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超級服務器”一樣工作,抗疫醫生獲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是發熱門診搶救病人的一線大夫,也是隨訪病情的“接線員”;能幫援非醫療隊進行遠程培訓,也能為智能巡診機器人貢獻科研力量……在疫情期間,北京積水潭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程洋身兼數職,37歲的他成了團隊中最值得信賴的人,被同事稱為“超級服務器”。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程洋獲得第34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在他看來,80後、90後青年正逐步擔起社會責任,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像“超級服務器”一樣工作,抗疫醫生獲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程洋做診後電話隨訪。受訪者供圖

曾連續工作30個小時 凌晨繼續搶救病人

去年下半年,程洋前往德國訪問學習。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作為長期在呼吸重症監護室工作的大夫,程洋覺得自己有責任到一線去。他申請暫停學業,回國的第二天,向醫院請纓到武漢戰疫。

“17年前的非典時期,還在讀大學的我對前線大夫很敬佩,也很好奇,他們都不怕危險麼?在這些年的實際工作中,我才逐漸感覺到。一旦有疫情,醫生是嚮往去前線救治病人的。如果不能去,我的職業生涯就像有點缺憾一樣。”

根據工作需要,積水潭醫院安排他在發熱門診工作。雖然沒能如願前往湖北,但駐守醫院首道“關口”也很重要。程洋每天在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接診病人、篩查疑似病例、進行核酸檢測和治療救治。

像“超級服務器”一樣工作,抗疫醫生獲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程洋在發熱門診接診患者。受訪者供圖

程洋說,發熱門診的醫務團隊來自各個科室,專業背景不同。在疫情初期,他作為醫院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核心組成員,要承擔院感防護培訓、制定修改診療方案和處置流程等多項工作,工作強度很大。

“2月初的一天,我連續工作了30個小時,回到醫院休息區就躺下睡著了。凌晨一點多,發熱門診打來電話,說來了一位呼吸困難病人,血氧飽和度很低,隨時有生命危險。”程洋馬上趕到門診,換上防護服對病人進行搶救。等到患者轉危為安,已經是凌晨5點。疲憊不堪的程洋只睡了兩個小時,又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中。

像“超級服務器”一樣工作,抗疫醫生獲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程洋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搶救患者。受訪者供圖

身兼多職的“超級處理器”

在同事眼中,程洋是身兼多職的“大神”和“超級處理器”,是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除了是發熱門診一線大夫,他還是院內會診專家組成員,年輕大夫處理不了的疑難雜症,他要參加會診。非洲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後,程洋成了培訓專家,為由積水潭醫院組建的中國第27批援助幾內亞醫療隊進行遠程在線培訓。

他也是“電話隨訪員”。“很多病人通常來醫院看一次病,為了總結經驗,我主動承擔了診後電話隨訪工作,在病人就診1-2周後打電話,追蹤病情和愈後情況,為下一次接診和會診提供經驗。最多的一次,我給病人打了3個電話。”

在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領導的科技攻關團隊中,程洋還承擔了科研任務。他說,目前醫院研發的“智能巡診機器人”已經完成功能測試,機器人可以在病房自主建圖,自主規劃路徑,自主行走,進行醫用器皿的視覺識別和機械臂自主抓取,完成醫療廢物的遙控自主轉運,減輕隔離病房內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和降低感染風險。

■ 對話:

除了治病 也“治心”

新京報:在診療過程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麼?

程洋:病人緊張焦慮的心態,對於疾病的未知、恐懼和無助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曾經在發熱門診接診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他害怕得全身顫抖,那個場景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還有一個病人,10天做了3次肺CT,沒有任何問題,但他說過幾天還要來做檢查,無數次檢查也不能緩解焦慮的心情。我剛去發熱門診時,發現病人的心率都很快,最高能到每分鐘170。這些都反映出在疫情下,患者普遍處於緊張狀態。

對我來說,首先要在醫療本職工作上,儘快緩解病人的病症,同時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病人交流,進行耐心細緻的心理疏導,幫他們“減壓”。

新京報:

疫情期間,你是否和在德國的華人溝通,介紹了一些防疫經驗和方法?

程洋:華僑和留學生很愛國,我在德國參加了柏林華人合唱團。我瞭解到,2月初,很多留學生買口罩向國內捐贈,由於限購,大家輪流排隊。我也給當地華人介紹了一些防範方法。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青年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作用?

程洋:青年人不僅是在抗擊疫情發揮作用,也是全社會的中流砥柱,北京援鄂醫療隊中就有很多醫護人員是青年人。通過此次抗疫,很多的80後、90後展現了他們的能力,用實力證明他們是可以擔當重任的。

■ 人物簡介:

程洋,1983年生,北京積水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他主要從事呼吸內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參加工作十餘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年接診患者8000餘例,年成功搶救危重症患者300餘例。疫情期間,他在發熱急診接診患者近5000例,無一例漏診誤診,無一例死亡病例。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丁天 校對 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