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聞記香鋪


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的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該劇自從在優酷播出後,可以說是火得一塌糊塗~對於這部良心國劇,網友們紛紛讚歎裡面緊張刺激的“長安狼人殺”、高度還原的唐妝、細緻入微的造景……作為追劇成員之一,小編今天不聊“李必的簪子為啥豎著插”,也不聊“水盆羊肉是不是羊肉泡饃”,今天我們從安業坊的“聞記香鋪”說起。

聞記香鋪內景(局部)

雖然只有短短几分鐘的出鏡,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香鋪中懸掛著幾十個香囊,上面標註著各種香料的名稱(據美術指導金楊透露,這些香囊上的字皆為手書)。除了香囊,還有很多存香的漆盒和密封的陶罐,隔著屏幕都能聞見一股香味兒。聞氏獨創“降芸神香”,劇中說此香“調製手法頗為特殊,聞起來有金戈鐵馬之意,且能沾身七日不散”。後來掌櫃聞無忌的女兒聞染在安仁坊開了一家新的聞記香鋪。聞染也靠著香鋪在長安立足了,可見聞染姑娘經營有方啊!

正在調製獨家秘方“降芸神香”的聞染姑娘

除了老闆經營得好,長安百姓的消費水平也很可以!正如馬伯庸在《長安十二時辰·後記》中,說長安是“一個秩序井然、氣勢恢弘的偉大城市,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的諸色人物雲集其中,風流文采與赫赫武威縱橫交錯,生活繁華多彩,風氣開放多元”。

誠然,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興盛的高峰,文化騰遠,威力遠被。作為唐都的長安,儼然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生產力的發展讓商品交流變得非常頻繁,當時的手工業產品消費者多為宮廷望族、名仕富賈,對產品的選擇極為講究。劇中王韞秀質問元載說:“草堂煙百錢一兩,八品俸祿,燒得起?”元載回答自己只看得上最美好的事物,如若沒有,寧可不要。可見上等香料之珍貴和文人品香之格調。

撩得一手好妹的元載又補充道:不以低劣之物代替,方可逼迫自己不斷上進。

其實,中國香文化起源甚早,最初是從祭祀活動中產生,古人焚燒含有芳香物質的植物,以此娛悅神靈、清潔自身。在先秦典籍中可找到許多關於香料的記載,《山海經》著錄植物一百五十多種,分門別類地描述了植物的形態、氣味、習性,其中“佩蘭”“蘼蕪”“川芎”等就被歸類為藥用香草。在《西京雜記》中,記載著長安巧工丁緩“作臥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為機環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於被褥,故以為名。”這說明在漢代人們對薰香及薰香所用的器具已經比較考究了。隨著香文化的逐步發展,各種香學著作陸續問世並盛行一時,南朝宋范曄所撰《和香方》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香學專著。《晉書·賈充傳》載,賈充的女兒將西域進貢的奇香(據傳此香“一著人則經月不歇”)偷出來贈給韓壽,賈充的僚屬“與壽燕處,聞其芬馥,稱之於充”。《顏氏家訓·勉學》篇曾描述當時梁代貴族子弟對柔靡之美的追求,說他們“無不薰衣剃面”。這說明在晉代世族門閥中已形成用香料薰衣的風習。

佩蘭

蘼蕪

川芎

紫蘇

細辛

樟腦

古人認為香料具有多種功能:一是用來祭祀;二是用以清心、怡神、養性;三是可以祛邪辟穢,益身心而療病疾。因此,香料與人們的生活變得息息相關。除了祭祀用香,生活用香和醫療用香也因其自身的實用性而在香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普通薰香(在香爐中燻燒香料),還會佩帶精緻的香囊、香包,沐浴時也會將香料加入水中,甚至經常服用一些芳香藥物。唐宋以來,從域外進口的香料越來越多,王公貴族對香料的靡費也越來越嚴重。

有些香料用來薰衣,有些香料當用來吃!

靡費~確實靡費~

公元六世紀,薰香與佛教文化同時傳入日本,至日本平安時代,薰香開始成為日本宮廷貴族文化的標誌之一。古典名著《源氏物語》多次描述王公貴族學習唐人舉行“香會”(即薰香鑑賞、“斗香”)。在第三十二回《梅枝》中,講述了明石小女公子(源氏和明石姬的女兒)舉行著裳儀式前,源氏命人取出以前中國舶來的香料,並誇讚其“優良可愛”;而他自己也獨自在一間別室中“悉心調製仁明天皇承和年間秘傳下來的兩種香劑:‘黑方’與‘侍從’”,這兩種香劑製成後,盛在瓷器內,須埋在水邊土中,春秋埋五天,夏日埋三天,冬日埋七天。書中還提到同一種香劑,因人趣味不同、分量差異,而濃淡各別,饒有趣味。源氏請來他的好友螢兵部卿親王評判大家所制香料優劣,螢兵部卿親王說槿姬的黑方“幽雅沉靜,與眾不同”,源氏的侍從“最為優良,文雅可愛”,紫姬的香劑“梅花”氣味“爽朗而新鮮”“珍奇”,明石姬自制的“百步”香“香氣馥郁,異乎尋常”,可見各種香劑都是互有短長的。

研磨成粉的各色香料

我國對香料的認識和使用由來已久,日本學習唐人薰香也自是無疑了。可現在提起“香道”,恐怕人們更多想到的是清新文雅的日本三道(茶道さどう、花道かどう、香道こうどう)中的香道。我們不得不承認,唐朝的薰香經“和風”薰陶,在日本形成一種聞香風習,日本人民為此高雅之事制定出了一套高深的禮儀規則,最終發展成現在獨特的藝道。正如高曉松所說,日本就像是唐朝的琥珀,它把唐朝凝固起來,讓我們今天看到這塊琥珀時,還能看到那個栩栩如生的唐朝模樣。

《源氏物語》中的唐代影像

“除卻使君外,何人能賞心?梅花香色好,惟汝是知音。”(《古今和歌集》)在現有文獻中,香料的種類不勝枚舉,我們先來看一丟丟~看看能不能找到你的“知音”~

聞香

瑞龍腦 茵犀香 石葉香

百濯香 鳳髓香 紫述香

都夷香 荃蕪香 瑞麟香

月支香 振靈香 返魂香

龜甲香 沉榆香 衡蕪香

百蘊香 龍文香 迷迭香

曲水香 雀頭香 安息香

蓬萊香 思勞香 橄欖香

這到底是啥香!?是不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本期為大家上新的這本《香學匯典》正好可以為你答疑解惑!點擊下方圖片,進入“中華經典古籍庫”閱讀吧!

點擊封面,開“燻”吧~

說了香料,我們順便說說焚香的器具。常用的香爐一般為銅合金鑄成,如前面提到的臥褥香爐,宋代以後陶瓷香爐的樣式更加豐富。一般香爐由爐身、爐蓋、爐足三部分構成。爐身中空用以燃香,蓋上多孔竅,香菸得以漫逸而出。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一件錯金博山爐,爐身上部和爐蓋鑄成陡峭峻拔的群山,通體飾以錯金流雲紋。據說爐蓋因山勢鏤孔,山間神獸出沒、虎豹奔走,還有小猴或蹲踞或騎坐,活靈活現。(誰有機會可以去博物館轉一轉,順便幫本庫收集些文物照片)

西漢錯金博山爐,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唐宋以來的香爐多製成狻猊、麒麟與鳧鴨之狀。詩詞中經常提到的“金獸”“金猊”“玉鴨”“鵲尾”等便是指此類鳥獸形香爐。是不是瞬間就想到了易安居士(小編的女神)的詩篇?來來來~我們一起朗誦《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止不住地想再回味一下女神的《浣溪沙》,真是別有一番傷春小調: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燻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闢寒無。

聞香,聞記香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