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之一,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土,對中原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了中國的藝術。而觀音像作為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在各個時期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也展現出不同的體態風貌。因觀世音菩薩曾經發願,任何人在遇到無論任何災難時,只要一心虔誠唸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時,即會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救度——“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而縱觀觀音像的發展,大致可以概括為:兩漢時期為觀音畫像的萌芽期,魏晉時期是觀音畫像的發展融合及逐步成熟時期,隋唐宋是觀音畫像的頂峰時期,而元明清至近現代,是觀音畫像的平緩及逐步低潮時期。下面我們來欣賞各個時期的觀音像: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北魏 石雕觀音造型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北齊 觀音像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隋朝 觀音造型 (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藏)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唐代 莫高窟 觀音菩薩像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唐代 莫高窟 觀音菩薩像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唐代 莫高窟 觀音菩薩像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五代 白衣觀音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宋代 水月觀音造像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元代 白衣觀音 (日本奈良美術館藏)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明代 手持觀音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清代 德化窯白釉瓷塑持經觀音像

慈悲即觀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齊白石 滴水觀音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象徵無形而無所不在。菩薩在智、悲、行、願之中,觀音菩薩在娑婆人間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