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清平樂》中茂則的“反叛”其實是有些突兀的,他和皇帝一起長大,是怎樣的情誼,怎麼就能因為對皇后一見鍾情就背叛了宋仁宗了,怎麼就能即使查到宋仁宗的殺女仇人,而坐視不管?這邏輯性在那裡?

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官家太難了,誰能理解他,誰能幫幫他,只看到一個個的背叛。感覺官家在後宮好像拿的是反派劇本,人人都背叛他,而皇后是正面角色。

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其實可以把張茂則換成是自始至終都是皇后身邊的人,或者只是宮中的一個太監而不是從小跟著皇帝長大的,就合理很多了。不然的話,張茂則和宋仁宗的情感應該比宋仁宗和晏殊的情感還要深才對,所以張茂則的背叛說不通。

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如果張茂則只是皇后身邊的人,或者只是普通太監,那麼他的戲份肯定不如在皇帝身邊多。包括各種加戲的,都要跟皇帝有點關係才行。所以才成了這個鬼樣子。

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清平樂》中官家的一生怎麼說呢,他一開始就是皇位唯一的繼承人,他身後又沒有自己親生的皇位繼承人,他上位後雖然不是一個沒實權的皇帝,但的確還是比一般的皇帝更加孤家寡人一些的,有他的不同尋常之處。而他受到的皇家思想體系的教育和訓練也是比較完整的(畢竟劉娥和晏殊都是帝師),群星璀璨的朝堂出在他治下也不是偶然的,應該是相輔相成吧。

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劇中傳達的意境是,太平盛世其實是以皇帝的博大胸懷和隱忍為代價換來的。皇宮裡的皇帝隱忍、智慧、善良,心懷仁義,而外面又是大宋的背誦天團,名人輩出。東京汴梁在這和平的盛世極盡繁華。

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這皇宮本身就是一座孤城,雖然皇帝貴為天子,但是作為仁君他們也要上敬天命、下畏人言,遵守住在這座城裡的皇家規矩,才可以安撫城外的百姓,宋仁宗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他對皇權的運用還是有節制的,也願意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尋求一個相對清平的盛世,至於藏在這些背後的私人的情感,註定有所犧牲。

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可以說《清平樂》絕對是一個近期最重要的古裝劇了,而且對歷史的還原在業內的評價是“以後拍宋朝的片子都要想一想了,標準抬得太高了。”這種程度。 其實我很悲觀,因為如果清平樂無法達到商業上的盈利,所有的製作公司在沒有政府扶持的情況下,短期內都不會投拍歷史劇了。古裝劇就只有言情、耽美、架空和宮鬥可以看了。

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因為拍一部40集的古裝歷史正劇,成本可能是拍言情劇的幾倍甚至十倍。但收視率如果還比不上言情小甜劇,你說資本怎麼看。 正午在這裡是有野心的,也確實擔了風險。所以我才會比較同情他。不過劇的質量確實是沒有達到預期。

清平樂:茂則的“反叛”有些突兀;該劇質量未達預期但需要支持

這種劇就是投資大回報率低甚至不確定的,哪個公司不吃飯不要錢?你落到每個做燈籠的人,做衣服的人,現在這個形勢下有飯吃就不錯了。橫店群演都去拍某音了。 加上現在古裝劇配額限制。真的難。 我個人認為,正午在之後可能不會再有古裝劇了。短期內不會。現代劇可以放廣告,投資少,賣得快,賺得多。但這是商業邏輯,沒辦法,所以還是給這部劇更多的力所能及的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