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哈薩克民族在自己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具有獨特而又濃郁民族色彩的飲食文化,而且繼續不斷地發揚光大。哈薩克民族一直將牧放牲畜,發展畜牧業當成主要的生產方式,從而使之成為生活的支柱,所以也與之息息相關。哈薩克民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滲透著畜牧業和草原遊牧生活的濃郁色彩。例如,大多數的哈薩克民族飲食都與畜產品肉、乳汁有關。牛、馬、綿羊,山羊,、駱駝的肉和乳汁是哈薩克民族飲食的主要原料,他們的主要飲料是乳汁、柯莫孜、舒巴特,食物則是用乳汁為原料製作的酸奶疙瘩、奶酪、蘇孜別、葉吉蓋、傑尼特等等,也就是說,畜牧業從來就沒有遠離過哈薩克人的生活。哈薩克人將乳汁和肉當成食物,同時也當成藥膳來享用。哈薩克人知道在草原上飲喝純淨的河水,啃吃豐茂的綠草,漫步遊牧的四畜肯定也吸收許多具有藥用價值的牧草。患了感冒的時候,人們會用綿羊的鮮肉湯來治療。又會用駝乳釀製而成的柯莫孜來治療肺炎、哮喘等疾病。大概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哈薩克人將牲畜的乳汁通稱為“潔白”,並加以珍視,嚴禁踐踏、潑灑和浪費潔白的乳汁。所謂的“潔白”具有神聖和生命的支柱這樣的涵義。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所謂的肉就是宰殺四畜之後的各個部位的肉。肉質及其化學成分一般與牲畜的種群、畜類、性別、口隨及其營養有關係。圈養牲畜的肉質中平均含有52.8―73.7%的水汁,15―20.3%的鉀,所以各種畜肉的肉質和味道各不相同。肉類的營養價值極高,可以製作出很多肉食品。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哈薩克民族通過總結享用乳汁和鮮肉的實際經驗,製作出了各類豐富的飲料和食品。他們用畜肉做烤肉、肉灌腸、炒肉片、煮肉等飲食,用乳汁製作各種飲料和食品。

哈薩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不僅從事畜牧業,也侍奉土地,種植莊稼以及園林。同時,也用糧食與各種水果製作各種美味佳餚。例如,羊肉炒土豆、馬肉炒圓蔥、肉饢等等食物。

根據成份,哈薩克民族的食物可以分為肉食品、糧食食品、乳製品和綜合食品。

乳製品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初乳

人們將剛產崽的乳牛、乳羊、乳山羊最初的乳汁叫做初乳,初乳比較濃稠,呈乳黃色。賢惠的主婦們會用牲畜已經風乾的大腸裝上初乳,把口封好,用水蒸煮,或者放進正在煮著的鮮肉湯裡,這樣初乳就會結成塊熟透,這就叫蒸初乳。初乳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乳製品。

每當春季接羔育幼的時候,哈薩克人會為客人蒸初乳加以款待。

初乳也可以煮熟了之後直接飲喝。接羔育幼的季節就是哈薩克人蒸初乳,喝初乳的季節,初乳只能蒸著或煮著來吃,不能兌在茶水裡飲喝,因為兌在茶水裡的初乳會變成小顆粒使茶水邊的混濁,而且也無法為茶水上色。春天青黃不接的時節,早晨喝一碗初乳整天都不會感覺到餓。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酸奶疙瘩

當酸奶被倒入皮囊裡搗動相當長的時間之後,乳汁與脂肪會被分離,取出製作好的酥油之後,主婦們會將皮囊裡的厄熱克特倒進大鍋裡煮沸好長時間,這樣會煮出厄熱克特的黃水來。然後,又會用布袋將煮沸之後的厄熱克特裝起來掛著,等除去其中的水份之後,就會留下酸奶酪。主婦們會將大塊兒的酸奶酪掰成塊,然後放在晾架上晾乾,這就是酸奶疙瘩。也可以將擠去水份的酸奶酪用手製作成圓形的酸奶疙瘩晾乾。

酸奶疙瘩是哈薩克民族乳製品中最基本的一種食物,所以哈薩克民族有這樣的諺語,六塊酸奶疙瘩就是飯。

酸奶疙瘩不僅是食物,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常信用酸奶疙瘩,可以調節人的內分泌系統,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尤其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種腺體的功能。由於酸奶疙瘩的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可以預防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等疾病。

哈薩克人出遠門、去遠方打獵,或者冬季去遠牧地放牧,多依靠酸奶疙瘩和燻乾肉來生活。古代的時候,哈薩克人夏季製作許多酸奶疙瘩,晾乾放好,整個冬季都以此來填肚。晾乾的酸奶疙瘩可以存放很長的時間而不會腐壞變味。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奶酪

夏季天熱的時候,哈薩克人將厄熱克特煮沸之後除去其中的水份,將剩下的酸奶酪掰塊,放在晾架上曬乾,做成酸奶疙瘩。而到了秋季天涼的時候,就將酸奶酪放進風乾的羊肚腔裡,放進鹹鹽,然後保存好,到了冬天,就調在肉湯裡或者放進各種粥裡來吃。

與其將晾乾的酸奶疙瘩泡軟來食用,當然還是這種酸奶酪用起來更方便。人們在做大麥粥、麥粥的時候,也將酸奶酪調到粥裡來食用。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酸奶疙瘩粥

這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飯食,多在冬季製作,哈薩克人將這種粥叫做冬天的柯莫孜,因為酸奶疙瘩粥即是飯食,也是飲料。

製作酸奶疙瘩粥的時候,先在鍋裡倒上適量的水,再灑上一些麵粉來煮沸。然後把水放涼,再加上酸奶疙瘩並攪動,過一陣子,酸奶疙瘩就會泡軟,變成小塊,使湯濃度變稠,發出酸甜的味道。這時,可以在裡面再加上小米或大米繼續煮沸,然後再加上油渣子調味。這就是所謂的酸奶疙瘩粥。

酸奶疙瘩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以前人們在遠牧放牧的時候,會帶上酸奶疙瘩和大米、糜子來製作酸奶疙瘩粥,這種粥即能填飽肚子,又能禦寒。

製作酸奶疙瘩粥所用的酸奶疙瘩泡軟之後,最後就會變成鵝卵石狀的小塊兒,這種酸奶疙瘩叫瑪裡塔。冬天,牧馬人會在口袋裡裝一把瑪裡塔,當作食物來吃。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酸奶醬

天氣涼爽起來之後,將發酵的酸奶盛在布袋裡,將水份除去,然後調進食鹽,裝在風乾的羊肚腔裡放好。這就叫酸奶醬。由於酸奶醬是用沒有經過奶油分離的酸奶做成的,含脂較多,營養頗高,可以放進小麥或大麥粥裡食用。

酸奶醬即是食物,也是飲料,也是藥膳。患有高血壓症的病人如果整個冬天都在食用酸奶醬,或者在飯後吃一點酸奶醬,他的血壓很自然地就會降下來。所以酸奶醬對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食物。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鮮馬奶

人們將剛剛擠出來的馬乳叫鮮馬奶,併為清理腸道而飲用。鮮馬奶對便秘的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藥膳。如果每年都飲喝一次鮮馬奶清理腸道,那麼,可以預防許多疾病。鮮馬奶味道甘醇,飲用方便。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吐木巴

裝在皮囊裡已經發酵的柯莫孜經過一晝夜之後,就會產生沉澱現象,其中的固體物會沉澱在底部,而乳黃色的汁水浮在表面,這種黃色的汁水就叫吐木巴。早晨,在搗動柯莫孜,準備調製飲用的之前,有人會讓主婦倒一點吐木巴喝下去,以便清理腸胃,而不是為了解渴或者食用。那些懷疑自己的胃有毛病,或者胃納不良,容易積食的人會用此來清理腸胃,許多有胃病的人通過飲喝吐木巴而治癒。所以,吐木巴只為治病而飲用。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紅奶酪的汁水

春季時分,製作紅奶酪將煮好的奶酪撈出來之後,鍋裡會留下濃稠的黃色汁水,這就叫紅奶酪的汁水。在煮熬紅奶酪的時候,腸胃不好的人,還有想清理腸胃的人會飲喝這種汁水。古代的時候,人們至少一年飲喝一次這種汁水來清腸,以增強體質。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馬錢子牛乳

牛乳可以做酸奶、酸奶疙瘩和酥油等乳製品,同時,也可以在牛乳里加上草藥馬錢子,再進行發酵,當做柯莫孜來飲用。這樣飲用即可以解渴,也有治病的效果。馬錢子牛乳對肺部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有奇特的療效,也有降壓作用。

現在的鄉村不像以前,不是經常有柯莫孜可以飲用,所以有許多老人都飲喝這種牛乳加馬錢子發酵之後的飲料,這非常有益於健康。

過去的時候,患了肺結核病的人會專門製作這種飲料飲喝,用於治療。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阿哈德克

這是一種用羊乳製作的食物。製作時,先將羊乳煮沸,再將之發酵做成酸奶酪,並趁熱在裡面加上酥油攪拌均勻即可。阿哈德克一般給老年人和小孩子食用,有時,主婦們也會做出這種食物,帶上去拜訪那些剛剛搬來定居的牧民們。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霍熱克德克

這是一種將燒燙的石塊放入盛在木盆或者其他器皿裡的乳汁中,將乳汁燒沸得到的食物。在山野放牧的人們,擠出乳汁之後,將石塊燒燙放入器皿裡的乳汁裡,使之煮沸,然後食用,這種食物做起來方便,營養價值也很高。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蘇孜別

製作蘇孜別時,先用乳汁製作酸奶,然後將酸奶放粗布袋裡,掛上兩、三天,將其中的水份過濾乾淨,之後就會剩下酸奶的乳酪成分,再加上一些食鹽攪拌均勻備用。蘇孜別是一種開胃食物,也有極佳的調味功能,人們常將蘇孜別與其他食物拌在一起信用。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托爾塔,脫水酥油,

將酥油放入鍋裡煮沸之後,水份會被燒乾,留下濃稠的油脂,這就叫托爾塔。托爾塔味酸可口,可以開胃,或抹饢來吃,由於某種需要,主婦們常做這種脫水酥油,托爾塔。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蜂蜜奶皮

這是一種鮮美可口的食物,先將生奶皮積攢起來,然後放入鍋裡煮沸,再加上蜂蜜,灑點兒麵粉進行攪拌。蜂蜜奶皮一般給體弱多病的老人,正在成長的小孩,或者給貴客食用。

輔助食物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糜子粉

這是哈薩克人自古以來就製作食用的一種食物,用糜子做成,沒有脫殼的糜子叫黑糜子。製作糜子粉時,先將糜子弄乾淨,再放入大鍋裡煮沸一段時間,等糜子殼兒裂開了之後,就撈出來過濾,然後再放入大鍋裡炒,用炒板來回攪拌翻動,不讓它糊掉。炒好之後,放在舀裡搗砸去殼,只留下糜子核兒,這叫搗制糜子。然後取出糜子篩去糜殼和雜質,並再次放入舀裡搗砸,這叫去殼糜子。主婦們常用這種糜子製做傑尼特、加爾瑪、糜子粥、奶粥、蒸糜羔等等民族風味食物。還會將去殼糜子與乳汁、奶皮和酥油拌在一起食用。

克里蘇克

這是一種用糜子做成的美味又珍貴的食物。製作時先將備好的糜子放入舀裡,再加入煮熟了的熟奶皮或者生奶皮,然後搗砸。經過相當時間的搗砸攪拌,克里蘇克就製作好了,將克里蘇克取出來放入器皿中就可以食用。人們也常將克力蘇克捏成疙瘩給孩子們吃。

好吃又能保健的——哈薩克傳統各種美食

傑尼特

這是一種用炒麥粉、糜子粉、奶酪粉、羊尾巴油、砂糖、葡萄乾等七種食物做成的美味食物。一般的家庭都會為冬天準備傑尼特,並存放。傑尼特的營養價值比酥油要高,所以只用來款待貴賓或者在喜宴上食用。傑尼特、葉吉蓋、酸奶疙瘩、奶酪是哈薩克人家餐巾豐盛的標誌,也能體現戶主慷慨大方的胸襟,也是尊待客人的象徵。

米吉瑪

從烤鍋裡將熱饢取出來,掰成小塊,再加上酥油用手使勁擠壓攪拌而做成的速食就叫米吉瑪。

哈爾瑪

這是一種用魚做成的食物。魚做好吃得差不多的時候,人們就將魚骨收集起來,放進鍋裡慢慢地炒,等炒得差不多的時候,魚骨會發紅,炒幹了之後再放入舀子裡搗砸成粉。這種食物就叫哈爾瑪。這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民族食物。

阿克吐依莫西

阿克吐依莫西是一種用瓜乾和糜子做成的食物,即將瓜乾和糜子放進舀裡搗砸,然後取出攪拌均勻就可以食用。這也是一種營養高、爽口的食物。有的地方也將這種食物叫做吐葉莫西。

布克巴

這是一種用羊羔肉做成的食物,有的地方也稱之為色爾涅。製作時,人們會把大點的羊羔宰掉,將骨頭、肋條都剁成塊兒,放進鍋裡倒上水,添上食鹽,然後將肉煮開,把鍋蓋蓋嚴實來悶,很快就會悶熟的,這就叫布克巴,也是一種款待貴客的美味。

羊腦粥

這是一種民族風味小吃。製作時先將綿羊的腦髓、羊頭肉、尾巴油切成小碎塊兒,再澆上肉湯進行攪拌。如果再摻上柯莫孜、酸奶或者酸奶醬會更加香甜可口。然後盛在大碗、或者盆裡款待客人。

牛乳蒸糜子

這是一種先用開水蒸煮脫了殼去除雜質的糜子,然後再加入熟奶皮拌著來吃的食物。這種食物多用來款待貴賓,而且是哈薩克民族獨有的風味小吃。

阿勒瓦

這是一種在煉好的尾巴油里加入麵粉和砂糖,炒製得非常可口的食物。大多在早餐時分,塗抹在饢上來吃。吃很少一點,肚子也不會餓,而且十分有益於有寒氣的人食用。

用糧食製作的食物

在哈薩克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除了從事畜牧業之外,也侍奉土地,種植莊稼。根據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在古代,哈薩克人曾經修建了120多座城邑,其中的一些城邑已經有一千年的歷史。這說明一部分構成哈薩克民族的部族、部落當時已經定居下來,從事種植業,並形成了定居文明。隨著農耕業的出現,哈薩克人也開始種植各種農作物,並用糧食來製作各種食物,其中,“饢”這種食物幾千年來一直伴隨著哈薩克人的生活。因此,哈薩克人認為饢是生命之本。例如,哈薩克人在詢問某人是否可以養活自己時,會這樣來問,能找到饢吃嗎?哈薩克人會用小麥、大麥、糜子、大米、小米等糧食作物製作各種食物,並形成了獨特的糧食食品文明。

如果說饢對其他兄弟民族有多麼珍貴,那麼對哈薩克人來說,饢同樣十分珍貴。因為饢是所有用糧食做的食物之首,是餐巾上最香甜可口的食物,哈薩克人的生活離不開饢。哈薩克人用平鍋、地灶和饢炕來烤制饢,或者將生饢埋在熱灰堆裡來烤制。如果用乳汁來和麵,然後用對鍋來烤饢,那味道更加甜美新鮮。從中可以看出哈薩克民族獨特的饢文化。哈薩克民族的饢多種多樣,因為製作方法、味道和形狀不同而分成幾種類型。

巴吾爾沙克

巴吾爾沙克是油炸麵食,味道香甜可口。以前人們用羊尾巴油來炸制,現在多用植物油來炸制,巴吾爾沙克可以存放好長時間。

油餅

這也是一種用麵粉和用羊尾巴油炸制的食物。油餅一般用來款待老人和貴賓,這也是哈薩克民族的傳統食品。哈薩克人家一般會在貴賓到來之前,或者有著急著走的親戚時才會立即和麵,攤成麵餅,用羊尾巴油炸制巴吾爾沙克。有時,人們也會油炸七個或者四十個油餅,並誦經祭奠亡靈之後食用。

納仁

納仁是哈薩克民族的傳統食物,一般情況之下,哈薩克人冬天吃冬宰肉的時候,會在肉湯裡下擀好的面片,熟了之後就撈出來與肉一起享用。主婦們常用肉與納仁來招待幹活回來的男人們。現在,納仁也是城裡人非常喜歡吃的一種美食。有的地方還開辦了納仁肉專賣店。現在,納仁不僅是哈薩克民族的傳統食物,也變成了全民食物。

麵條

哈薩克人會用各種糧食做成食物來煮著吃,而麵條就是這種食物中的一種。製作麵條時,首先要切好肉塊並炒熟,然後再加上下麵條的水。之後和麵擀麵,並切成細條,放進水中煮沸,如果再加入山蔥,那麼麵條就會香味撲鼻。麵條也是哈薩克非常喜歡的食物。

加帕

加帕是哈薩克人普遍食用的一種食物。製作時先和麵發酵備用。然後將肉塊、胡蘿蔔、土豆、皮芽子放在一起燉,待肉塊快熟的時候,將已發酵的麵糰攤成厚點兒的大餅,輕輕覆蓋在肉塊上面,再燉一會兒,肉塊、菜塊和麵餅都熟了。這就是加帕。這是人們聚集在一起幹活時享用的飯食。例如當小夥子們聚集在一起,蓋棚圈、蓋房舍、打場的時候,主婦們會做加帕款待他們。

塔裡汗

塔裡汗是哈薩克人普遍食用的食物。塔裡汗就是用石磨或者舀將炒好的小麥、大麥或者各種豆子磨成的粉,分成小麥粉、大麥粉或者豆粉等幾種,塔裡汗是非常適宜於來回搬遷遊牧的哈薩克人食用,攜帶非常方便。在搬遷之前,哈薩克主婦們就會提前炒麥子舀麥子製作塔裡汗。因為無論天氣有多熱,不管時間有多長,塔裡汗都不會黴變。塔裡汗也是去遠牧地放牧的人們和出遠門的人們常攜帶食用的食物。

現在,哈薩克族企業家已經成批量製作小麥或大麥塔裡汗投放市場。其中,大麥塔裡汗因為是有降血脂,增強體質的作用,所以,城裡多有銷售。

哈爾瑪茶

人們在沒有乳汁的情況之下,用油炒一點麵粉,然後在麵粉上加一點黑茶,製作出這種叫做哈爾瑪茶的飲品,使之具有奶茶的色澤和營養,即是飲品又是食物,可以與饢、炒麥一起食用。哈爾瑪茶有時也叫麵茶。

糜子

哈薩克人從很早就開始耕種收穫糜子,並用於日常生活。他們首先將糜子淘洗乾淨放入大鍋裡煮熟,然後撈出來除去水價,放入乾鍋裡炒幹,再放入舀裡搗砸除去糜殼和雜質,然後就可以食用了。糜子味道脆香,攜帶方便,可以存放很長時間,很適於遊牧搬遷的哈薩克人食用。

早期的哈薩克人會在春草場撒一些糜子種,秋天搬回來的時候就可以收割糜子了。所以,哈薩克人精於耕種糜子。

現在,城鎮裡的商販們通過專門的機械來加工糜子,並進行加工包裝,擺放在商店裡出售。不僅是鄉村的哈薩克人,連城鎮的哈薩克人也將糜子作為自己的主要食物。因為糜子是涼性食物,所以對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有益或者能使血壓保持平穩。

黃糜子

將已經去殼的糜子放入油鍋裡進行攪拌,這就叫黃糜子。將黃糜子放入茶碗裡,再斟奶茶來食用。糜子原本是涼性食物,經過加工之後,它的營養價值就更高了。

奶酪糜子

哈薩克人將糜子煮熟搗砸去殼之後,就會搗碎奶酪,將這兩種食物攪拌在一起。這種食物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味道香甜。哈薩克人一般用奶酪糜子來招待貴客,這也是哈薩克人自古以來就食用的傳統食物。

麥粥

麥粥是哈薩克人食用非常普遍的一種食物。

首先將已去殼的麥子放進舀裡搗砸成碎末兒,然後放進鍋裡煮成粥。也可以在麥粥裡添加肉塊、酸奶酪或者乳汁來食用,麥粥的營養價值很高。麥粥也是哈薩克民族食用歷史悠久的傳統食物。現在,城鎮的許多食品店也有添加了酸奶酪的麥粥出售。

發酵麥粥

每當夏季,尤其是七月流火的季節,哈薩克人將麥粥煮好之後,再放酸奶使之發酵。然後,在地上挖一個小坑,將盛著發酵麥粥的陶罐置入其中,使之變得冰涼,用以款待飢渴的牧人、旅人和其他的人。發酵麥粥不僅解渴,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喝了發酵麥粥的人不容易飢餓。發酵麥粥是哈薩克人自古就食用的,即是飲料又是食物的民族食品。現在,完全可以成批量製作這樣攜帶方便,對健康有益的食物投放市場,以滿足顧客的需要。

大米抓飯

大米抓飯是哈薩克人在生活中享用非常普遍的一種飯食。製作時先用鍋將鮮肉、胡蘿蔔、皮芽子加入食鹽炒幹,然後在上面堆上已經去殼洗淨的大米,倒入適量的水進行悶制。哈薩克人做的抓飯色澤誘人,味道香甜,營養很豐富。

小米抓飯

哈薩克人也喜歡食用粗糧小米,用小米來悶制抓飯。製作時先用油來炒肉塊兒,然後將小米攤在肉塊上,將鍋蓋蓋好進行小火悶制,其味道香甜爽口。小米抓飯是哈薩克人遊牧生活中的速食。

大米粥與小米粥

由於便於速食,所以搬遷遊牧的哈薩克人都會攜帶大米和小米。安營紮寨的同時,主婦們會切肉塊或者煮肉,並放入大米或小米煮粥。現在,定居的哈薩克人依然做大米粥或者小米粥來食用。

布特哈

這是用水將麵粉、大米或者小米調成濃稠狀來食用的傳統飯食,這種食物一般用來款待聚集在一起幹活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