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理:為什麼孩子捱打不敢還手?怎麼教孩子有效防衛?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授權請關注【五花馬積極心理】

育兒心理:為什麼孩子捱打不敢還手?怎麼教孩子有效防衛?

曾經有家長問,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小區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每每碰到別的小孩子欺負他,他就是不敢反抗。輕一點的比如別人搶他的玩具,排隊玩滑梯、後面的小朋友推開他先玩,家長覺得重一點的就像:別的小朋友在他耳朵邊大吼大叫,甚至動手打他了,孩子都是不知道還手,不知道反抗,搞得家長很是著急。

其實類似的情況其他家長反饋也還有很多,比如說,有的孩子被人推搡了就躲躲閃閃,不敢表示不滿,有的孩子被人往頭上倒了水和土,也不知道反抗。情形不一而足,但是大體上都體現了一個狀況就是:當孩子被冒犯、被侵犯的時候,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不能有效的表達不滿,也不會對自身進行防衛。

育兒心理:為什麼孩子捱打不敢還手?怎麼教孩子有效防衛?

這種情形是因為什麼呢?

曾經跟幾位有類似情況的家長探討過他們的家庭教養模式。從中可以找到一些原因,看到一些端倪。

比如,一位家長,曾經看到孩子被其他小孩在耳邊大吼,她覺得孩子已經很難受了,但是依然茫然傻笑,所以導致對方小孩就一直在他耳邊叫,取樂。但是他兒子呢,除了傻笑,就一點兒反應也沒有。家長看得很著急。

育兒心理:為什麼孩子捱打不敢還手?怎麼教孩子有效防衛?

我和這位家長有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她說家裡一直都非常強調正面管教、父母也都是素質不錯的白領,出現矛盾也會比較剋制。家庭氛圍比較溫馨,教導孩子也是一直強調孩子要有禮貌、有教養。

然後我問那個家長一個細節,我說:“當時你看到了另外一個孩子在你孩子耳朵邊使勁大叫,那你的反應是什麼呢?”

這位媽媽說,她的反應是,跑過去找到叫嚷的那個孩子的家長,和對方家長溝通,對方家長才把自己的孩子帶走,不再騷擾她的兒子。

我說:“你看啊,你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也都是隻用語言溝通,沒有身體動作的直接反應的。”

育兒心理:為什麼孩子捱打不敢還手?怎麼教孩子有效防衛?

她有點困惑,問我:“那難道我要直接打那個孩子嗎?”

我說:“當然不是,但是比如換另外一個人,看到別的小孩在欺負自己的孩子、或者對自己兒子有不好的舉動,他可能會先把欺負人的孩子抱開,或者把自己的孩子抱起來,或者家長直接把他們分離開,擋在他們中間保護自己的兒子。這些雖然沒有肢體暴力,但是對孩子來說,都是有示範效應的肢體反饋。”

而如果你在家教導孩子要有禮貌、家裡人對孩子都很溫柔,沒有類似的情況,在外面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你的示範也是用語言去溝通而不是身體的直接反饋,那麼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家外,都沒有得到過相應的示範和更談不上訓練,肯定也就不會有反抗防衛等肢體上舉動。”

怎麼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呢?

家長可能首先要分辨一下,你認為孩子受欺負是你自己過於敏感還是客觀事實,避免因為家長的過度保護欲導致對孩子們之間正常的打打鬧鬧有過度的解讀和敏感。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很受欺負了,問孩子自己,孩子覺得沒什麼,這個可能就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需要面對的自己的情緒、解讀的問題。

如果的確是孩子也覺得感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反抗,那麼發現了長時間這樣情景的存在可能家長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培養的過程中,是不是有類似的情形。

怎麼才能讓孩子既懂得保護自己、又不去欺負別人呢?

其實孩子們的肢體接觸、打打鬧鬧只要孩子們自己沒有主觀感受上的不好,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去摸索。尤其是男孩子,通過彼此間肢體的接觸,能夠促進他們的發育成長。

育兒心理:為什麼孩子捱打不敢還手?怎麼教孩子有效防衛?

在理念上,可能家長要知道,讓孩子們展現一定攻擊性,無論是肢體上、還是語言上的,不是壞事情。總是要求孩子溫和、禮貌待人,第一,未必是孩子本身的性格,第二,從來不知道如何面對衝突、處理衝突,反而不利於孩子應對各種未來可能出現的複雜關係。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可以多增加孩子的運動體能方面的一些練習,逐漸養成身體的本能的反饋保護自己,另外也可以在家中增加一些模擬訓練,把你期待的孩子的反應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中,教給孩子,這樣才有可能讓孩子們在下一次受欺負的時候,有一些可以防衛的基礎。

育兒心理:為什麼孩子捱打不敢還手?怎麼教孩子有效防衛?

網上關於別人打孩子、孩子是否要打回去的討論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育兒的價值觀,這是個人的選擇。我到是覺得雖然不一定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但是必要的、及時的身體上對自己的防衛反饋機制一定要有。

如果你從來沒有教導過孩子如何去面對欺負、如果你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失去他的攻擊性和防禦性,那麼就不要怪孩子受人欺負的時候不知所措。

-------------------

親愛的家長們,你的孩子是否被人欺負過?你是怎麼處理的、怎麼教孩子的呢?歡迎留言討論、提問,精彩、有價值的問題我定期整理,寫文回答。

--------------------

歡迎關注【五花馬積極心理】

如果您對本文感興趣,歡迎留言討論、讚賞+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