殲-8作為第一種自行設計的高空高速截擊機有其特殊歷史地位,但客觀來說,整體佈局不甚流暢,許許多多小細節和旁邊的殲-7對比著看是完全一樣的,帶著濃厚的時代烙印。這種看細節,找對比的觀看,也是在博物館看實物的一個特殊樂趣,和網上看圖片的感覺完全不同。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AN-30

除了戰鬥機,航博還保存了眾多中國空軍多年以來使用過的各種輔助機型。AN-12、AN-24,AN-26,AN-30在航博都是一堆一堆的,AN-30的玻璃花房機頭很好認,應該是曾經在中國服役的大部分AN-30都在這裡了。這片區域旁邊還有幾個大機庫沒有開放,令人非常好奇。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直-6

中國開始批量使用直-5作為主力直升機不久,就開始自行研製直升機,直-6已經有原型機試飛,直-7據聞也有一定進展,可惜這些機型後來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下馬。直-6已經開始使用渦軸發動機,跟上世界潮流,不過從後半身看去,直-5的味道還是很濃的。直升機展區除了這些,還有MI-6,MI-8,MI-17等多種機型。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運輸機展區

毗鄰直升機區就是人員運輸機展區,從早期的C-47,C-46,到LI-2,IL-14,三叉戟,還有參加兩航起義的幾架西方運輸機。還有IL-18,TU-104等當年的民航運輸機型。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殲強展區

運輸機展區旁邊就是大片的殲擊機/強擊機等大量作戰飛機展區,被稱為殲強展區,中間的英雄大道通往綜合展館。大道另一側是轟炸機及特種飛機展區,這裡的作戰飛機型號包括了殲-5、殲-6、殲-7、殲-8、強-5,轟-5、轟-6等各種空軍曾經裝備過的機型,還有水轟-5,轟幹-5,無偵-5等特殊機型。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空警一號

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試飛的空警一號是中國空中預警機的初步嘗試,但直到跨入二十一世紀才有成熟的預警機入列。技術的發展確實需要基礎和積累,容不得任何討巧。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殲-7III

綜合展館前擺放了4架殲-7III,這是種曾被寄予厚望,但生產出來就落後的機型。也好在當時果斷放棄,將非常有限的資金和科研力量用到更新型,更有改進潛力的機型上去,航空迷們當然知道航空君說的是哪些型號。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殲-10原型機

步入綜合展館就可以立即看到兩架殲-10原型機,分別是完成型號首飛的單座和一架雙座。這才是中國航空工業真正走上獨立自處快車道上的產品,它們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把他們請進室內好好保藏也是應該的。和室外眾多老式機型不同,這兩架殲-10都有外掛,更加威武。特別記得航空君在這裡一根立柱上發現了一個電源插座,不得不停下來給即將沒電的相機電池充電半小時,才得以熬過最後行程。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殲教-1

殲教-1可以說是鎮館之寶,是中國第一種獨立設計製造的噴氣式飛機,在研製之初就採用了當時較為新穎的兩側進氣,原型機已經試飛成功。可惜這個機型沒有繼續下去,設計師的命運也使人唏噓。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東風101

東風101的首飛時間是1956年7月19日,比殲教-1的1958年7月26日要早。但是東風101是仿製自MIG-17,所以是中國依據蘇聯提供的圖紙而自行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而不是像殲教-1那樣“獨立設計製造”,算不上完全獨立知識產權,地位稍低。後來東風101型號調整為大名鼎鼎的“殲-5”。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王海座機

軍隊的使命是作戰,是打贏,抗美援朝的戰功戰機當然也會好好保存,擊落擊傷9架敵機的王海座機及多位空戰英雄的座機也在綜合展館的室內存放。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上方的螺旋槳飛機就是初教-5

按照輩分來說,1954年7月3日首飛成功的初教-5應該是最老,這也是新中國航空工業仿製成功的第一種飛機。初教-5同樣的2010年珠海航展上進行了通場飛行。當時是初教-5,殲教-5和殲-6依次通場,完成了中國航空史上難得的“歷史傳承飛行”,可惜這種紀念活動再沒有公開進行過。

在“後浪”的節日,聽“前浪”說說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老浪”

轟-6

室內展館還有強-5、殲-8II、殲轟-7、轟-6等多個機型,大多數都是背後有精彩故事的架次。比如執行過氫彈投擲任務的強-5,執行過原子彈投擲實驗的轟-6,還有參加過開國大典的P-51,許許多多。

在這裡,只是挑著展示了中國航空博物館龐大藏品的冰山一角,還有大量歷史機型,機載設備,航空歷史,空軍歷史等眾多內容沒有羅列。洞庫沒有開放實在使人非常遺憾,裡面還有很多國外珍貴機型,也非常精彩。可惜這座寶庫的管理和運行確實有眾多值得提高之處,如果能夠引入民間資本和民間力量參與管理和運營,估計會更加靈活,更加跟上時代潮流。舉個例子,面對如此豐富且內涵深厚的展品,能否考慮引入眾多航空志願者參與講解,他們會比一般講解員更瞭解航空歷史和背景,有更強的航空情結和愛好,更容易使觀眾聽眾被帶入那些波瀾壯闊的故事裡面。這在國外航空博物館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值得我們仔細考慮。

中國航空博物館,期待早日重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