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深處脫貧戶勞動節剪影

呂梁深處脫貧戶勞動節剪影

新華社太原5月3日電題:呂梁深處脫貧戶勞動節剪影新華社記者梁曉飛臨近“五一”,呂梁山深處宋家溝的天氣才暖和起來。“五一”假期,正是當地農忙時節。一大早,64歲的沈姚付就扛著鋤頭和耙,到兩公里外的自留地裡翻土,準備春播。沈姚付是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口子村的貧困戶。三年前,他還住在嵐漪河對面的土坯房裡,平時吃水要趕著毛驢去拉。2017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沈姚付搬到了立地條件更好的宋家溝村。靠著發展鄉村旅遊,這個小山村成為岢嵐縣第一家3A級旅遊景區。搬進新家第一年,老兩口就在村廣場旁支起小攤賣涼粉,一個夏天最多能掙1萬多元。不等不靠,手腳勤快,一年多前,沈姚付順利脫貧。再過一個多月,宋家溝村的旅遊季就開始了。這段時間裡,老沈要趕著忙完地裡的農活,備好做涼粉用的馬鈴薯粉、豆麵。在他的帶動下,村裡擺攤賣涼粉的已經有20多家。51歲的侯東和媳婦吳美蘭也沒有閒著,他們鑽進大棚,修剪綠油油的葡萄架。“巨峰、玫瑰香、美人指,種上第二年就掛果了,一年也有2萬多元收入。”在前幾年的一次車禍中,侯東左腿受傷,被鑑定為四級傷殘。“咱身體有點毛病,更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和媳婦承包了兩個大棚,還養了十來只羊,種植養殖一體化,羊糞成了天然肥料。在宋家溝村的街道上,一家名叫“宋鄉情”的電商體驗店引人注目。20多平方米的門店內,兩排貨架依牆而立,上面整齊地擺放著包裝精美的當地特產,有胡麻油、紅芸豆、羊肚菌和銀盤蘑菇等。29歲的康衛東是這家門店的主人,他正在網上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康衛東原本家住岢嵐縣水峪貫鄉張家溝村,2017年通過整村搬遷,他們家搬進了縣城小區。由於家貧,康衛東14歲就被迫輟學,踏入社會。他開過挖掘機、裝載機,學過電焊,下過煤礦,做過水果批發生意,幾乎跑遍了半個中國。2017年,康衛東來到宋家溝村創業,當年銷售額就達35萬元。去年,這一數字增加到52萬元。“我們是追夢人,也是農民的搬運工,今年打算在全縣再開12家電商體驗店,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康衛東說。走在宋家溝村寬敞整潔的街道上,似乎每個人都在為了豐收而忙碌著,遠處的呂梁山越發顯得生機勃勃。(完)

來源:新華網山西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